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 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的各种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无限魅力。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教师要根据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与教学要求,利用文本资源优势,加强师生之间的多层次沟通,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有效策略;文本细读;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就是从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感表达入手,对文章进行全方位地剖析与推敲,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清晰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与真正内涵。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广泛,它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探索文章,让学生受益匪浅。不仅在课堂上,文本细读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深刻地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效果,所以教师在选择细读文章或段落时,一定要精挑细选,利用丰富的情感与严谨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潜入文本海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诵读文本过程中体会文本的内涵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以“诵读”为前提来开展,而“诵读”又以多读与大声朗读为前提。学生在阅读时,首先要不断地阅读文本,然后在采取大声朗读文本时要注意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融合汇聚。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一心一意,不能因为分心导致无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朗读之中,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将自己替换到文本人物中,将文本人物的喜怒哀乐完美地表現出来,情感有起伏。举个例子,初中语文课文教材中有林森祥的《台阶》、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等,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经典文章,通过学生对这些文本的细读,用心探索文本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色彩与内涵。在读的方式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避免学生朗读的单调枯燥。例如,分角色读、分组读、齐读、分男女读等,不停地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合适的调整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朗读的热情,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寻找到自我。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新文章时,可以先进行示范性的朗读,让学生领略不同文章的不同气势与情感,然后让学生进行多次齐读,从中感受作者的不同情感,在读中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
二、进行多元解读,注重个性发展
不同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都有着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经历与思考方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很容易忽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而以自己为课堂的中心,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然而文本细读就不同,它的主体是学生,它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情对文本进行感悟,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个性,不同学生经过文本细读后,对文章的感悟是不同的。因此,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文章进行多元解读,在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使得学生的体验最大化,获得不同的感受,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尊重了学生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初中语文的现状就是大部分教师信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的表达与答案有出入就会被判错,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局限了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的思考量度深陷于“标准答案”中。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盲目地根据“标准答案”去判断,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观点去仔细考究,结合文本给出合适合理的解释,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化,给学生带来信心,提升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举个例子,教师在教《塞翁失马》这一课时,有的学生没有结合文章的背景进行阅读,就会认为塞翁这个人不够精明,这也不利于对文章写作的把握,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事物进行评价,对此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文章正确理解。
三、通过同类细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初中语文教材阅读内容的编排是合理的,它依据了教学目标需求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对内容进行细致的解读仅仅通过阅读教材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本教材内容进行筛选,选择一些贴合教材或内容大致接近的文章,供学生细读,这不仅仅是对教材和课堂的有效补充,更强化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举个例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很经典且富有内涵的文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攀上爬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教师可以从多方位,例如文章的结构或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掌握文章里的描写方式。但是语文教材中篇幅较少,学生的理解深度有些局限,所以,老师可以在语文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荷塘月色》等,引导学生进行细读。
总的来说,文本细读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了解文本内容以及探究作者情感所在,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全面的角度去欣赏文章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何霞.刍议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7).
[2]崔贵林.论多媒体技术促进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方法[J].信息记录材料,2018(3).
[3]王丹蕾.文本细读: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诗意还原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15.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