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魏杨博文的雕塑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为范例分析,将雕塑艺术进行传统维度的分析,以时间的长度、社会文化的宽度以及人文精神的高度作为衡量标准,重新体悟到回归精神和发扬传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维度;传统;雕塑;民俗:乐舞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031-01
一、引言
中国雕塑的历史不短,但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雕塑艺术己完全失去了控制,它们更多的不是发现自我,而是单纯的寻求如何脱离传统。“变”这个字使得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疯狂追求自己无法控制甚至都不曾了解的感官欲望,创作的作品毫无根基寻求,既无法打动他人心更无法立足于这样纷繁复杂的艺术形势。
二、中国当代雕塑的现状
中国历史上虽然有着较为丰富和深刻的哲学及传统文化根基,也有着丰富的传统雕塑资源,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当代的种种原因,使得中国当代雕塑在西方写实主义的影响下起步。中国当代雕塑家,几乎都受到专业的写实训练,但是中国传统雕塑理念却面临着断代的危险,它们似乎只是静静躺在石窟、庙宇、陵墓或者博物馆里面的尸体,渐渐的被人们淡忘。人们似乎总是热衷于西方各种文化艺术思潮的风头浪尖。中国当代雕塑正处在本位变革与相关艺术种类变革的乱世中;正处于多元文化造成的价值多元难以看清本身价值的泥潭中;正处于西方主流文化与本土文化建设和交汇的漩涡里。
三、用三维的观念来分析雕塑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语言,一是作品具有明确的文化针对性,其体现为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的人文诉求;二是在艺术本体的层面具有创作者的个人风格和反映了当事人的视角观看经验:三是体现出一定的精神高度和深层次的人文理念。
笔者引用“维度”一概念,它原本只是数学中独立参数的数目,在物理学和哲学的领域内,指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0维是一点,1维是线,2维是一个长和宽形成面积,3维是2维加上高度形成体积面。简单的说,我们周围的空间有3个维(上下,前后,左右)。
我们可以往上下、东南西北移动,其他方向的移动只需用3个三维空间轴来表示。维度不仅仅体现在理性的逻辑学科上,同样适用于感知艺术的效能领域。在这个具有单纯空间数值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传统的维度数值正逐渐退化。如果将时间(历史)比喻为长,社会形态的多样化(同样包含丰富的历史事件)比喻为宽,人文精神与人文心理比喻为高的话,我们所认识的传统已经很早就从3维退化到办成品的2维状态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作者魏杨博文生长于南方小镇,自小便有骨髓中的温柔与敏感;求学于古城西安的经历,又使得其在对传统文化的诉求中有着不同于其他雕塑家的渴望与冲动。
四、结合维度《水浒传》以及笔者的作品呼唤对传统雕塑的继承
我在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将以1维为特征的历史长度浓缩,夸张处理了社会表层生活、社会心理与人文精神,并通过重新表达自我对《水浒》的理解为基础,将其对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和社会风情感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创作与组合。
人人心头积压了仇恨、委屈和冤屈,可是社会又不给一个正当渠道来发泄这些委屈和冤屈,让有冤的伸冤,让有仇的报仇,在法律失效、政府渎职的情况下,“江湖”出现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私力威权”,或者说“黑暗正义”,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这种“私力”和“黑暗”一定会受到人民感情上的认可。上述即以历史为特点的1维表现。
历史无法脱离民俗、即无法脱离以民俗为基础的民俗艺术。我们看过很多绘图版本的《水浒》角色,均融入当时的时代的特征,比如陈老莲所绘作的《水浒叶子》,变形的人物和超然脱俗的气质不难看出当时作者对社会的不满与政治、经济生活的不稳定。由此,我们若想在研究、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及传统雕刻方面,的确不可忽视了民俗艺术的巨大存在。也就是說,回归民俗即已确立起回归传统维度的2维宽度的标准。雕塑从工具化形式走来,它在逐渐步入玉器、青铜器和工艺饰器摆件等时代之后,身上就打上了浓烈的礼乐器具的伦理性色彩。乐舞精神也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得以彰显,我们可看到整体的雕塑氛围仿佛沉浸在音乐之中,随着韵律起舞,无论是生禽、建筑还是人物,都在统一和谐的节拍中。扭动的肢体隐藏了作者的象征式描绘——独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观。这种寻找就是对回归传统维度3维的高度标准的一个自我确立标准。
回归传统、继承并发扬传统是雕塑艺术的重要课题,若今后以维度概念分析并定义回归取向与回归节点,将会成为雕塑艺术新的判断标准和认知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