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 于萍
摘要:随着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的融合也逐渐常态化。高校图书馆要突破传统模式的服务壁垒,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精准把握师生读者的需求,完善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在线上线下开展阅读推广等,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从资源与数据、读者与空间、途径与平台3个方面,探究“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模式,以满足师生读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专业化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6;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9)02-0005-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day's Internet information era,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 and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lso gradually normalized.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barriers, achieve deep integration with the Internet, accurately grasp the n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e the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reading promotion online and offline, which has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d the service innovation model of “Internet +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resources and data, readers and space, channels and platforms to meet the increasing person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n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Internet +”;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rvice innovation
2015年1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移动技术、网络宽带、视频分享等技术的快速普及,“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的融合也逐渐常态化。与此同时,随着混合式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的学习理念思潮的兴起,也为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提供了实践的土壤。“互联网+”时代为高校图书馆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和硬件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服务理念的改变。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突破传统模式的服务壁垒,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把握师生读者的需求,精准定位,提供创新性服务。
1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模式
在高校图书馆服务领域,“互联网+”可以概括为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师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高效化、便捷化的服务。“互联网+”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高校图书馆应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体系,为广大师生读者提供更智慧的服务。本文从资源与数据、读者与空间、途径与方式3个方面入手,探讨新模式的构建。
1.1 资源与数据
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基础,“互联网+”时代,资源的含义不仅包括纸质资源,更应该包括电子资源,高校图书馆应越来越重视对数据化资源的开发。大数据时代,数據与资源同样重要。
1.1.1 整合信息资源,建立数据信息库 要实现“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的深度融合,首先要全方位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充分挖掘各种信息资源间显性和隐性的内在联系,并建立完整的数据信息库。读者不仅可以实现跨库检索,甚至可以跨载体跨平台知识检索,利用移动终端即可读取图书馆中每一条资源信息,有效促进跨学科、专业与领域的有机融合,实现读者利用资源的智慧化[2]。
数据信息库的完善还要通过对读者信息的收集,读者阅读服务的需求、模式、习惯和爱好等信息,是图书馆读者信息大数据构建的依据和有效评估标准[3]。
1.1.2 “云存储”平台 云存储平台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服务设施,可以为图书馆提供“云存储”的功能。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的优势,建立特色型图书馆“云存储”平台,对大数据进行托管,将图书馆变成知识和信息的“银行”,“云存储”平台就像一台ATM机,师生对所需的信息随用随取,既可以实现数据资源的“云存储”,也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云访问”。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师生,“云存储”平台应不断满足师生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例如,文献需求、知识需求、数据需求等。同时,师生读者利用对“云存储”平台的访问,会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读者行为,基于不同读者的行为喜好,云平台会利用这些云数据构建个性化的读者信息库。读者信息库反过来会对“云存储”平台进行完善,这些大数据都将是资源信息库构建的重要依据。
1.2 读者与空间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目标群体主要为师生,读者对于图书馆服务要求的提高是促进图书馆转型的外部推动力。“互联网+”时代,师生读者更迫切需求的是碎片化的阅读,更想体验的是创客空间的实践活动,而线上订阅、线下体验已逐渐成为新的阅读方式。
1.2.1 精准+碎片化 在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并存的时代,读者更多地关注信息获取的结果,而不是来源,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内容大于形式。在快节奏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信息,节约时间成本,信息的精准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亦是如此,应当最大可能地为师生提供精准度高的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读者的阅读需求还呈现碎片化的特征。这种碎片化,一方面是时间的碎片化,信息社会知识呈现爆炸式增长,让人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和精力去捧着书本读书,如何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已成为日趋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读者认知需求的碎片化,为了不断完善自身在某方面的认知结构,读者会有选择性地学习知识碎片,从而促使学习者进入了碎片化时代的微学习。
1.2.2 创客空间 所谓创客空间,是真实存在的物理场所,目的在于开展创意实践活动。其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提供理论、技术等支持。在创客空间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实现了对知识的获取、分享和创新,这与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馆藏文献、数字技术、创新工具等,探索建立复合型交流空间,为学生们提供“线下创新场所”;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云资源平台建立打造“线上交流平台”,通过“创”课程、“创”数据、“创”技术等,实现师生读者的信息交流、智慧碰撞。因此,引入创客空间,也是“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顺应潮流的表现。
1.2.3 O2O社交网络空间 O2O是Online to Offline的简称,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产业链,是一种涉及“线上订阅、线下体验”的新型消费方式,从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具有移动性、社交性的特征。把O2O模式引入高校数字图书馆,可以挖掘潜在读者,拓展服务范围,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价值[4]。
O2O与互联网关系非常紧密,在高校图书馆开设O2O社交网络,可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空间和线下空间。线上方面,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微博、社交软件应用程序(APP)等与师生读者交流和互动,可以及时了解读者的信息动向,掌握读者的信息需求,细分师生读者群体,形成具有相同阅读倾向的读者圈,真正做到图书馆与读者零距离[2],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价值。线下方面,可以举办读书沙龙、专题研讨、交流分享等体验活动,保障线下的服务能为师生读者提供良好的行为体验,树立线下活动品牌,营造泛在图书馆环境,从而推动线上、线下空间的共同发展。
1.3 途径与平台
高校图书馆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读者提供平台,如MOOC学习平台、云阅读平台等,师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实现信息的获取、知识的学习。
1.3.1 MOOC学习平台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其课程模式起源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课程,是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内最热门的议题之一。MOOC就是一所泛在化大学,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学习,信息共享空间有相对封闭而又放松的互动空间、现代化设施及传统教学设施,为MOOC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拓展了高校师生自主学习的途径[5]。
MOOC为师生读者提供了一个实时在线的交互平台,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保证读者与平台的顺利、高效沟通,更要不断更新信息资源库,通过馆际互借、开放数据库等方式,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同时MOOC要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整合课程资源,创设主题引导性的系列课程,为读者提供更多样化、专业化的资源环境,以满足师生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1.3.2 移动终端支持的云阅读平台 “互联网+”时代,多样化移动终端的应用使图书馆服务空间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而各种APP的推广则强化了服务空间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互动[6]。网络可随身携带,师生的阅读方式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方式转变。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具有高度互联功能的移动电子装备,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也应逐步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而云阅读平台的搭建,则跨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云阅读平台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一是线上的阅读推广,可以建设图书馆网站、构建基于不同行为主体的读者群,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二是移动终端的访问,需要整合信息资源,建立数字图书馆,师生读者通过手机、平板電脑等移动终端随时访问。
云阅读平台的构建,表明读者的阅读、信息获取已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通过读者行为的数据收集与处理,还可以构建个性化的服务体系,为打造“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推广奠定了基础。
2 小结
“互联网+”犹如一架桥梁,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实现了有机链接。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有机的发展体,为满足师生读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专业化需求,必须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内涵,而“互联网+”的出现,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可预见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智慧图书馆涌现,也会有更个性、更高效的服务模式涌现。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7-05)[2018-06-10].http://cpc.people.com.cn/n/ 2015/0705/c64387-27255409.html.
[2] 吴宇芬.“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2):182-185.
[3] 刘丽萍.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的机遇及策略探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42(2):21-23.
[4] 郑美玉.“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7):36-40.
[5] 于爱华.MOOC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21):81-85.
[6] 黄卉.我国图书馆微服务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42(2):32-35.
(收稿日期:2018-09-11)
(修回日期:2018-10-08;编辑: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