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开敏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
一般认为,该病的最常见发病因素: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休克、颅内病变和过度紧张等所致的严重应激反应和某些药物刺激。
常见的药物因素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肾上腺皮质激素、部分抗肿瘤化疗药、抗生素等。这些药物可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通透性增加,使得氢离子反渗进入胃黏膜,从而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烧灼感、腹胀、反酸四大症状,并常常伴有间歇性呕吐和(或)柏油样便。部分患者可因大量出血而引起失血性休克。
病理改变是以广泛的胃黏膜糜烂、浅表溃疡和出血为基本特征,病变可累及全胃,但最常见的部位是在胃底。
辅助检查以出血后24~48小时内的胃镜检查为主要依据,镜下可见弥漫性胃黏膜糜烂、浅溃疡和出血灶等异常改变。次要依据是大便及呕吐物的潜血实验均为阳性。如果发生急性大量出血,实验室检查还可见血红蛋白总量下降。
治疗的一般原则是卧床休息,饮流质食物,症状严重者需要禁食。出血明显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进行低流量吸氧。医生会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及出血情况,记录24小时变化情况,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其针对性治疗原则包括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补充血容量和制止出血。
1.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通常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或是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也可选用抗酸药如枸橼酸铋钾。这些药物对于抑制胃酸分泌均有不错的疗效。
2.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常用的该类药物为硫糖铝、米索前列醇等。临床观察表明,将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与保护胃黏膜药物合用,可有效缓解上腹部疼痛、烧灼感等症状,疗效可靠。
3.选用有效的止血方式。可选用的止血药物有止血敏、安络血等,也可与生长抑素合用,争取尽快止血。如果常規止血方法无效,还可选用内镜下止血的方法或放射介入治疗的方法。如果有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的发生,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积极补液,必要时酌量输注新鲜血液,以迅速补足血容量,纠正休克和水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