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2019-05-04 13:57彭远菊熊昌云张涵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考核方式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彭远菊 熊昌云 张涵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校应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改革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为重点,促进学生才能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彭远菊,硕士,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熊昌云,博士,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茶产品加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张涵,硕士,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云南  普洱  665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09-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都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指出: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高校应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改革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为重点,促进学生才能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43号)特别指出,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现代创新教育理论,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分为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技能、创新知识和创新实践六个方面。[1]科技强国战略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创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国家和民族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创业能力,是实现我国创造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不竭动力。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打破他们的固定思维,开发他们的头脑风暴,让他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路径思考,培养他们的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丰富他们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從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普通学科知识的兴趣,发现不同学科间的密切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科技探索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内驱动力、敏锐观察力、卓越决断力,促进科技成果的实现与转换。从而,有助于增强他们思维的敏锐性与发现问题的洞察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3.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作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敢于尝试、主动动手、勤于实践,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努力寻找方法、探索实践、产出成果。从而,促进他们用智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进行创作,增强他们的创作实践。

4. 有利于促进国家的创新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他们自主思考、乐于探索、独立动手、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力军,只有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借此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2]从而,促进国家的创新发展,实现国家领先式增长,提升中国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基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的思考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按照覆盖全员、融入专业、重点指导、强化实践、贯穿全程的基本思路,落实“四个融合”,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点与面的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构建由创业思维课程、创业理论课程、创业技能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完善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等在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优化由理论、实践、实务在内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见表1。

1. 必修类创新创业课程,全员覆盖。必修类创新创业课程,以创新创业理论类为主,课程中穿插实践训练内容。旨在覆盖全员,对所有在校生进行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在必修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理念、方法,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和创新创业热情。

2. 选修类创新创业课程,达到规定学分。面向全校学生增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须修读不少于两学分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在选修课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创意设计、创新与创造、创业营销、KAB创业教育、企业创建,以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为主要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创新创业,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3. 实践类创新创业课程,全员参与。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融入实践类创新创业课程,全员参与,提升所有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让有创业意愿、有创业计划和能力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园孵化基地创办小企业,进行创业实战。

4. 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专业课程是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对专业课程有促进、强化的作用。[3]创新创业课程可以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与专业实践教学和专业课程内容紧密衔接,注重将学生的专业实践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充分体现创新创业课程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三、基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教学方法的革新无疑是推动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突破口。[4]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思维、有学习能力、有创业精神的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既影响着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又制约着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挥,迫切要求更新现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形成,激发学生的创意性、设计性灵感,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 翻转式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问题质疑、主动探索、自主研究是创新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5]翻转式课堂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内容提前传递给学生,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疑问、相互讨论,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有效运用翻转式课堂,可以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总结,深入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给学生预留检验事实、动手实践的空间,促使学生不断进行知识积淀,培养自己的创造才能。

2.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布置任务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深入学习、思考、实践,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6]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自主构思、自主设计、协作创新、协助训练,能真正实现学生从“听”到“做”、从“被动”到“主动”、从“保守”向“创造”的转变;创设工作情境,以项目为载体,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任务训练情境中,能促进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实践,将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新融合和建构,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3. 开放式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靠教师传递灌输给学习者,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7]开放式教学对革除陈旧教学方法中封闭性和僵化性的弊端有积极的作用,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现有的答案和教师给出的结论,着眼于各种不同的答案或结论的自主选择。开放式教学方法既能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又能包容学生不同的观点,从而碰撞出新的火花。开放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研究讨论、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大数据技术教学方法。在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大数据技术教学方法,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全面性,学习者不仅能够享受大量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还能完整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建设创新成果孵化平台,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能够及时便利地得到宣传、展示,以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中,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落地生根”,提高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率,推进社会效益的产生。[8]

四、基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考核方式的思考

课程考核方式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成效具有直接影响。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多以试卷考试为主,既不适用于不断发展和革新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考核方式,需要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采用过程与成果相结合、成果与创意相结合、任务与态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主动实践、勇于创造,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性人才。

1. 考核过程与成果相结合。通过过程考核,评价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训练过程等,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如此既可提升教学质量,又能增强学习实践效果。过程考核与成果考核相结合,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2. 考核成果与创意相结合。成果考核既能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并促进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实践,也为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奠定基础。在考核学生的成果时,要考虑创意与创新的融合,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综合设计、创新设计的能力,以提升成果的质量。

3. 考核任务与成果相结合。完成任务的过程既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操作的能力,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动手欲。在完成任务的每个环节,既有团队合作的体现,又有创新实践的锻炼。这些措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考核任务与成果结合,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实践训练,创新地完成工作任务,并取得实践成果。

高校教学质量最终体现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知识,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才能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创造性地培養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型高水平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洪骞.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与机制研究[J].科研,2015,(36):59.

[2] 孙千惠.严峻就业形势下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3] 唐丽.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6,(34):252-253.

[4][7] 邓婷婷,邓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学方法的革新[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6,(5):110-112.

[5] 李润奇.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7.

[6] 苗勃然,曲法义,李卓实.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25-26.

[8] 李素芳.“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60-62.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考核方式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