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玲
【摘要】如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屡见不鲜,存在于我国多数幼儿园中。很多幼儿园都为幼儿安排了大量课程,为幼儿的生活与学习造成了极大压力。有关专家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幼儿园师资水平不高,以及家长急功近利共同造成的不良结果,小学教师为此现象表示担忧。基于此,文本从“小学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作为主要切入点,探究“小学化”现象的科学改正路径,旨在为我国幼儿园教育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多学科视野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现象透视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20-02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作为一种超前的幼儿教育方式,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这也是对家长教育工作开展的一种误导,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防止与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是当今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幼儿园应及时纠正自身“小学化”教育的现象,坚持以正确的幼儿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一、“小学化”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小学化”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失范效应
近年来,多数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承受过大压力,但是也同时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只能尽量要求孩子参与到各个方面、各个种类的教学活动中来。除此之外,多数家长并未真正理解孩子成长中的各项需求,严重缺乏对幼儿成长期间情感支持的意识,从而加剧了“小学化”现象的发生。
(二)幼儿园办学定位错误
我国多数民办幼儿园的成立最终都为了盈利,而并未真正从幼儿教育角度出发,为家长着想,为幼儿的未来培养而努力。部分幼儿园为了吸引家长的关注,还会特意通过“小学化”的办学模式让家长见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从而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对幼儿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也让家长对幼儿教育步入了误区。
(三)我国应试教育影响
多年来我国一直沿袭应试教育的方式,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因此,家长和老师一致认为:高考才是孩子进步成功的唯一机会,一切的学习与努力都是为了打赢高考战役的胜利。这就造成整体教育环境的失衡,引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从而忽视了学生从其他方面反映出的能力与素养,磨灭了学生心性的养成,对人才的培养与全面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科学改正路径
(一)转变幼儿教育观念
只有现今的教育观念才是推动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因此,要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讓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的开展并不旨在让幼儿掌握某一项技能,而是要在实现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上,为幼儿营造健康积极、轻松快乐的集体氛围,真正让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实现心智启蒙。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积极转变自身的幼儿教育观念,用科学健康的心态对待幼儿教育工作。切实采取规律的幼儿教学方法,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以此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幼儿园的教育制度
幼儿园的教育作为幼儿的重要启蒙阶段,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格。真正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以基础游戏的方式开展幼儿活动,并真正将其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去。只有在这样健全的教育制度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健康发展。
国家应从法律制度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视。定期对教师开展幼儿教育培养,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扭转当今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
(三)跟进教学法的使用
处于幼儿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导致幼儿心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这就造成幼儿对未知事物的高度好奇心,这也真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之处。将识字等基础内容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的递进教学,旨在实现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良好过渡与衔接,实现幼儿身份的顺利转变。
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使用跟进教学的方式开展幼儿教育,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有效联系,加深对生活认知的同时,更好的对知识产生理解。小学教师也应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延续学幼儿的初始习惯,考虑幼儿身心的实际发展状况,开展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作为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启蒙阶段,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获得自身进步与成长,更好的感受生活、热爱生活、走进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幼儿健康发展,发挥幼儿园教育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武旭晌,张蕴喆.基于园长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初步探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04):107-111.
[2]姚晓芬.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