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思
[摘 要]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为例,探讨了基于小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设计艺术,踩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认知,完善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几何概念。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精准教学;几何概念
[教材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第一课时,作为起始课,它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前看,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向后看,为今后学习角的度量打下基础,并发展学生的分析、想象、抽象、归纳等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但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线段、射线和直线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学符号。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借助线段的直观认识,找准教学起点,进行精准教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直线和射线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实例引入,回顾特点
(出示图1)今天,为同学们请来了老朋友——线段。请问,线段的特点是怎样的?
预设1:线段就像绷紧的弦和拉紧的绳子一样,直直的。
预设2:线段有2个端点。
(板书:线段)小结线段的特点,给出线段的字母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二年级时认识了线段,以线段的直观形象为切入点,归纳线段的特点。】
二、思维发散,概念成型
(一)认识射线
1.抽象剥离
(1)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如果起点用0表示,终点用4表示,那10应该标在哪边?20呢?50呢?那100呢?
(3)想象:如果是无限大的数呢?
小结:线段的一端不动,另一端随着无限大的数不断地延伸,这样,就得到了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4)追问:如数字4所在端点不动,去掉左边的端点,能得到一条射线吗?
(课件逐步演示图2)
2.回归生活
能例举生活中的例子吗?
生1:舞台上的射灯发出的光。
生2:探照灯的光可以看作是射线。
生3:汽车的照明灯发出的光可以看作是射线。
……
3.实践操作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小结:先画一点,由着这一点沿着尺子画一条射线。由于射线是无限长的,只要画出一部分。
(二)认识直线
(1)线段的两端无限延伸,得到怎样的线?(板书:直线)
(2)仔细观察直线,有什么特点?
(3)怎样画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从抽象出射线的本质属性,到回归到生活探寻实例,再到动手画射线,环环相扣,逼近射线概念的落地生花。直线概念的建构同样始于线段,想象两端都无限延伸的情况,在思辨的催化下显出直线的本质属性。】
三、教学落地,分层设计
1.判斷图形
(出示图3)这些图形,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
2.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呢?(表格提示思考方向)
(2)根据表格提示进行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为教学落地,设计分层练习。第1小题判断练习,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特征的进一步强化。第2小题综合练习,在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基础上,通过表格整理三者之间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整个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去表达、分析、归类,学生的几何观念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得到发展。】
四、动手操作,初步感悟
画线比赛,限时10秒,看谁画得线最多。
追问:所画的线中,哪条最短?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过一点画射线、过一点画直线、同时过两点画直线,学生的思维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得到深化。伴随着活动经验的丰富,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射线,同时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五、拓展思维,再次感悟
1.出示图8,思考:图中有几条线段?几条直线?几条射线?
2.写出思考过程
预设1:学生将点标上字母,用一一举例的方法例举出线段、直线和射线。
预设2:学生通过画一画,数出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数量。
【设计意图:从单纯地判断是否是线段、直线和射线,落到在此基础上正确数出数量,是对概念数学本质更深层次的要求。线段、直线和射线三者糅合在一条线上,即要分开看,又要统一,在不断地辨析中,强化概念的本质特征。】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线段、直线、射线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端点数 延伸 度量 图形 线段 直直的 2个 不能延伸 可以度量长度
[教学反思]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射线、直线可以在线段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出来,有了思维上的记忆点,我设计了以线段为切入点的活动,通过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构建射线、直线的几何概念。到四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思考的过程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我在设计活动时,借助具体的工具,比如太阳光、多媒体动画等。同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小组合作,以及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既有集体的参与体验,又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以下,是立足学生思维的发展,为进行精准教学,在《线段、直线和射线》一课实践过程中,得出的三点具体想法。
一、找准起点,激发思维
以线段为切入点,结合数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无限小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线段一端无线延伸形成射线的特点。借问题:“如果0表示起点,4表示终点,那数10在哪里?20?50?100呢?”启发学生思考,并进一步追问:“如果是无限大的数呢?”。以数的无限大带动线段一端的无限延伸,由此,学生头脑中形成无限延伸的抽象观念。进一步思考:如果数字4所在的点不动,去掉另一个端点,会是一条射线吗?带给学生思维上逆推,完整射线特点的版图。
二、联系生活,思维落地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射线的特点之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实例。在学生的交流中,让他们体会到數学从生活中来,同时我们也要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在举例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将射线的端点对应到生活中的“探照灯”“车灯”“射灯”。这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找到可以抽象出数学本质属性的事物,让思维真正落地。
三、动手操作,助推思维
数学学习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一张有关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探究表。在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这三种图形的相关知识,而且,学生之间的思维不断碰撞,形成表达、倾听和合作等高阶思维。同时,通过动手画一画,渗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同时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整个过程,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想象、操作、体会中,层层递进,助推思维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重在思维的生长。为把好这一脉,整堂课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关注学生是否经历几何概念的建构过程,目标落实在学生的手上、眼上、嘴上。相信这样的课堂有用、有趣和有效。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18(9).
[4]丹尼尔·T.威林厄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5).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