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
【摘要】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提出卓越乡村小学教师的培养策略,包括“促进乡村教师自主发展、加强乡村教师培训、跳脱传统教学思维”等,促使更多乡村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最终更好地服务于乡村义务教育事业。
【关键词】核心素养 乡村教师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63-02
当前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转变为全面发展上,重点培养核心素养。为了更好地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需先对教师群体进行培养,特别是乡村教师。由于该群体存在整体素质偏低、自我提升动力不足、缺乏培训深造机会等问题,同时因教育资源和社会因素制约等缘故,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较城市教师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正因为这些差距,才使得乡村教师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乡村教师的培养要求达到卓越的目标。所謂“卓越”,是指杰出的、超出一般的,“卓越教师”即教学技能、教学成就杰出的教师。国家关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的启动,惠及乡村教师群体,为他们创造了提升教学水平、优化自我素质的机会。本文结合一些具体的措施,探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培养卓越乡村小学教师。
一、促进乡村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实现自主发展是卓越教师成长的源泉,也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所体现的要求。从一些相关资料可以看出,一个教师想要在自己的领域中变得更加卓越,那么其自身的意识一定要强大,这是促进其成长的原动力。这样的原动力,主要包含了学习、热爱以及坚持三个方面的内涵。对于乡村教师而言,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卓越的目标。
(一)学习。学习是获得知识的源泉,也是成功的基石。作为一名乡村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处境与水平,要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停下学习的脚步,不满足于现状,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够完成普通教师到卓越教师的转型。对此,我校每周一下午设置为教师政治学习时间,每周五下午设置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每周四第七节课则留给教师集体备课。另外,我校还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便于他们网上学习,提升自我。
(二)热爱。作为教师,只有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才会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乡村教师生活在乡村,那里的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相对比较艰苦,教学设备等硬件不够完善,这一切条件均无法与城市相比。如果乡村教师不是热爱教师这份职业的话,是没有办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下去的。因此,注重激发乡村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是促使他们自觉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热爱,不仅是对自己的教学事业充满热爱,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并从这样的热爱中获取动力,支撑他们坚持下去。我校的刘显丹老师,工作了12年,一直在乡村小学从教且担任班主任职务,因热爱教学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屡获校级、城区级、市级优秀班主任称号。可见,培养卓越教师,让其怀有一颗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心是极为重要的。
(三)坚持。滴水穿石,不是因为水的力量有多大,而是因水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坚持都是他们突出的品格。我校已退休的谢彩英校长、蔡道经老师、徐庆刚老师、陈德兰老师、满秀香老师、邱富凤老师等,都是在乡村学校工作35年以上的老教师,而如今尚在职的林长荣老师、赖德君老师也在乡村工作超过30年。正因为他们对乡村教育的热爱,才能坚守那么长的时间。这样的坚守,也辐射教育了后来者,激励着更多青年教师投身于乡村教育工作。
二、加强乡村教师培训
从核心素养的视角看,想要使一般教师成为卓越教师,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必不可少。乡村教师因为教学资源不足和教学环境恶劣等原因,更加需要这样的培训,才能促进其自身发展,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建立培训制度,增加培训经费。这个举措是确保每位教师都有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以及时更新乡村教师的知识和理念。北海市海城区教师培训中心为了培养卓越乡村小学教师,在国培、区培名额的分配上有侧重,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培训制度。
(二)培训形式多样,使培训做到因需而培。根据地区和学校的特点、教师的需求,可以采取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和轮岗置换等多种形式对乡村教师进行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乡村教师的培训渠道,使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研修方式:
1.轮岗置换。自2014年起,我区学校实行轮岗置换制度,让名校、大校的名师到乡村小学进行置换,让乡村小学的教师到大校、名校去学习提升。同时,轮岗置换的实行,可以利用大校、名校的名师资源,对乡村学校的师资进行培训,帮助提升乡村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2.校本研修。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的规范引导,坚持走“教研修一体化”道路,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师生共同面对的实际问题,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逐步改善校本研修活动效益。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务必先对教师的情况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例如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了解教师喜欢什么样的培训内容、了解哪种培训形式适合本校教师实际需求等,然后根据每个教师的性格特点以及实际教学水平,制订一个研修目标。我校根据学校实际,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师傅带徒弟”“本校专家讲座”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青年教师冯绵旭“晒课”获得部级一等奖、教师文哲“晒课”获得市级一等奖……同时更多的青年教师很快适应了乡村教学,从“合格”走向“卓越”。
3.送教下乡。我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让名校的名师来给乡村学校的教师上一节精品课,课后全体教师研讨。本学期,英才教育集团海城区第二小学派出两位名师到我校上精品课,课后他们与教师们一起研讨,反思总结,达到学精品、品精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