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基本经济形势与发展方向分析

2019-04-29 06:27李良艳戴燕艳
关键词:经济发展

李良艳,戴燕艳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广东 广州 51005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趋势一直保持较快速增长,尤其是2000 年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连续10 年呈现高速增长局面,年均增长10.34%,其中2007 年更是高达14.2%,是1984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最高点。然而,自2010 年起,我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并且下降趋势比较明显,2012 年增长7.9%;2015 以来增速降到7%以下,当年增长6.9%;2016 年全年增速6.7%;2017 年为6.8%;2018 年为6.6%,创下中国GDP增速自1990 年以来的最低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究竟怎么了,人们不免会对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产生疑虑。

应该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事实。一方面,从经济周期规律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都不可能永久地处于繁荣阶段。因此,当前中国增速放缓属于正常现象,符合经济发展周期的客观规律,是我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时期的必然。我国经济保持了将近40 年的增长态势已经十分不易,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非常罕见,创造了中国奇迹。另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要透过现象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本质,虽然经济增速维持在7%以下,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明显提高。虽然同我国历年经济增长速度相比,经济增速有一定放缓,但横向来看,与其他主权国家相比的话,即使6%的增速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里仍然是非常高的,何况我国经济还在这个基准之上平稳运行。

增速放缓是我国经济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未来也许增速还会有下降的空间,但总体上保持中高速没有太大问题。这是建立在速度有一定程度地放缓,但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高,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最重要的内核基础之上的。

一、当前中国经济基本形势

(一)宏观经济面表现良好

我国经济基本平稳运行,宏观经济面表现良好。经济增长基本维持在合理区间。[1]2015 年经济增速放缓以来,每年增速相对稳定,变化幅度不大。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 年经济增长开局平稳,第一季度同比上涨6.4%。物价走势温和适中。从衡量物价走势两个最重要指标CPI 和PPI 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保持持续上涨,2011 年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复,经历了一段时间指数下滑后,2014 年后出现了价格指数上涨。虽然个别年度出现反弹,但总体来看,CPI 和PPI 走势保持平稳(见图1)。2019 年4 月CPI 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1%,PPI 环比上涨0.3%,比3 月扩大0.2 个百分点。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位运行,2010-2015 年,失业率维持在4.1%以上,2016 年以来,失业率进一步下降至4%,2017 年3.9%,2018 年是3.8%,居近十年的最低位。2018 年新增就业总数1,361 万,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这也是连续第六年每年新增就业1,300 万以上。国际收支继续呈现自主平衡。同以前相比,经常账户顺差头寸虽有一定收缩,但货物贸易结构更趋平衡,这是国内制造业转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高质量转变的结果,减轻了我国对货物贸易的路径依赖,经济增长韧性明显增强。连续两年非储备性金融资产呈现净流入态势,其中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顺差显著上升。外汇储备资产总体趋稳,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进一步增强,以人民币汇率为标的物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量逐渐扩大,尤其是香港交易所(HKEX)的人民币期货成为人民币未来走势最重要的风向标。

图1 1999-2017 年CPI 和PPI 指数

(二)经济结构内部调整持续优化

从产业结构来看,2018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52.2%,比上年提高0.3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40.7%,比去年提高0.2 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明显提升。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来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表现依旧强劲,2018 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是76.2%,比2017 年提高了18.6 个百分点①提高18.6 个百分点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相减得出。,为2001 年以来的最高点(见表1)。2018年投资结构得到显著改善,由于中央严控地方债务杠杆,基础投资规模优化,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明显改善。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得到控制,保持相对稳定增长,房价增长幅度维持在合理区间内(见图2)。

表1 2001 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

图2 2016 年5 月-2019 年4 月房地产累计投资及增长率月度数据

(三)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供给体系质量继续改善

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新旧动能接续速度大幅度提升,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为改善供给体系质量,要内外同时发力。内生动力上,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要素新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生产要素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着力实现要素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外在动力上,加强对制度、结构和政策的新供给,即在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政策配套三者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运行效率最大化。2018 新动能转换成绩斐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比上年增长8.9%,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1.7%,装备制造业增长8.1%,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增长14.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2.8%,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6.2%,智能电视产量增长17.7%,网上销售额增长23.9%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统计数字上来看,新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行业内平均水平。

(四)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

首先在大的环境方面,2017 年以来,我国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放宽外资投资领域准入门槛,有的放矢、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环境。政策上“有增有减”,相互配合。为营造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氛围,中国从投资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投资促进和投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65 项措施,放宽针对外资限制的船舶、电网、飞机、作物育种、客运、铁路运输、金融等22 个领域,其中包括许多被视为战略性的财务和农业产业,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与此同时,为提升对外开放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缩小外商投资审批范围,我国从2017 年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来,连续两年进行了修订,限制措施从180 项左右减至2017年的63 项,在上述基础上,2018 年又减少了15项,比最初减少了74%,减至48 项,并且加大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通过两年以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世界银行最新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8 年我国从位于190 个经济体中的第78 位跃升至46 位,一年时间提高了32 位,2019 年再度升至第31 位,跻身全球前40,是世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好名次。在对外开放战略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硬联通稳步推进的同时,一直备受困扰的软联通上也迈出了重要步伐,我国加大了与沿线国家在政策协调、机制安排和规则对接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沟通渠道更加便捷,尤其我国创新提出“第三方市场合作”国际合作新模式,成为一带一路的新路径和重要内容。我国贸易新业态初见端倪,2018 年11 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第二届进口博览会也在有条不紊的筹备中。同年,海南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

(五)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一攻坚战中,矛盾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为防止系统性风险爆发,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政策,遏制杠杆率过快上涨,完善地方政府风险防控机制,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增强地方政府的风险忧患意识。金融机构违规乱象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合规意识明显增强,整体运行稳健,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投资者风险意识显著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上升。2018 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并且在2017 年减少1,289 万人的基础上又减少了1,386 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 个百分点(见图3)。贫困人口减少的同时,收入继续增加,2018 年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 元,比上年增长8.3%,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 个百分点。其中,深度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9,668元,比2017 年增加935 元,约占总体贫困人口收入的93%,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8》。。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2018 年全国338 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3%,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则同比下降9.3%。

图3 2011 年以来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及幅度变化

(六)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区域协调融合发展速度加快

2018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 元,实际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 元,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 元,实际增长6.6%,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高于后者1 个百分点,两者之间差距敞口进一步缩小,二元结构得到改善(见图4)。2018 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 元,实际增长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12 元,实际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 元,实际增长8.4%。同收入相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镇居民4 个百分点。从我国居民消费内部支出构成来看,2018 年食品支出为8,631 元,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程度指标的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下降0.9 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27.7%,农村为30.1%。从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性已经并不明显,支出结构基本趋同。

图4 2000 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实际增长率

二、目前所面临的内外环境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问题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扩大趋势,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已经远远超过了想象。深刻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存在着巨大挑战。我国在抓住机遇,经受考验的同时,也要充分做好打硬战、打长期战的准备。

(一)外部环境

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放缓,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内部表现分化。美国、德国在2018 年的下半年增长势头开始放缓。由于受脱欧影响,英国持续低速增长,而日本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主要新兴市场国家除印度经济增速在5%以上运行外,巴西、俄罗斯、南非的经济增长率基本都在2%区间以下,经济还处在企稳恢复阶段。

国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集中凸显。由于受到全球经济速度放缓、贸易摩擦增多以及美联储“加息+缩表”的三重影响,造成大宗商品市场、全球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特别是2018 年以来,包括发达国家股指、新兴市场股指、美国标准普尔500 股指和欧元区斯托克50 股指等主要经济风向指标变动趋势剧烈,加重全球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纷纷收缩流动性,很多资金都回流到本国,引发新兴经济体资金大规模外逃,加重了债务负担,巴西、阿根廷的本币贬值和债务危机就是产生的不良后果。尤其如果发展中国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的话,极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其中典型。

多边主义受到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涌动。[2]过去30 年,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产业链深入发展,国际多边主义经济格局得到重塑。经济全球化在为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积累了深刻的社会矛盾,尤其在发达经济体中,由于产业外移造成本国工业的空心化,工人失业问题严重,收入减少,滋生了贸易保护主义思想的土壤。美国在收紧全球流动性的同时,开启贸易保护主义。在“单边主义”和“零和博弈”思维下对外退出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协调机制,重新构建以美国利益为中心的世界政治经济规则,激烈争夺世界经济主导话语权;对内通过加征关税、启动调查等一系列措施限制对美国的出口。另外,美国在知识产权和高科技领域大力打压发展中国家。这些逆全球化措施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减慢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制约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发展速度。[3]

(二)内部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过40 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后遗症也逐步凸显,并且很多问题交织在一起,使我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由于主客观条件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是我国的脊梁,但现在金融机构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4]同时还伴随着生产成本上升、资本收益率下降,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实体经济不仅仅存在融资难等问题,而且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很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还在效仿经营,自身研发能力非常弱,知识产权保护不受重视,这些不足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房地产泡沫的危害逐渐显现,在挤占实体经济发展空间的同时,提高了居民的杠杆率,制约居民消费升级。国家统计局在对居民消费支出构成的调查中,居住支出比例高达23.4%,仅次于食品支出,而第三位的交通通信比例仅为13.5%,居住花费远远高于其9.9 个百分点。房子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居住场所,而是更多地赋予了金融商品的特质,进一步加剧了财产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传统动力削弱,新经济引擎还未完全形成。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三驾马车”拉动,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投资和进出口发力逐渐削弱,并且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期。我国新动能虽然发展迅速,但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我国正处于传统动力拉动作用逐渐减弱,以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业态还未完全形成的艰难“中间期”。

多种风险交织,系统性风险凸显。目前,中国面临多种风险交织并且集中释放的时期,为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在取得经济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多种风险隐患,并且随着这些风险不断地积累,再加上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尤其是具有“高杠杆”特征的地方隐性债务和金融风险直接关系到我国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全球经济预期见顶,呈现低增长、低通胀、高负债、高风险特征。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并不利于我国化解风险,加大了我国化解风险的难度。

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策略和方向分析

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5]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性发展助力。

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国经济要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速,这既是我国所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决定性基础。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我国一方面要在经济增长点上发力,另一方面也要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在市场瞄准上,逐步摆脱我国对出口的依赖,坚持眼睛向内,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着力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水平。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和贸易保护对我国过去出口依赖经济模式提出了挑战,但强大的国内市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最终消费额对经济贡献率的逐步提高为市场向内提供了契机。我国现阶段的需求潜力巨大,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

发展路径上,重中之重是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坚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方式。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动力、新集群的发展,增强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一体的凝聚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6]要扎实有力推进三大攻坚战,仍然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稳妥处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一步巩固我国脱贫成果,加强对贫困的识别,建立反贫困绩效考核体系,关注农村地区的隐性贫困等深层次贫困问题。统筹兼顾,打赢蓝天保卫战。

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加快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外商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和减少负面清单措施并举,保护外商在我国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于外商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外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促进全球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此外,要理顺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统筹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城镇化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促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要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医疗改革,激活基层医疗单位的活力和创造力,守护好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农村的垃圾处理、厕所革命等痼疾解决好,建设美丽、宜居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破解发展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坚持贯彻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国家战略,发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的规模效应和辐射带动力,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引领这些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根据各自区位优势,建立有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精心做好民生各项工作。要把稳就业放在首位,强化社会政策的兜底保障功能。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