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更好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镇街党校应发挥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向基层延伸、基层党员干部接受系统教育培训、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三个重要平台”作用,坚持“党校姓党”,找准定位,系统谋划;把握需求,努力创新内容方式;上下联动,注重资源整合;健全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实现党员教育培训的全覆盖,打通服务基层党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夯实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
关键词:镇(街)党校;基层党建;作用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对基层党校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我们要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增强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镇(街)党校作为服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发挥服务联系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群众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紧扣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和群众需求探索作用发挥途径。为摸清花都区镇(街)党校建设情况,笔者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广州市花都区所辖六镇四街党校及相关干部、花都区188条村的书记(主任)和党员群众发放了526份问卷。本文拟通过实地调研和收集到的数据,对广州市花都区镇(街)党校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作初浅探讨。
一、花都区镇(街)党校建设情况及现状
(一)基本情况
广州市花都区位于广州北大门,当前下辖新华、花城、秀全、新雅4个街道办事处和花东、花山、梯面、狮岭、赤坭、炭步6 镇,共188 个村(居)委。截至2018年末,全区党员41672人,镇(街)党员27375人,农村党员16588人,社区党员5446人,两新组织党员3160(注:组织关系在花都)。为加强对农村干部、党员的教育培训,根据中共广州市委的要求,花都区于20世纪九十年代始设镇(街)党校。具体要求有:配备固定教室,桌椅、档案柜、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设施,配置一定数量的图书资源及有关党报、党刊,要求由分管党建工作的副书记兼任校长,有专人管理学校的日常工作开展等。
(二)发展现状
(1)基本建设较薄弱。部分镇(街)党校仅只有一块牌子,多数没有专门的校舍、办公室、课室,挂牌的党校教学活动场所,很少专属,多与镇(街)其他办公室合署办公,需要时是党校办公室。图书资料室、课室、电子教学设备少有配备。另外,组织机构设置仅存于红头文件上,任命了校长、副校长等职务,党委书记一般会兼任党校的校长,一名党委副书记兼任党校副校长主抓工作,但只是挂名,他们日常工作繁杂,少有时间和精力来系统考虑党校发展;至于固定师资队伍、年度培训计划等更少顧及。镇(街)党校的这种生存状况,致使村(居)党员对镇(街)党校缺乏认同感,甚至不知道有镇(街)党校的存在。问卷显示,知道所在镇(街)有党校的调查者只占41.1%,(其中知道具体位置的占39.9%,不知道具体位置的高达60.1%),认为没有镇(街)党校的占42.6%,对镇(街)有无党校情况不清楚的16.3%。
(2)日常工作唯形式。从问卷分析中看到,占46.5%认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党员教育走形式、并且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约34.3%的认为还存有:基层党组织重视不够、重视短期集中性教育,经常性教育活动重视不够、以老师讲授为主,党员被动受教育、教育内容单一、枯燥等;约19.2%认为现代信息传媒在党员教育中发挥作用不够。
(3)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镇(街)党校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忽视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系统培训。镇(街)党(工)委对镇(街)党校教育培训村(居)党员的主渠道作用认识不够,认为基层党员最重要的是抓社会生产的素质和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综治维稳能力等,培训中经常出现以业务知识代替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二是缺乏对培训工作的系统安排。一些镇(街)培训在需要时临时抽人拨资金搞突击,完成上面规定的培训任务,无视年度培训计划,无视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最终陷入镇(街)党校名存实亡,培训虚化、形式化的恶性循环。调研中参加过镇(街)党校培训的党员仅占30.8%。
二、镇(街)党校应当发挥“三个重要平台”的作用
镇(街)党校在基层党建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地位无可取代,目前,主要发挥好“三个重要平台”的作用。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进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的有力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不懈抓下去。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引导全体党员做合格党员。镇(街)党校教育培训,面对的是广大村(居)基层党员干部,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一定要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二)基层党员干部接受系统教育培训的重要平台
镇(街)的处级领导干部有条件到省、市、区级党校接受教育培训,科级党员也有机会到区级党校或者系统内接受培训,但大多数无职党员却少有机会参加有计划、系统、规范的培训。在调研座谈和以往村(居)两委干部培训需求调研中,有不少党员、群众、致富能手、企业党员提出:“作为党员,我们从来没有参加过党校的学习”“希望有人能及时告诉我们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法规”、“让我们掌握简单实用的新型农业技术”等愿望和诉求。问卷显示有72.2%希望能参加镇(街)党校培训。让镇(街)党校发挥作用,让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尤其是无职党员能够得到适时培训。
(三)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建立和实行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制度。各级党委要把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纳入经常性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领导干部上讲台,一方面为他们强化学习、深入研究搭建了平台。备课、授课的实践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授课中的交流互动,可以密切干部与基层党员群众的关系,增进沟通,了解情况,更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共同推进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镇(街)党校发挥作用的基本思路
建设镇(街)党校,建议从制度化规范化着手,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积极研究和探索镇(街)基层党校的准确定位和运行模式,从机构设置、职能定位、培训规划、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打通服务基层党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一)找准定位,系统谋划
突出党校政治学校功能,把镇(街)党校办成党委领导下开展党员教育的主阵地,办成党员干部开展思想理论教育的大熔炉,办成集基层各类党员教育资源为一体的高质量教学平台。
(1)在机构设置上:一是重申各镇(街)设立党校,须固定场所,加挂镇(街)党校牌子。在机构人员配备上,设校长、常务副校长和教务长3职领导干部,校长一般由党(工)委书记兼任,常务副校长由党(工)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兼任,教务长由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并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党校日常教育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二是在各镇(街)有条件的村(社区)设立“新时代讲堂”,作为党校课堂的延伸。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武装全党,面向群众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努力把“新时代讲堂”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并在区内有影响力的学习品牌。
(2)在班次设置上:研究确定年度培训班次、调训对象和教学计划,确保每名党员每年到辖区党校集中培训不少于2天。根据工作和岗位需要,突出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要根据农村忙闲的情况,调训党员干部,既能保证党校常年教学不停,又能妥善安排时间。
(3)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党校的教师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既要有政治理论方面的人才,又要有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专家。可以从镇(街)班子、中小学教师、农业站(所)专业技术人员、乡土专家、退休老干部、上级党校中挑选聘请,配全配强师资队伍。坚持开展“书记讲党课”活动,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带头到镇(街)党校为一线党员讲课,每年不少于1次。
(4)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辖区内农村、社区以及非公企业和“两新”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把“实现党员培训全覆盖”作为镇(街)党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分类别,多形式、多渠道培训。
(二)把握需求,努力创新内容方式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主业主课,重点加强对所辖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
(1)在培训内容上:调研中有超过69.1%的受调查者认为镇街党校应主要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的最新理论宣传普及、党性锤炼、党员教育、凝聚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等功能。具体来说应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课程设置上要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在教学安排中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其中党性锻炼不低于20%。结合镇(街)党(工)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确定出“政治理论+党性锻炼+实用技术”具有特色的专题,要重点关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围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基层治理、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惠民政策、党风廉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等,达到针对性强、学习效果好的目的。
(2)在教学方式上:一是用简明的主题,接地气的语言,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用一些现代化的电子教学手段,多采取讨论、研讨等互动性强的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吸引力;二是要利用手机、互联网技术,开发“微课公众号”“微党课”“网络视频”等教学方式;三是对年老体弱农村党员,选派师资力量,送教上门。
(3)在培训形式上:采用理论教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定期开展各镇(街)特色产业的知识讲堂,把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实操性教学;进行省内外的红色教育基地体验式教学;进行先进地区产业示范基地考察等。
(三)上下联动,注重资源整合
(1)区委相关部门要建立培训协调会商机制。一是定期与区委党校会同镇(街)党校研究确定需求调研、班次设计、教学计划等事项,系统调配年度培训工作;二是镇(街)党校要与省市区三级党校体系互为补充,与各级各类党员群众讲坛(中心)相互衔接,推进“党校教学供给侧改革”,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办学新格局。
(2)区委党校加强业务指导和师资共享。一是制定年度业务指导计划、培训清单以及办学质量评估办法,加大对镇(街)党校的业务指导力度,二是委派教师教务人员参与跟踪各镇(街)党校培训,实行项目负责制,推进镇(街)党校培训实施。三是师资共享。在省、市、区三级党校系统建立开放、兼容、共享的“师资库”,也将区、镇(街)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农村(社区、企业)先模人物等纳入“师资库”,健全完善师资管理使用、考核评价、准入与退出制度,统筹调配师资,为镇(街)党校办班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3)整合培训资源。将新时代讲堂、电教化远程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甚至村(居)支部“三会一课”等加以整合,由镇(街)党校统一调配资源,让党校教育既能集中办班培训,又可到电教远程教育学校、城市党建基地、科技示范基地进行,加强各方资源共享,共同促进。
(四)健全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校治校体制机制,为质量立校、从严治校提供制度保障。
(1)领导保障机制。突出各镇(街)党(工)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主体责任,把党校工作纳入镇(街)党(工)委中心工作部署,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党校工作。各级党(工)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时间、精力、工作、责任“四个到位”,及时研究解决办学办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办学保障机制。镇(街)党(工)委落实办学经费、培训场所、人员配备,抓好组织管理工作,确保镇(街)党校能够正常运行、发挥作用。特别是对办学经费,由各级财政、党费结合各自实际,使党费重点向党员教育培训倾斜,按实际参训人头比例给予适当补贴,对党委重视、建设规范、作用发挥较好的镇(街)党校实行以獎代补;对培训场所,镇(街)党校坚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合理确定场所,配套教学设备。
(3)学风建设机制。制定镇(街)党校学员管理办法,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抓好学风校风建设,要把党员干部参加党校培训情况纳入述学述职的重要内容。组织部门要坚持在培训中考察干部、识别干部,把党员干部在党校学习和表现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促进严以治学落到实处。
(4)责任考核机制。区委把各镇(街)党(工)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情况作为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镇(街)党校建设分解为领导机构、教学场所、师资队伍、教学设备等模块,制定出每个模块的详细考核制度,每半年考核一次,严格执行考核结果与镇(街)绩效考核挂钩,形成合理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和干部测评中心组织编写党员教育培训100例[M].北京:党建教育出版社,2017:145.
[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2015年12月14日.
[3] 全国党校工作会议,2015.
[4] 永川区委党校课题组.区县党校镇街分校建设的路径探索—以永川区委党校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3(12).
[5] 赵光辉.关于加强乡镇党校规范化建设的理性思考.人民网-理论频道,2010年3月29日.
作者简介:孙红英(1972- ),女,湖南耒阳人,中共广州市花都区委党校教务室主任,硕士,行政管理学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