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精神的认识路径

2019-02-10 21:27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精神

周 莹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1]14这一论断不仅是对改革开放精神的高度凝练和概括,而且以发展的眼光对改革开放精神予以认识和审视。“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2]67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考察不能简单局限于当今现实的中国,还应该把改革开放精神置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长河中审视。“要在历史长河中把握这一时代精神的实质要义”[3],要求我们在认识改革开放精神时必须与我国的发展道路相联系,形成“不忘来时路,走好时代路,展望未来路”的认识路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把握改革开放精神的实质要义。

一、不忘来时路:改革开放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中孕育诞生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4]8不忘来时路,在历史的长镜头下洞察改革开放精神,必须追溯至改革开放精神的源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曾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在关于改革开放精神何以发展这一问题的认识上,改革开放实践成为改革开放精神“从哪里来”的逻辑起点。

改革开放精神作为改革开放40 年以来的精神成果,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中孕育诞生的。40 年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为改革开放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978 年12 月18 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号角,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实践层面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40 年以来的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精神的孕育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从3,679 亿元增长到2018 年的90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注重量的基础上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关于经济增长贡献的数据表明,服务业成为第一大贡献来源,贡献率将近60%,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次在上海成功举办,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进出口货物总额超过30 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高达1,383 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使用外资最多的国家。[6]

改革开放40 年以来的政治革新为改革开放精神的孕育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撑。党和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政治体制改革纵深推进,2018 年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 个,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充分保障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落到实处,以人民的名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40 年以来的文化发展为改革开放精神的孕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党和国家破除文化大革命时期“两个凡是”的思想藩篱,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文化思想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产业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多点开花,2018 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89,257 亿元,其中文化服务业34,454 亿元,占到38.6%[7],《战狼》《红海行动》等主流文化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逐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改革开放40 年以来的社会治理为改革开放精神的孕育提供稳定的社会格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1]1440 年来党和国家致力于推进“精准扶贫”,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 万,努力实现脱贫脱困。政府不断完善养老制度、基本医疗等民生领域的保障体系,保障力度不断增强,2018 年大约1 亿人次在校家庭条件困难学生得到政府财政资助,完成棚户区改造620 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90 万套。[6]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打破,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改革开放40 年以来的生态改善为改革开放精神的孕育提供和谐的自然环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8]393党和国家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上,“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8]38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而言之,改革开放40 年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取得的实践成就,为改革开放精神的孕育提供了源头活水。离开了改革开放40 年的实践历程,改革开放精神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40 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1]25因此必须基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认识改革开放精神,从改革开放的实践智慧中汲取宝贵经验,以期行稳致远。

二、走好时代路:改革开放精神作为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实现价值引领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1]46走好时代路,意味着在认识改革开放精神时必须有当下“位于何处”的清晰定位。面对时代之问和现实之遇,改革开放精神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精神标识实现对国家、社会和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引领。

(一)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中华民族精神原有的基础上,改革开放精神高举时代旗帜,实现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1.改革开放精神承续中华民族精神,实现内在精神要义的一脉相承。展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正是变革和开放精神使得历史的车轮不断往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揭示了历史发展的真谛,以革新的精神鼓舞着华夏子孙不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无不揭示了变革求新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在保持自身不断革新求变生命力的同时,也以泱泱大国的气度和自信开展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互鉴。昭君出塞、鉴真东渡日本、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等对外交往活动,皆体现着变革与开放的主基调。

2.改革开放精神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时代基因。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汗水与拼搏的过程中形成了“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在奋力抵抗洪水的过程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在长期的攻关攻坚过程中,航天工作者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延续了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改革开放精神的提出,既是对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诸多精神成果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弘扬,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站在时代的高度上,改革开放精神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时代精神为参照,以改革创新作为精神实质和要义予以弘扬和培育,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使之成为新时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改革开放精神是时代精神风貌的指向标

时代造就人。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例如乡村变为城市,荒野变为开垦地等等,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他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9]在国际环境方面,当今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风采。在国内环境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的发展阶段,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砥砺奋进,不断前行。中国社会呈现出的时代特征和时代气象,反映和内化于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当中。改革开放精神作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是时代精神风貌的指向标。时代精神风貌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彰显自信。曾几何时,鲁迅先生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反驳时人散布的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期鼓舞民族自信心。在中华民族遭受列强侵略的民族危机面前,民族自信心的根基在缺乏国家实力的保障之下摇摇欲坠。时过境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中央逐渐展现出大国自信,也将这份自信融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当中。根据2017 年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中国公众文化自信指数”的调查,69.8%的民众理解的文化自信是“对自身优秀文化传统保持尊敬和自豪感”,69.4%的受访者认识到理性在文化自信当中的重要性,认为文化自信的内涵应该是“理性对待自身文化,不自卑、不自负”,65.8%的受访者将文化自信与信念相联系,认为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的发展前景有坚定的信念”。[10]由此可见,当代中国人展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在众多重要场合,中国人以自信、从容的姿态向世界递上一张来自中国的时代名片。

2.凸显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当代每一个中国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提到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我们都是追梦人”成为了时下最为鼓舞人心、凸显奋斗的时代话语。一个开放、流动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遇和挑战并存,让当代中国人认识到可以通过奋斗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因此在拼搏与奋斗的过程中,新时代的劳动者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涌现出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劳动模范等先进个人。此外奋斗与青春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11]因此在当代青年身上,奋斗精神体现为蓬勃的朝气和向上的活力,只因“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3.勇于创新。改革开放精神反映在当代中国人身上的一个重要特质在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创新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繁荣的不竭动力。“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曾无数次叩问中国科技的创新创造和杰出人才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为创新意识厚植生长的土壤。细数改革开放40 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大到国家层面,“嫦娥四号”成功登月、“蛟龙号”深潜实现突破、中国高铁自主研发……创新意识体现在重大技术的突破攻坚;小到个人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2]在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之际,党和国家授予100 位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勇立时代潮头、敢为人先、奋力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改革先锋”,诸如数字经济的创新者马云、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屠呦呦、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袁隆平……创新意识体现在砥砺奋进、披荆斩棘、阔步前行的先锋精神。

4.乐于开放。“闭关锁国”付出的惨痛历史教训使得近代中国承受了生存危机和民族灾难,无数仁人志士在当时就认识到“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打破了“鸡犬不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隔绝状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这一股改革开放的春风开拓了当代中国人的眼界和视野,以文化交流而言,当代中国人民有着乐于开放的积极心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13]一方面作为中华文化的交流者,弘扬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截至2018 年,我国已在146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525 座孔子学院,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另一方面认识到世界文化犹如万花筒,当代中国人民以更加悦纳包容的态度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庆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而且在过程中感受节日文化来源,促进文化的交流,实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总之,改革开放精神作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实现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承续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集中彰显,同时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刻画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境界。因此在认识改革开放精神时必须要强化时代意识,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位置和自身定位,以改革开放精神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实现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建树和价值引领。

三、展望未来路:改革开放精神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注入精神动力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71展望未来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成为发展之必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方针、实施原则。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精神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开放注入精神动力。改革开放精神从实践中来,其最终旨归仍然是到实践中去,推动实践的发展。“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开放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中孕育诞生,同时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情况与提出的新问题,要求改革开放精神为实践提供精神动力。精神力量在社会语境中的存在及其作用方式表现为精神创造力、精神凝聚力等精神力量,实现改革开放精神“到哪里去”的价值旨归。

(一)新时代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对新时代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分析,主要是基于世情、国情的全面审视。首先,就世界形势而言,尽管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但是来自外部的挑战仍然不断。经济全球化让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但同样在多边贸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和摩擦。“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需要在激烈的全球市场中重新找准定位。其次,就国内形势而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4]这一转变也预示着改革开放进入了新一轮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尽管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同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顽症痼疾。比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凸显,牺牲生态环境让位于经济利益,党内腐败问题加剧等等,体制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无形中成为了改革开放前进的阻力。

(二)改革开放精神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精神创造力

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改革开放精神发挥其精神创造力的作用提供解决方案。列宁充分认识到人的意识所体现的作用:“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15]人的意识所特有的显著特点在于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即不但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并且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改革开放精神的创造性体现在能够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实践进行指导。面对来自国际环境的挑战,改革开放精神提供一种全新的国际视野、战略思维,指导我们寻求新的国际合作。“中美贸易战”“孟晚舟事件”等相继发生,体现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以贸易和冲突等形式牵制中国的发展。求变和创新既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精髓,也是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精神指导我们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一方面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寻求新的国际合作对象,开拓新的国际合作形式,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依托“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寻求国际共识和国际支持,扩大国际交往的“朋友圈”,不断深化开放。面对来自国内形势的困顿,改革开放精神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创新思维,指导我们科学有效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此一方面必须强化基于改革创新精神的创新思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改革开放在结构和质量上的成熟和转型。另一方面必须将制度创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深入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改革开放精神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精神凝聚力

面对时代提出的考验和挑战,改革开放精神发挥其精神凝聚力的作用凝聚人心。改革开放精神是改革开放以来40 年中国人民身上所凸显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状态,其发展和作用于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实践,离不开人民这一主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5“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8]103……因此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实践当中,改革开放精神的目标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敢于触及既得利益和改革痼疾,实现改革纵深推进,使得改革发展的“大蛋糕”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改革红利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强化对改革的期待和信心,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凝神聚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经无数重大的磨难,为民族之兴亡和国家社稷之福祉抛头颅、洒热血,拼搏奋进。这一力量经过历史的积淀传承到今天,成为了每一个中国人体内蕴含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积攒的巨大能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1]43改革开放精神所迸发的精神凝聚力,发挥着精神合力的作用,将不同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协调统一起来,形成共同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增强群体和社会的团结,形成统一的行动和力量。为此在改革开放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不忘“从何处出发”的初心,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的征程中砥砺奋进,为中国凝聚民族共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