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来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供给侧改革理念驱动下,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更好的引导以及服务学生的需求,保证学校、家庭以及学生需求良性互动与协调平衡,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创新学校管理工作。文章系统阐述了供给侧改革与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之间的关联性,并从融洽主客体关系、拓展供给方法、丰富供给内容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将深化供给侧改革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首要措施,这标志着我党对于经济发展规律的认知以及应用更加的成熟、科学。作为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性内容,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模式不仅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对于非经济领域的工作同样具有推动和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分析供给侧改革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所起的作用及其实效性策略尤其必要性。
一、供给侧改革与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关联性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其迫使高校思政教育进行结构性调整,并提供了原动力。首先,二者之间内容具备互补性。供给侧改革所涉及到的经济结构内容和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能够形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同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也提供了新鲜的血液。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二者之间产生了良性互动的关系。此外,高校在思政教育协同实践与创新过程中,在应用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同时,也能够丰富供给侧改革理论内容。其次,二者具备逻辑开放性。由于供给侧改革和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使其产生了紧密相连的耦合视域。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将供给侧理论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开放性,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深度融合,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创新。
供给侧改革赋予了高校思政教育全新的内涵。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需要在思政教育的时候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尽量降低无效和低端思政教育的供给。因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长期处在失衡的状态,忽视了教育工作者作为供给侧本身所具备的影响力,所以极大的弱化了思政教育作用。此外,供给侧改革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强化对学生思想引导,及时的更新思想观念。
二、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
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在于将社会道德规范以及思想准则转变为学生个人思想品德,使得社会意识能够内化为学生的个人意识。想要实现该目标,解决主客体之间的供需失衡的关系,需要提升教育者主动性,以需求侧的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换位思考,采用富有时代性的传播途径以及沟通渠道,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形式与内容教授给学生,必然会受到作为需求者的学生的认同与接受。
(一)融洽主客体关系
思政教育工作认同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加强思政教育认同感是维系主客体关系,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方法。教师要注重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这是所有教师的必修课,特别是对于思政教育工作人员而言。师生关系良好与否直接关系能否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教学效果的提升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情感羁绊。那些怀揣着热情以及兴趣开展学习活动的学生比那些缺少热情与兴趣的学生更加容易进入到学习状态。与此同时,良好师生关系也可以推动师生彼此了解,使得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需求以及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二)拓展供给方法
首先,充分利用当前思政教育平台。目前在国家以及高校等方面存在很多思政教育网站、微信以及微博等平台,我们要充分的使用并且改进这些现有资源,放大其品牌效应。比如,能够利用朋友圈分享集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文章链接、视频链接,或者是采用图片的形式充分表达出来,不单单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同时也提升了思政教育课程的趣味性,使得思政教育不再枯燥。
其次,开发新媒体内容。新媒体本身具备了传播速度快和成本低廉的特征,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充分的使用新媒体传播包含有思政教育内容的影像资料以及文章,將思政教育内容制作成动画,上传到微信群或者是网络平台上。组织学生观看和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将一些熟练使用新媒体的人才作为意见领袖,提升思政教育的导向作用,使得大学生可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强化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三)丰富供给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满足以及迎合大学生个性需求以及发展特征。伴随着时代以及社会的持续发展,目前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使得信息传播媒介日趋多样化,大学生能够借助多元化的渠道寻找需要的相关信息。所以,高校想要提升自身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对教学内容供给渠道进行持续优化,开发全新的教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供给侧改革的理念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并不代表着完全否定需求侧的要求,也不是一味的迎合学生的需求,而是要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体系进行系统而又宏观的把握,将学生实际需求作为切入点,构建具备现实意义的供求结构,从而升级高校思政教育供给,保证思政教育供给以及学生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和谐统一,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开鹏.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91-94.
[2] 张旭念,杨金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供给提升路径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2).
[3] 姚佳,余维维.”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研究[J].青春岁月,2017(19).
作者简介:刘鹏(1988.05- ),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