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凤
(汕头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 汕头 515063)
为了扩大我国在国际学术上的话语权,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国际化,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于2013-2015 年组织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计划”[1],并于2016-2018 年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计划”2 期[2],使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受到科学界和期刊界的广泛关注。2016 年中国科协又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目的是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3,4]。说明国家和社会各界对英文科技期刊的持续关注。而且经过几年实施,已经初见成效,很多期刊的影响因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5](下称《蓝皮书》)一书中,几次提到了“中国SCI 期刊平均年载文量呈持续下降的态势”,并猜测其原因可能与国内稿源不足有关。
关于载文量的分析,国内很多作者都有研究[5-14],但是主要集中在中文期刊,鲜少有对我国英文期刊载文量的分析。文献[15]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计划”1 期的期刊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JCR 分区进行了分析,说明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提升效果显著,对其他期刊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文献[16]以定量的角度统计期刊在创刊时间、出版地区、出版周期和学科等方面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对期刊的影响力进行分析。说明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不断增长,影响力不断提升,但办刊资源依旧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文献[17]对我国化学类英文科技期刊从期刊国际化(编委国际化、稿源国际化和读者群国家化)和计量指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JCR 分区)进行研究,提出缩短出版周期、增加载文量和建立期刊群的方法提高化学类英文期刊发展速度。这些文献都是从宏观角度对英文期刊进行分析,并没有对单个期刊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选取了《蓝皮书》中附表1-2 中的JCR 2016 年中国大陆影响因子排在前8 的英文科技期刊数据进行研究。从载文相关方面对8 种期刊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找到国内期刊载文量下降的原因,以此为其他期刊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本文以2016 年影响因子为参照,选取中国大陆排名前八的期刊作为研究对象。8 种期刊分别为Cell Research;Light:Science &Applications;Fungal Diversity;Bone Research;National Science Review;Molecular Plant;Nano Research;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本文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以刊物名称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13-2018 年,统计文章的载文量,同时记录各期刊排名前十的发文国家和机构。数据采集时间为2018 年3 月。总页面的统计以各期刊网站上相应年份期刊最后一期最后一篇文章的最后一页为当年总页码。light:science&applications 为网络刊,手动统计每篇文章页面计算总页面。影响因子数据来自期刊引证报告的网址https://jcr.clarivate.com/。
8 种期刊的基本情况见表1。由表1 可知,从创刊时间来说,跨度从1990-2014 年,时间跨度比较大,既有创刊近30 年的老牌期刊,也有新创刊5 年的新刊。出版周期也是多种多样,有月刊、双月刊、季刊,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从出版方式来看,这8 种期刊均与国外知名的出版商Springer Nature,Elsevi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合作,从而提高了期刊的国际传播能力。从主办单位来说,各期刊都有国内强大的科研院校做支撑,其中中国科学院系统占了一半以上,达到62.5%。说明各期刊在科技创新和稿源挖掘等方面优势特别明显,所以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
表1 期刊基本情况统计表
8 种期刊当年总页面统计见表2。需要说明的是,《国家科学评论》由于是2014 年创刊,所以2013 年没有统计数据。从表2 的数据情况来看,各期刊的总页码每年都是不固定的。纳米研究的页码增长迅速,2018 年达到了6,446 页,比2013年增长了588%,其他期刊与《纳米研究》相比,变化幅度比较小,均维持在每年2,000 页以下。
表2 期刊总页面统计表
8 种期刊载文量的统计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在载文量上各期刊呈不同的发展态势。载文量处于24-535 篇之间/ 年,最大载文量是最小载文量的22 倍之多,各期刊载文量之间差别比较大。《纳米研究》的载文量与其他期刊相比,有了飞跃式增长,2018 年发文量达到了535 篇,与2013 年相比,增加了457%。其他几种期刊的年发文量是不高的,都在200 篇/ 年以下,且变化幅度不大。由表3 可知,载文量具有增长趋势的期刊有《光:科学与应用》《国家科学评论》和《纳米研究》。保持载文量基本稳定的期刊主要有《骨研究》《分子细胞生物学报》。载文量具有下降趋势的期刊有《真菌多样性》《分子植物》和《细胞研究》,占全部调查期刊的37.5%。对8 种期刊进行统计分析,2013 年平均载文量93.7 篇/年,2018 年均载文量158 篇/年,平均载文量是上升趋势的,增长幅度达到了69%。
各期刊载文量与影响因子关系见图1-8。除《分子细胞生物学报》之外,其他期刊的影响因子在2013 年的基础上都有上升趋势。载文量增加,影响因子增加的有《光:科学与应用》《国家科学评论》《纳米研究》3 种期刊,说明期刊吸收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比较强,期刊的影响力逐年增加。载文量维持不变,影响因子增加的只有《骨研究》。载文量维持不变,影响因子下降的只有《分子细胞生物学报》1 种期刊。载文量具有减少趋势,影响因子增加的有《细胞研究》《真菌多样性》《分子植物》3种期刊。
表3 期刊载文量与当年影响因子
图1 《细胞研究》载文量影响因子关系
图2 《光:科学与应用》载文量影响因子关系
图3 《真菌多样性》载文量影响因子关系
图4 《骨研究》载文量影响因子关系
图5 《国家科学评论》载文量影响因子关系
图6 《分子植物》载文量影响因子关系
图7 《纳米研究》载文量影响因子关系
图8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载文量影响因子关系
英文科技期刊不仅具有媒体和科研双重属性,还具有引领科学技术发展、抢战科技成果制高点的功能,是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18]。总的来说,各期刊在调查年份范围内,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影响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载文量持续上升,提升了我国的期刊影响力。
期刊载文量是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且常被用作衡量期刊吸收和传递科学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也往往被作为遴选核心期刊的重要指标[19]。期刊的载文量是由印张、刊期和开本三者共同决定的。
从期刊总页码的分析可知,各期刊的总页码是不固定的,这已经超出了国内中文期刊每期页码固定的基本常例[20]。如果没有页面的限制,刊期也只是形式,和网络刊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单篇文献的长短已经不是制约期刊载文量的因素。这与国内很多期刊把单篇文献的增加导致载文量降低作为一个原因是矛盾的[21]。另外,在总页码的调查过程中,笔者也研究了各个期刊单期的页码,期刊的单期页码差别很大,例如《纳米研究》单期页面差值甚至达到502 页。
在本次调查的8 种期刊中,由于《光:科学与应用》中是网络刊,网络刊已经没有刊期,开本和期页码的概念。剩下的几种期刊虽然有月刊和双月刊之分,但是由于单期页码并没有像中文期刊一样固定,随着发文量的多少,单期页码变化非常大,因此期刊刊期、开本和页码已经不是英文期刊载文量的限制因素。在此情况下,稿源可能成了载文量大小的最大影响因素。因此,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成为期刊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载文量和影响因子的关系中,各个期刊表现不同。有的期刊载文量增加,影响因子增加,这是所有期刊都愿意看到的情况,说明期刊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均有增加。有的期刊载文量不变,影响因子增加,说明期刊在载文量不变的情况下,文章质量有所增加,他引增加,影响力增加,这也是大家乐于看到的现象。也有的期刊载文量减少,影响因子增加的情况,这种情况占所调查期刊的37.5%。这种情况可能是个别编辑猜测的原因[13,22]:单个期刊为了提高影响因子,可以减少该刊的发文量。但是应该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影响因子持续增加,提高学术期刊的内在质量,内容才是关键。因此,在提高影响因子的情况下,科技期刊还是应该以刊发高质量的文章为己任,一方面满足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科研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加大国家在国际知识产权中的竞争。
虽然中国论文是产出大国。但是中国科技期刊的载文量还是不高,在调查的期刊中,《纳米研究》虽然高达535 篇/ 年,然而与年载文量均在2,000 以上的《Nature》《Science》的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各期刊可以有步骤有计划的增加出版体量,一方面吸引本土作者回归,让更多的国内学者将文章发表在国内的学术刊物上;另一方面为了获取优质稿源,也要增加国外稿件的数量,可是吸引国外作者(尤其是发达国家作者)投稿是比较困难的,可能的途径是吸收在国外留学和工作的中国科技人员、在华留学生及与国内有科技合作项目的专家学者的稿件,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吸纳各方科研成果的支持力度,同时,期刊同仁也需共同努力。
英文科技期刊对于提升我国科研成果的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加强我国科学界话语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期刊要搭上科技强国的快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快速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