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女性主义”为何流行?

2019-08-29 03:03郝晓菲
天涯 2019年4期
关键词:比格内特父权制

郝晓菲

2019年4月19日的《洛杉矶书评》网站上,刊载了弗兰·比格曼针对萨拉·巴内特-葳瑟的著作《赋权:大众女性主义与大众厌女症》的书评,题为《大众女性主义有什么错?》。

众所周知,女性主义第二波的重要功绩,就是使得那些“不可见”的女性议题变得“可见”——比如,贝蒂·弗里丹的名著《女性的秘密》,一上来就将美国女性被教导要做个相夫教子、谨守妇道的家庭主妇而又心有不甘、抑郁莫名的状态,描述为“一个没有名字的问题”,而借助她的描述,这个普遍的“没有名字的问题”,也就有了名字、为人所知。再比如,女性主义第二波的著名口号——“个人的就是政治的”,也一下打开了诸多女性的心结,因为她们一向认为,自己的闷闷不乐、备感压抑只是个人问题,但女性主义者告诉她们,这其实是集体性的、结构性的政治问题。然而在巴内特—葳瑟看来,女性主义第二波的这一重大遗产,如今似乎正陷入危机,因为根据她在《赋权》一书中的论述,所谓“大众女性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奇观般地可见性,然而,它也就到此为止了——因此當人们站在女性主义第二波的立场,批评现在的女孩化妆打扮、瘦身美容,依然还是中了父权制的毒计时,年轻一代往往颇不耐烦地回应说,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女性意识?

而女性主义者之间的这一代际冲突,也构成了巴内特-葳瑟写作此书的基本动力。在她看来,今天的所谓“大众女性主义”,有三个特征:有众多粉丝;在推特、博客等流行商业媒体上流传;构成了观念交锋的领地。而其中最重要的,似乎是第一个——她认为,大众女性主义就是要开心,它绝不愤怒:对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父权制和性虐感到愤怒,这似乎是某种古代陈迹、一点也不轻松好玩;它无意追求深刻,而是拥抱自我,认为女性应该爱自己、会保养,然后自信地锻造自己的未来。巴内特-葳瑟认为,情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众女性主义的赋权观,是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它意在将女性打造成具有生产力的经济主体,但却毫无变革现有体制的愿望。如此一来,大众女性主义就是某种商品化了的、安全的女性主义,对于个人遭遇特别敏感、对于集体问题无动于衷。而巴内特-葳瑟所谓的“大众厌女症”,则是指对于女性的某种工具化态度,即视其为手段而非目的、不把女性当人看。但比格曼认为,作者这一部分的讨论似乎显得还不够完满从容。

巴内特-葳瑟的结论是,今天的女性主义需要的,是“愤怒”、是针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社会结构的集体性的怒火,而不是沉迷于自己身体的开心就好、沾沾自喜。当然,年轻一代女性是否真的只会寻开心或者觉得“丧”而无力愤怒,或者说,如何重新向她们说明“愤怒”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这恐怕也正是女性主义代际冲突所要解决的大问题。

猜你喜欢
比格内特父权制
幸 福
无奈的比格老师
从玛丽·安托瓦内特到乔乔·西瓦,蝴蝶结发饰意义惊人的历史
陈染小说父女情感探析
小剂量辐射比格犬模型的初步研究
特内特:美国中情局局长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