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儿预后情况的影响分析

2019-04-27 05:41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手术室整体常规

张 黎 隋 莹

(大连市儿童医院手术室,辽宁 大连 116011)

手术室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难度大,风险较高,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手术进行及治疗效果。在各患者群体中,小儿患者因年龄小,表达能力较差,对于护理的要求相对更高。患儿通常难以清晰表达自我需求,且在陌生环境中极易产生恐惧、抵触等不良情绪,在手术中的配合度较差[1]。因此,需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以提高患儿的手术配合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本文在小儿患者围手术期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患儿中选取76例,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与整体组),两组各有患儿38例。常规组中有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12岁,平均(7.33±1.27)岁;其中脑部手术有2例,腹部手术有15例,骨科手术有11例,其他手术方式10例。整体组中有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13岁,平均(7.45±1.39)岁;其中脑部手术有3例,腹部手术有14例,骨科手术10例,其他手术方式11例。所有患儿均经各项检查确认具有手术指标,且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的方式与目的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病房护理、用药护理等。整体组患儿在围手术期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其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加强术前访视,通过与家属及医师沟通了解患儿的年龄、病情等基本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对于年龄较大,理解能力较强的患儿可采用温和有趣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告知患儿术中注意事项及手术室环境,并告知患儿及家属手术的安全性,减少紧张、恐慌等不良情绪。此外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与患儿进行互动,增强患儿对护理人员的熟悉感与信任感,建立信任关系。

1.2.2 术中:患儿进入手术室时护理人员需全程陪同,可通过摸头、握手等适当的肢体接触增加患儿的安全感,给予安慰和鼓励。在进行术前准备时应用体位垫为患儿采取舒适的体位,增强患儿舒适感,并向患儿讲解手术室布局,以轻松有趣的话题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尽量减少患儿自由思考的时间,避免患儿产生紧张感和孤独感。在进行准备操作时夸赞并鼓励患儿,肯定患儿的积极表现,进一步增强其治疗配合度。此外术中还应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率、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需留意患儿的体温,如有异常则及时进行处理。

1.2.3 术后:术后告知家属手术十分顺利和成功,并肯定患儿在手术中的表现。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调节室内温、湿度,保证病区安静、整洁、通风。在病房中张贴警示标识,保证患儿安全,预防意外事件。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以及日常护理注意事项,并密切留意患儿的心理状态,避免患儿出现抓挠伤口、拔除留置针等不良情况。麻醉效果消失后询问患儿的疼痛情况,并给予相应的缓解措施,必要时可采用镇痛药物,还可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患儿疼痛感。此外可对患儿的日常饮食、休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提出建议,待病情好转时鼓励患儿多下床活动,预防血栓的形成。出院后定期对患儿进行回访,了解其病情恢复情况,并对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其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行改正,以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1 d的疼痛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总分为10分,患儿得分越高,则说明疼痛感越强烈;采用焦虑自量表(SAS)在家属的帮助下对患儿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估。量表采用0~3分的等级评分制,共20个条目,得分越高,则说明患儿的焦虑情况越严重[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5 d内肺炎、伤口感染、敷料撕脱、意外拔针等术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应以(±s)表示,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值χ2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整体组患儿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前的SAS评分差异较小,护理后整体组患儿的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护理前SAS评分 护理后SAS评分常规组 38 6.79±1.23 38.16±2.59 32.24±2.35整体组 38 4.28±1.15 38.51±2.47 28.17±2.31 t值 - 3.41 0.23 2.89 P值 - <0.05 >0.05 <0.05

整体组患儿各项术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其中伤口感染、敷料撕脱以及意外拔针的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差异较大,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 论

小儿是较为特殊的患者群体,其自我表达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行为难测,情绪起伏大,意志力较差,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度远远低于成年患者[3]。为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治疗的效果,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对小儿患者进行护理。

本文所采用的整体护理是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系统性和连续性[4]。护理人员需具有极强的耐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通过术前访视,护理人员可全面了解患儿的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相比常规护理方式而言对于患儿的护理效果更为明显。通过术前友好接触,可有效减少患儿对于医护人员的陌生、畏惧感,增加患儿的治疗配合度[5]。在术中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少患儿对于手术的思考,可有效降低患儿的恐惧感和紧张感,使其身体和精神放松,便于相关操作的顺利进行。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整体组患儿的SAS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整体护理对于患儿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此外,为患儿寻找舒适的体位可减少患儿的不适,以免患儿出现抵触、哭闹等应激反应。术后对患儿进行疼痛护理,并密切留意患儿的心理变化,可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感,缓解焦虑情绪,减少抓挠伤口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率[6-7]。从本文结果可见,整体组患儿术后的疼痛评分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方式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减少术后疼痛与不良情况发生率,可促进术后恢复,预后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手术室整体常规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常规之外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