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摘 要: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课程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文章在分析思政教师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思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反思;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8-0053-02
一、目前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思政课程,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程是课程德育中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是课程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国家一直密切关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着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成长、科研水平等各个方面,但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一)“配方”陈旧
思政课在实施德育和素质教育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培养人才和社會意识形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拘泥于教材,对抽象的理论不加以分析,而是照本宣科。这不仅让学生听不懂,而且挫伤学生对此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变化,原本简单的生活变得日益复杂,尤其是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各种思潮、各种矛盾、各种多元化文化让大学生应接不暇,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在新世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渴望从启发式的教学中解决各种问题,他们希望用理论知识去解答现实生活中的困惑,而不是仅限于得到标准答案。如果教师囿于课本上的知识讲授,就会导致“配方”陈旧、学生不听课。
(二)“工艺”粗糙
教育部明确指出,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国家目前对本科教育的要求。实际上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不管是“双一流”学校还是普通高校,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都应该是对各级各类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在思政课讲授中,很多教师绞尽脑汁把课上好,唱歌的、讲故事的、表演的,各式各样的方法手段都用了,但依然有很多学生该逃课逃课、该睡觉睡觉、该玩手机玩手机、该看小说看小说、该打游戏打游戏。很多学生勉强自己去上课,就是为了期末拿到学分,在课堂上,从来就没认真听教师讲课,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或是玩手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装入”学生头脑,需要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交流和讨论,若对教学手段生搬硬套,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肯定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三)“包装”不那么时尚
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程不待见,说到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做好。曾有篇文章批判道,现在的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文章观点虽然让一大批全心尽力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心里不舒服,但又不得不承认,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考虑是否对自己有用,是否对自己找工作有帮助等。近两年经过探索,课堂模式有所改革,如慕课、微课、微视频、翻转课堂等,很多学校都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花样多了,感染力强了,教学效果明显了,但对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还差点调料,对坚持立德树人还缺点实质性的策略。在课程学习中,教学手段的粗糙与随意,也成为影响思政工作效果的重要因子。
二、当前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当前正值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期,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而奋斗,前提是教师能将育人目标精准匹配到教学任务中来,这是时代的要求、学科发展的要求和技术发展的要求。
(一)时代的要求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做到“六个下功夫”。在党的领导下,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为其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共同努力奋斗。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新变化,如果思政课教学还停留在过去“之乎者也”式的形式,不仅不利于知识的传承,也不利于文化的创新,更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培养与塑造。因此,思政课教学必须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及特征相适应或相一致,要使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思想得到真正内化。
(二)学科发展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德育课程,主要支撑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其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学科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且有着国家统一规定的教材。教材的编写,是结合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不断更新与完善的动态系统。201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修订,以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思政课程的时代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但如果教师不系统把握和掌握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各学科的重难点,很容易使教学处于停滞与不平衡状态,同时若依据教学经验,忽略教材的细微更新处,就会使得新修订教材无法真正发挥其思想引领的旗帜作用。作为思政教师,要对思政所有学科有一个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分析,要主动、积极、认真地学习并把握统编教材。特别是教材随着形势的变化会适时进行修改,因此必须使用最新版本的教材[2]。
(三)技术发展的要求
现代化技术的更新与完善,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也促使教师不得不运用教育信息化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研发的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也层出不穷。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很多学校都实现了校园wifi全覆盖。将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与时事热点问题结合起来的形式,让原本枯燥的理论课充满活力,更受大学生的喜爱。近几年兴起的微课、慕课、公开课、微视频、在线精品课程等资源的开发,以青年人的话语方式和时尚现代的呈现手段,把线上线下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直接的技术资源支持,也为思政课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牵引力。
三、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改革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因此,对思政课进行教育改革是最实际,也是最可行的方法。
(一)问题意识要强,让“配方”新颖
思政教师的政治敏锐性理应高于其他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要强,要体现时代特色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对课程体系的各门课程非常熟悉,清楚每门课程的重难点,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中出现重复知识点,或是某些知识点没讲授到的情况,而是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其次,教师要认真分析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尤其是有利于课堂内容讲授的案例,要仔细斟酌,放在哪个专题、适合哪个章节、匹配哪个知识点,这是变化的,但也是系统性的,要杜绝课堂讲授中不提前准备、随口举例的事情发生,因为每一个教学案例的分析都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
(二)教师、学生和课堂主题紧密联系,让“工艺”精湛
在教学形式上,无论其他方式如何重要,课堂教学依然是最主要的方式,努力把课讲好,才是教師的基本功,也是教师同学生联系的最主要途径。首先,教师应根据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分配,合理设计好教学大纲与进度。理论讲授要讲,抽象的文字要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表达出来,或是根据“三贴近”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理论讲授升华为思想灵魂;教学实践要根据各门课程的知识点、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标准与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将课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解决,并且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至少一个实践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其次,在把握好开放度的情况下,尝试思政课的社会实践课。只有将教师、学生和课堂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上课是与自身成长息息相关的事情;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具体实践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带着课堂中的疑问深入实践,才能更好地解决理论运用到实践的现实问题。
(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让“包装”时尚
从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通过亲身体验与参与获得感知是教学中最有特色,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学生在实践中会有收获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伤感。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就可以通过集体讨论正面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哪些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行为,哪些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行为。同时让他们以班集体或是团队等形式积极参与课堂以外、教室以外的探索,如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发展活动,让他们自行组织策划各种活动;组织他们进行社会调查、义务劳动和参观展览;让学生参与微视频的录制、微课的制作等。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大学生的青春活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组织与时尚接轨的学生活动,可体现思政课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如何适应当前国家教育发展大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不管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不管是线下学习还是线上学习,不管是“对分课堂”还是“翻转课堂”,都已成为思政教师值得反思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2]陈占安.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