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别人的话说故事

2019-04-29 08:34余映潮
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巨匠于勒左宗棠

余映潮

(一)

小说写作中有一种构思方法:借别人的话说故事。

如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它是这样开头的: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求施舍。我的同伴约瑟夫·达弗朗舍竟给了他一个五法郎的银币。我觉得有点惊奇。他于是对我说:

这个可怜的人使我想起一段往事,这段往事我一直念念不能忘怀。下面我就来讲给您听。

……

于是,小说借约瑟夫之口完整地讲述了“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这样的写法强调“首尾呼应”,即结尾时需要有个交代:

此后我再也没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今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于此。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因为安排了一个讲故事的人而增添了文中波澜,有“故事中的故事”的味道;能产生“读完之后,让人掩卷沉思”的效果。

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在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也运用了类似的手法。不同的是,作者安排了两个人物在聊天中讲“套中人”的故事,故事結束后的“聊天”有着“议论”“点题”的意味。

(二)

一般的故事写作中也有“借别人的话说故事”。这个“别人”,就在故事的情境中。

如课文《左公柳》,就是这样一篇佳作。它讲叙的是“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的清代著名爱国将领左宗棠的爱国故事。

作者首先用深情的笔墨描绘了玉门关外一棵大柳树的高大挺拔的形象,为故事的展开做好了内容与情感上的铺垫。然后文章写到了“导游”:

导游觉察到我们动情了,便平静地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左公柳?我们感到更惊异了。导游微微一笑,向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

导游讲的第一个故事是左宗棠坚决主张保卫新疆的故事。文章接下去写道:

“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这时,导游停顿了一下,深情地望着那株柳树,又接着讲了下去。

导游讲的第二个故事是左宗棠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烟滚滚的战场。文章继续写道:

导游还告诉我们……

导游讲的第三个故事是左宗棠在征战中率领部队植树造林的故事。

作者巧妙地利用“导游”讲故事,有现场感,有画面感,有详略感;“导游”像线索一样,串起了文中的故事。

借别人的话讲故事,层层推进,文笔摇曳,在文章中显得别有风味。

由此可以想到,在写作中,我们还可以:借别人的话来说明、来描述、来议论、来抒情;来开头、来结尾、来介绍背景、来点示文旨……

猜你喜欢
巨匠于勒左宗棠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邓海波:涉猎广泛的税法巨匠
文坛巨匠莎士比亚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新现实主义巨匠
左宗棠挥师定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