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妮 林秋萍
摘要: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杨贵妃上马图》是元代画家钱选笔下一幅极具历史故事性的人物画,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外出郊游时的情景。画家通过神情刻画、构图设色、线条运用等方面的处理,诠释着盛唐的人文风貌。文章将通过西方图像学方法分析这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透过这一简单场景再现特定时期内的文化景象。元代画家钱选的这幅唐朝人物画,与当时宣扬的古意论相呼应,具体如何呼应,唯有跟随钱选的笔墨一探图像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图像分析;女性主义;服饰语言;复古之风
图像学方法由欧文·潘诺夫斯基定义,是进一步分析视觉艺术作品的工具。它不仅能考察传统图画的图式语言及其历史的、文化上的或社会背景下的意涵,而且可以探究图像和其特定题材,也能够对艺术同一主题的相关作品、图像、图式的历史演变、风格特色、社会习俗、文化,加以排比分析、考证描述、归纳诠释。图像学方法虽用于研究西方视觉艺术作品较多,但同样适用于分析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在了解了图像学的概念及其具体方法之后,我们便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钱选的这幅《杨贵妃上马图》(图1)进行解读,通过了解这一瞬间定格的画面,以及观察画家对细节的微妙处理,揭露唐代以来女性地位的提升和以文人画为主导的元代画家复古思潮的涌现。
一、《杨贵妃上马图》的图像学意义
潘诺夫斯基曾说,我们探索艺术品的内在含义大概需要三个步骤:首先,确定基本的、明显的形象;其次,确定附属关系的或约定俗成的具有象征性的内容;最后,综合分析上述两个方面,并确定它们综合性的含义,同时还要考虑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主题所作的个人处理及其中具有哲学性的内容。我们首先进行前两个步骤:
《杨贵妃上马图》(图1)是钱选笔下的一幅人物画,也属于历史风俗画,此长卷绘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上马的情形,玄宗骑着照夜白,侧面望着贵妃,贵妃旁有侍女、侍卫相协助。唐代以前,未出现仕女画这一典型题材,最早的以女性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作品要属东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以后,许多描绘女性真实生活的作品开始出现,当时的张萱、周昉笔下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并且,唐代美人众多,女性地位得到明显提升,描绘女皇帝武则天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在《杨贵妃上马图》这幅作品里,我们可以确定主题为唐玄宗与贵妃外出郊游,并对其所表达的意义,历史的、社会习俗的表达方式与形式演变风格,做浅显的观察描述。当时皇帝唐玄宗沉溺于美色,间接加剧了朝廷内外动荡不安的局面,无论处于何种时代,统治者的一言一行都牵扯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同一主题的作品,如《虢国夫人游春图》《明妃出塞图》《簪花仕女图》等,画面中蕴藏着与其相关的故事、寓言等文学知识,特殊主题和理念,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中的细节。想要进一步了解《杨贵妃上马图》的内在意义与内容,需要对该作品相关的国家地区、时代背景、文化特性以及艺术家作品的风格等等,做综合的、直观的观察与诠释,对该作品的文化表征或象征的历史,做出系统的解释。通过这样的研究方法,我们将不再仅仅局限于画面本身,《杨贵妃上马图》的图像学意义便在于此。
二、唐代女性地位在服饰中的体现
唐代女性地位的提升,除了体现在上层阶级中帝王对妃子的宠爱上之外,市民阶级中也有明显体现,主要表现在服饰方面。唐代女子的主要服装是襦裙、胡服,流行女着男装。此次杨贵妃出游就是穿的襦服裙,襦服裙由短襦搭配提至腋下的长裙和披围于肩背之上的帔组成。唐人流行穿着的襦是一种短上衣,初唐时,唐代女子跟随隋代的脚步,襦衣身子较紧,袖子较窄;到了盛唐,女子体态愈渐丰满,襦装也逐渐做得宽大且华美;到了晚唐,女子形体越来越肥大,襦装也趋于大且宽。由此可见,唐代衣裙的款式经历了一个由紧窄到宽肥的过程。唐代女子喜欢将长裙与短襦衫搭配起来,她们将裙腰系在胸部上下,这样的设计省去了腰际线,有着拉长下肢的视觉效果,更显身材的修长。襦服裙体现着唐代女性的柔美,唐代女性服饰在唐代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这与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唐代初期,统治者推行种种经济政策,使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唐朝统治者对于商贸活动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唐代商业贸易走向繁荣,加上唐朝对外贸易发达,外来服饰得以传入长安。当时所推行的开放政策,使当时社会氛围相对轻松,人们的价值观进一步突破传统的束缚,得到了提升,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宽容的思想格局和眼界,唐代当时的这种在思想上形成的宽松局面,使唐代女性在我国传统社会史上的地位极大提高,她们能够不被严格约束,可以及时尝鲜,穿着传入本土最流行的服饰,能够较多地接触大众,融入到各种娱乐活动之中,这些让她们的眼界更开阔,也让一些或许前代不被允许的行为活动成为可能,加上当时的人们十分懂得赞扬女性的美,这在诗词歌赋中常有体现。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这样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服饰文化、商业贸易的发展。
三、钱选笔墨中的复古表现
作为画家闻名于元代的钱选,多少也受到了当时复古潮流的影响。风靡于元代的复古之风,并不是单纯仿照前人的筆法技巧一类,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上的融合。赵孟頫的古意论影响深远,他说:“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南宋时期院体画占主导地位,北宋山水画发展至鼎盛,技法上愈加精细,宋代画家却怎么都画不出唐代人物画的意韵,倘若刻意去学习唐代画家的笔墨,失其意境不说,还弄丢了自己的风格。因此,当时的复古潮流其实是提倡用多方面的仿古汲取各朝代之长去还原前代的情境,复古的观念在钱选的这幅《杨贵妃上马图》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构图上讲,元代钱选的《杨贵妃上马图》中,共有十四人,其中,除唐玄宗与杨贵妃以外,有宫女三人,侍从八人,官员一人。单从人物的位置,我们可以发现钱选以骑坐在马上的唐玄宗为顶点,向左右向下扩散开来,形成一个稳定的、扁长的不等边三角形构图。除此之外,钱选在构图上的复古,学习了唐代著名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的分段式构图,每一段各显其特点,段与段之间虽有距离,却情节连贯。
唐玄宗和杨贵妃所处的位置一左一右落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视觉上属于最醒目的位置。构图的表现方式中西有别,我国古代对构图的讲究称为“经营位置”“置陈布势”“章法”“布局”,顾恺之要求妙裁,谢赫要求经营,都是在说明,构图是一件需要画家花费精力心血的事情,这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画家结合各代人物构图去思量构图问题。西方表现空间关系通常让一切视线消失于一点上,就《杨贵妃上马图》的人物构图而言,这个消失点就在唐玄宗的眼神里。
从用线与设色上讲,画家不取宋代院体画式的工丽,在色彩上转向雅洁清润,画人物不着背景,这是受唐代绘画的影响所致。以透浊的土黄色为背景,人物身上的颜色基本上是红色调、冷灰色调以及暖白色调。浓淡相宜的设色突出华丽的服饰,同时其它部分颜色表现出轻薄感,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脱俗淡雅。在线条运用上,钱选采用高古游丝描,这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等人惯用的线描样式,纤细的线条增强了画面的历史感,并且整个画面更加干净清亮,人物色彩愈发通透。《杨贵妃上马图》在钱选的构思下,色彩与线描的结合,相得益彰。
四、钱选人物画的选题思想
元代可以说是一个存在着一定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文化矛盾的多种文化共同繁盛的时代。钱选一生受道家理论的影响较深,以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为作画的目的,在他的作品中,题材以山水、花鸟为主,人物画较少,且他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理想和情趣,抒发自己的志趣。在人物画的创作上,钱选也主张摆脱南宋院体的作画习惯,转而吸收北宋时期 、五代时期及唐代甚至魏晋时期的画风。
此卷《杨贵妃上马图》中,共有十四个人物,大大小小排列开来,神态动作不尽相同,玉环上马的动作处于画面中心,她的姿态有些不堪甚至窘迫,待在一旁,看在眼里的唐玄宗含情脉脉,似乎在提醒着她当心。这一组虽静尤动的画面,从人物的表情到动作刻画都十分精湛,把顾恺之提倡的“以形写神”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物描绘富贵端庄,尽显身份。杨贵妃上马时,身边有两宫女、一侍从和一官员,都在关注和服侍着她上马,由此可见,当时杨贵妃在世人心中的地位相当之高,可以说是仅次于唐玄宗。从画面背景看,此幅画卷仅有人物形象,不作任何背景,目的在于以少胜多,给观者提供想象空间,这与唐代人物画类似。《杨贵妃上马图》一画,取自唐代历史故事,描绘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准备外出游猎的场景。画家抓住了杨贵妃在宫人的托扶下奋力上马,明皇回首注视的精彩瞬间,构图和设色饶有古意,钱选画《杨贵妃上马图》,更多的意图在于借古讽今,钱选在画卷尾题道:“玉勒雕鞍宠太真,年年秋后幸华清。开元四十万匹马,何事骑骡蜀道行?”这正是他从心底发出的疑问。每位画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着自己的绘画风格,透露着自己的笔墨意趣,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情绪,《杨贵妃上马图》里的每一处细节,都是钱选集技巧和情感于一体的体现。
五、结语
本文对《杨贵妃上马图》作了粗略的解读,从图像内容、传统文化以及画家角度等几个方面入手,了解到此画卷表象外的意义,钱选虽为元代画家,但透过他的笔墨,我们也能领悟到唐代时期的人文风貌。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后代对于唐朝盛况以及帝王宠妃的理解。今天,品评和解读艺术作品的方法有很多,中西方各异但同样能结合运用,形式分析法、图像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西方方法论,可以更多地與中国古代艺术相融合,为艺术作品的研究打开更广阔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第2版[M].沈语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诺克林.女性,艺术与权力[M].游惠贞,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