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谈“瘤”色变。虽然,一些被称为“瘤”的疾病并不是肿瘤,但它们对人体也会产生严重危害,应引起警惕。中耳胆脂瘤就属于这类“瘤”,常见的耳科疾病,但本质并不是“肿瘤”,而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类型。
患者李大爷,右耳流脓反复发作数十年,脓液少、有臭味。近1月来出现右侧头痛并逐渐加重,伴恶心、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来医院就诊,头颅CT和MRI检查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但右侧中耳鼓室、鼓窦乳突腔充满软组织密度影,鼓窦周围及乳突见大范围骨质破坏。耳鼻咽喉科医师会诊后,诊断为“右侧胆脂瘤型中耳炎”。于是,耳鼻咽喉科医师将李大爷收入病房,及时实施了右侧乳突改良根治术+鼓室成形术。
术中发现李大爷右侧上鼓室及鼓窦存在胆脂瘤,乳突腔充满肉芽组织,颅中窝及颅后窝脑板缺如,肉芽组织与脑膜紧密粘连。手术彻底清理中耳乳突腔胆脂瘤上皮及肉芽组织,然后取颞肌筋膜一部分用作人工鼓膜,另一部分覆盖在裸露的脑膜上,手术获得成功。
术后李大爷头痛消失,眩晕缓解,听力恢复。
患者张老伯,左耳流脓伴听力逐渐下降20余年,脓液有臭味,近年来出现眩晕、面神经麻痹症状,自行用药物滴耳后流脓及眩晕症状稍缓解。这次到本院就诊后,颞骨CT和MRI检查发现左侧中耳鼓室、鼓窦乳突腔充满软组织密度影。耳鼻咽喉科医师当即诊断为:“左侧胆脂瘤型中耳炎”,张老伯听从医师建议住院,实施了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张老伯胆脂瘤上皮破坏面神经水平段骨管并包绕裸露面神经,水平半规管及部分后半规管骨管亦被胆脂瘤肉芽组织侵蚀。手术彻底清理中耳乳突腔胆脂瘤上皮及肉芽组织,并对受影响的面神经及半规管骨管缺损处做了处理,手术获得成功。
术后张老伯眩晕得到缓解、无耳鸣、没有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听力也恢复到实用水平。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而胆脂瘤型中耳炎是其中最为严重的类型,极易导致并发症。
“胆脂瘤”里面没有任何肿瘤细胞。其发病原因除少数与先天性因素有关外,还与其他疾病影响有关。大多数患者因咽鼓管长期功能不良,中耳腔形成负压,鼓膜内陷形成囊袋。部分患者因中耳炎鼓膜穿孔后,上皮沿穿孔边缘移行长入中耳乳突腔形成囊袋,囊袋内鳞状上皮因炎症刺激增生并脱屑,逐渐堆积而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内容物很像豆腐渣的肿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胆脂瘤会慢慢增长,压迫周围的骨质,在中耳乳突内形成腔洞,它里面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堆积而成。将瘤的内容物放在显微镜下检查,有胆固醇结晶的化学物质,因此叫被称为“胆脂瘤”。
胆脂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耳流脓、耳内疼痛、耳部有闷塞感及听力下降。流脓可呈持续性或间断性,常有特殊恶臭味,有时可伴有血性分泌物。听力下降是因鼓膜穿孔和听骨链腐蚀损坏所致,但有时听力下降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
胆脂瘤之所以具有潜在的严重危害,是因为其逐渐增大时会压迫并腐蚀周围骨质,并向邻近组织扩散,严重者可出现脑脓肿、脑膜炎、眩晕、面瘫等颅内外并发症。
患了胆脂瘤,靠用“滴耳液”等进行保守治疗不可取,手术治疗才是唯一选择。手术可彻底去除病灶,重建听力。
因此,患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尽早来医院就诊,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摘自《家庭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