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与观众互动关系及实现途径研究

2019-04-27 01:42袁喜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观众互动关系实现途径

袁喜明

摘 要:随着美术馆传播文化功能的实现,美术馆与观众互动关系成为了美术馆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介绍了观众互动的内涵及发展现状,总结了两者互動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人性化服务、资源利用率低、缺少特色活动。然后提出可以通过强化展陈质量、创新服务模式、拓展观众群体等方式来与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美术馆;观众;互动关系;实现途径

美术馆是指保存、展示艺术作品的机构,其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展示空间,但有时也会用作举办其他类型的艺术活动,此外美术馆还具有推广与文化相关的教育、研究等的功能。观众是美术馆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美术馆都开始注重与观众互动,这是从被动变为主动的一种良好的变迁,然而,现代美术馆在观众互动关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良性观众互动关系因此走进大众的视野,如何增进美术馆与观众之间的有效互动与沟通从而成为本文研究的主题。

一、美术馆与观众互动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互动关系通常是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早先的研究者将互动看作是一个过程,然而现代互动理论又向结构理论转化,互动关系的内涵不断丰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美术馆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中,观众已经开始主动进馆参观,美术馆也成为了集休闲、社交、观光、学习等多种功能的场所,于是,美术馆与观众的动态的、有效的互动关系就由此诞生了。在这个体验经济流行的社会,要想使更多的人走进美术馆,就需要美术馆寻找与观众产生持续互动的有效途径。

当下众多美术馆都颇为重视与观众的互动关系,甚至对此感到头疼和力不从心。美术馆的地位在社会中不断提高,美术馆也积极寻找方法增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性,比如美术馆会聘用专业的团队制定展览策略、营销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探索数字媒体道路,注重观众需求等。这一系列的措施对美术馆起到了正向作用,使其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扩大了社会的认知度。

二、影响美术馆与观众互动关系发展的原因

虽然美术馆与观众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美术馆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美术馆与观众互动关系发展也比较好,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与观众互动关系的发展,主要原因如下:

(一)缺乏人性化服务

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美术馆经历了以展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变,美术馆也不再只具备艺术品展览的功能,同时肩负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水平的重任。当下,美术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

然而,当前很多美术馆仍然没有解放思想,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艺术展览缺乏水准,服务缺乏人性化,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很多在展品展览上缺乏创新性,仍然采用传统的时间路线、作品风格、艺术品类型等方式进行陈列,陈列形式老套单调,无法调动观众积极性,导致观众情绪不高,收获甚少,也无法完成艺术品肩负的使命。同时,美术馆的展览品大都是抽象的艺术作品,普通大众通过作品欣赏与作品简介很难在短时间内明白其中的寓意,更有观众一次欣赏之后就不会再次进入美术馆,这也就严重影响了文化推广功能的实现。

(二)文化资源利用率低

通常开展一次美术展览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求高的展览甚至会花上三五年的时间来进行筹备,然而在活动开始以后,观众的参与率不高,缺乏艺术鉴赏的兴趣等,严重浪费了美术馆的资源。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是观众对于美术展览缺乏了解。大量的观众对于参观展览缺乏主动性,认为自己即使参加了展览活动,也不会像专业学者一样有所收获,浪费时间与金钱,这影响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观众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有些观众一开始有参与艺术展览的兴趣,但是由于周围环境的人都不热爱艺术,不喜欢独树一帜的观众往往会跟随大众的好恶行动。最后,美术馆宣传不到位。很多美术馆都会在自己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上面更新展览活动,但是由于美术馆宣传不到位,很多观众并不知道这些信息获取途径,错过了很多美术馆的活动信息。

(三)缺少特色活动

当下美术馆已经逐渐认识到公众的需要,举办的活动较以往也多了起来,但是仍然有很多美术馆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旧以承接各类展览活动为主。虽然展览活动一直是美术馆的工作重心,但是现在观众互动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想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必须加强特色活动的举办。并且美术馆举办的活动大多质量不高,过多考虑市场利益,与同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更好地体现中华文化特征,传播文化知识。美术馆应该担负起大众启蒙的重任,通过高质量的、持久的、个性化的活动带领公众了解、学习当代艺术。

三、美术馆与观众互动关系的形成途径

(一)强化展陈质量

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美术馆承接的展览活动也随之多了起来,热爱艺术或者在艺术方面有独特造诣的人或许会对美术展览情有独钟,然而要想吸引普通大众的目光就需要在展览陈设上有别出心裁的设计,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将物与物、画与画做简单的排列组合。展陈就像是对艺术作品的再创作,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批作品在不同的人的手中有不同的组合方式,组合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最终对大众思想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从而使一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产生不同的变化,所以说优质的展陈能够诉说艺术品的声音,传达思想内涵,反之则是对艺术家心血的浪费。

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政策的指引都对美术馆的展陈产生了影响,并且是在一步一步向上发展的,只是各地间美术馆的水平差异较大,大中小美术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他们都在寻求新方法、新技术加强展陈的建设。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光影结合、光电影结合等形式可以极大地提高观众的兴趣,为美术馆吸引到更多的观众群体。国外某商场做了一块影子幕墙,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在墙上变成迪士尼里的人物,这一活动很快登上了热搜,美术馆也可以借鉴学习,例如,在关于古代作品的展览中,可以将耕作、纺织、养蚕、烧瓷等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并对每一个作品配有专门的文字、视频讲解等。其次是利用3D技术展陈列,其可以解决空间受限的问题,还可以使客户置身艺术场景之中,与场景里面的人物进行互动,增加游戏环节等,既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又加深了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国内的美术馆应该积极学习国外美术馆以及国内领先美术馆的成功案例,获取创作靈感,不断创新思路,达到与观众的最优互动。

(二)创新服务模式

当今美术馆基本已经实现了公众服务职能的转变,为社会提供文化教育的艺术空间,美术馆是专业的学术机构,可以以美术馆自有的收藏品或者研究成果为主题,在美术馆开展学术课堂活动,也可以根据展览活动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美术馆可以设置专门的艺术体验课程,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中老年、儿童,聘请优秀的艺术专家对课堂进行指导,但是与传统的学校课堂不同,这里更加注重的是观众的体验度、创作力,比如中国美术馆长期坚持开展艺术讲堂活动,石家庄美术馆常年举办少儿工坊活动。在美术馆进行现场教育,使公众更加贴近艺术,发挥了美术馆公众文化教育的作用。

另外,对于因时间、空间问题无法亲临美术馆感受艺术魅力的公众,美术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计自己的主题网站或者是手机APP。美术馆可以开展在线课堂,让公众可以足不出户在线欣赏艺术品,听主题讲座,学习艺术知识。网站也可以建立虚拟展厅,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广东美术馆在举办“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时就与英国使馆联合建立过虚拟展厅,激发了观众的兴趣,增强了互动感。

(三)拓展观众群体

只有美术馆观众人数增加,才有可能让艺术知识更加普及,提高公众参与主要从营销与互动两方面着手。时代在变化,美术馆已不能采取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吸引观众,要采用“和观众对话”的方式传达与宣传艺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分众传播”,针对不同的参观群体,设置不同的活动项目吸引观众,比如:针对学生群体注重互动性、教育性;针对老年群体开展艺术鉴赏活动;针对普通观众可以再做细分,结合群体特点进行设计;针对高端观众,可以制定会员计划,为其专门定制收费项目。

在互动方面,美术馆要丰富互动形式,多开展一些活动吸引观众,注重互动项目设计,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或者互动项目,近距离体验艺术品的价值。除自身活动以外美术馆还可以与其他机构合作,比如与学校合作定期开展艺术体验活动,与文保机构合作,不时更换新鲜血液。另外,数字美术馆已经逐渐成为美术馆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美术馆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比如开发互动游戏平台,将美术馆藏品融进游戏中,利用艺术品制作拼图游戏,利用艺术品中人物扮演游戏角色,以艺术品知识设置闯关环节等,这对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其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四、结语

美术馆与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是文化传播的内在要求。美术馆通过认识自身存在的发展问题,应该积极强化展陈质量,创新服务模式,拓展观众群体,在不断努力中实现与观众互动关系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思桐.博物馆与观众互动关系及实现途径探析[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4).

[2]许静怡.美术馆与观众互动关系变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8.

[3]赵倩.数字化时代的美术馆教育形式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8).

[4]李方露.以观众拓展为视角探析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6.

作者单位:

广东美术馆

猜你喜欢
观众互动关系实现途径
探析环境舞蹈的艺术表征
浅议观众的认知在主题乐园互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电视节目编排要做到更加合理和科学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