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激趣乐学

2019-04-29 01:47杨保球
关键词:会学乐学

杨保球

【摘 要】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关键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一节课兴趣来源于情境。因此,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趣乐学。是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多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想学;乐学;会学;多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87-01

现代的社会是市场经济,为此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市场人才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作为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已是一个紧迫的任务,数学作为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其课程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动起来,是否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否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操作、归纳乃至猜想,关键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趣发学。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想学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学习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如,教学一年级统计这一课,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为本课的题材,通过学生的互不相让的争论看哪一个动画片这一活动,一方面不仅能很快地就把学生的无意识注意转化成了有意识注意,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由动画片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加了这节课的学习。由此可见,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情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

情境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要让学生在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情境中学。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在情境设计时要注意在“趣”上下工夫。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时,教师设计一个“虎口脱险”的游戏,将学生带进愉悦的童话世界,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字的枯燥无味。课前教师在操场画上标有1~9数字的格子图,一只小兔子蹲在進口处,一只老虎趴在出口处,创设出这样一个童话情境:小兔必须按数字1~9的顺序下山,才能脱离危险,否则就要被老虎吃掉,然后组织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来扮演一回小白兔,在格子中亲自走一走。既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又充满了趣味性,学生乐此不疲,一次次地充当小白兔,一遍遍地走着不重复的线路。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师的处理不仅达到了这个目的,而且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

三、探索研究,使学生会学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会。例如,在教学中我是把箱子里的盒子和外面的盒子合在一起,一个一个地数,一共有13盒,所以9加4等于13。”马上有学生说:“我也是这样数的,不过我是两个两个地数的。”第三个学生说:“我也是数的,我想箱子里面有9盒,我就从9开始接着数外面的盒子:10,11,12,13,得出一共是13盒。”他边演示边数,有学生为他鼓掌,他得意地坐下去。这时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不服气地说:“我和他们都不一样,我是算出来的。我先从外面拿一盒放到箱子里面,这样,箱子里面就有10盒,箱子外面就有3盒,然后用10+3=13,我就知道9加4等于13。”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学生兴奋得满脸通红,受他的启发,还有的学生说把箱子里面的盒子拿出6个放在外面,算10+3=13……教师接着问:“这么多算法,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呢?”学生通过交流,意见大致相同:从4里拿出1将9补成10,再算10+3=13,这样计算比较简单,比较快。学生在这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不仅自己体验成功,也分享别人的成功,使学习变得更加愉快。

四、实践操作,使学生多学

由于人的认知和发展的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利用多种形式的操作,促使多种感官一起活动,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就能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低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余数时,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9根小棒,摆成每份2根、3根、4根,让学生观察比较每次能摆几份,有没有剩余。接着教师利用液晶投影仪再演示。通过操作、演示,并指导总结:分别摆出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摆以后,还有剩余,并不够一份),最后教师指导概括出余数的定义。又如高年级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指导学生拿出小的圆柱形木柱和一大张纸,让学生动手给圆柱裁衣、做衣,并给其穿衣、脱衣,在这一裁、做、穿、脱的过程中观察到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圆面和一个长方形围成的,然后再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从而得到求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游戏式的操作,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又让其从多方面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总之,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塑造灵魂的艺术。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讲求策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兴趣的迁移原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充满无限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新威.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J].甘肃教育,2013年19期.

[2]李绍霞.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J].教师,2012年28期.

猜你喜欢
会学乐学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探究
趣味乐学,亲子共享
变“讲堂”为“学堂” 变“学会”为“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