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 100020)
伴随着外科医学以及麻醉学的发展,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是多数患者依然对手术抱有紧张恐惧等心理,手术室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麻醉过程、对术后恢复等的担忧等一系列问题都可能导致患者术前的焦虑心理应激反应[1]。对此,我院特将术前适应手术室环境护理应用于手术患者中,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我院住院部2个病区收治的400例手术患者,根据病区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200例,男89例,女111例,年龄23~78岁,平均(46.5±13.2)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76例,大专44例,高中及中专32例,初中及以下48例。观察组200例,男93例,女107例,年龄20~75岁,平均(46.9±13.9)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79例,大专40例,高中及中专34例,初中及以下4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主要为术前的健康宣教、术前手术室护士访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适应手术室环境护理:在手术前1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来与患者交流沟通,给患者说明参观手术室的目的、内容、时间等,取得患者的配合,带领患者到手术室熟悉环境,全程陪同患者,讲解手术室的相关区域、相关医疗设备的作用、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措施等,例如:给患者介绍手术室、手术准备间、麻醉复苏室等,介绍手术中将会使用到的无影灯、监护仪、电刀等设备。给患者说明明天手术会如何进出手术间等,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减轻陌生感而产生的焦虑情绪等。在参观的过程中微笑、耐心回答患者的各种疑问,为患者解疑答惑。
1.3 观察指标:于术前访视后、手术当天对患者进行焦虑程度的评估,使用HAMA焦虑量表评估,总分<7分为无焦虑,7~14分为可能焦虑,14~21分为肯定焦虑,21~29分为明显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于术后6 h、24 h、48 h应用VAS法评测患者的疼痛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对计数/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χ2/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的术前焦虑状况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焦虑状况
2.2 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s)
表2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s)
注:组间对比*P<0.05
组别 术后6 h 术后24 h 术后48 h观察组(n=200) 3.29±0.33* 2.07±0.23* 1.27±0.17*对照组(n=200) 4.37±0.38 2.57±0.29 1.85±0.21
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因对手术过程、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等知之甚少,手术以及手术室对于患者而言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应激源,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术前焦虑是手术患者术前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其常常又会导致生理应激反应发生,导致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失眠、心率加快、躯体疼痛等应激反应,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免疫系统防御能力,降低了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术后康复[2]。而临床实践发现多数患者在得知将要进手术的前一天或当天就会出现明显的焦虑等情绪,表现出烦躁、恐惧、紧张、坐立不安等。在进入手术室后,在陌生的环境刺激下患者会出现更为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开展[3]。为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改善预后,我院特对部分病区定点试行适应手术室环境护理,在术前一天,术前访视结束后,由手术室的巡回护士带领患者到手术室来熟悉环境、手术流程、手术设备等,让患者提前适应手术室的环境,让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有直接感性的认识,减轻术前的焦虑情绪。结果显示:手术当天,观察组的焦虑发生率、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6 h、24 h、48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综上,适应手术室环境护理有助于缓解手术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减轻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