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益华,陈 英
(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400)
由于早产儿缺乏成熟的胃肠道发育,因此通常情况下喂养过程中会有不耐受情况出现,从而造成早产儿具有滞后的营养及生长发育[1]。本研究探讨了重力鼻饲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道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2 组:一组重力鼻饲并非营养性吸吮组(研究组,30例),一组常规间断鼻饲喂养组(对照组,30例)。研究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胎龄(30.1±0.5)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3±0.3)kg。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胎龄(31.3±0.6)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5±0.4)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1)均在出生6h以内住院;2)出生后1min、5min的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3)家长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先天性消化道畸形;2)先天性遗传病;3)未接受呼吸支持治疗。
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间断鼻饲喂养,明确胃管在胃内后,将早产儿所需奶量用注射器吸出,再直接接胃管注入。第1d 起始奶量为10-15ml/(kg.d),Q3h,之后逐渐增加,15-20ml/(kg.d)直到热量达到418.4kJ/kg/d,能经口足量胃肠喂养。
研究组早产儿接受重力鼻饲并非营养性吸吮,具体操作为:1)重力鼻饲。明确胃管在胃内,根据奶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将注射器针蕊抽出,乳头接胃管,采用胶布悬吊空心注射器并在温箱内固定好,注射器乳头至早产儿嘴边垂直距离为15~20cm,将需要的奶量倒入针筒,借助奶液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其在胃内自然流入。第1d 起始奶量为10-15ml/(kg.d),Q3h,之后逐渐增加,15-20ml/(kg.d)。2)非营养性吸吮。重力喂养前让早产儿对消毒过的无孔硅胶奶嘴进行5-10min的吸吮,对吸吮进行刺激,直到热量达到418.4kJ/kg/d,能经口足量胃肠喂养。
护理前后分别对两组体质量、胃液PH值、肠鸣音进行测量和记录,统计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此外,观察两组胎粪首次排出时间、胎粪排尽时间。
两组早产儿护理后的体质量、肠鸣音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研究组早产儿的体质量、肠鸣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护理前后的体质量、胃液PH值、肠鸣音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早产儿护理前后的体质量、胃液PH值、肠鸣音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 时间 体质量(kg) 胃液PH值 肠鸣音(次/min)研究组(n=30)对照组(n=30)护理前 1.3±0.3 4.6±0.4 3.8±0.7护理后 2.6±0.8 4.5±0.5 5.8±1.0护理前 1.5±0.4 4.7±0.4 3.5±1.0护理后 2.1±0.8 4.7±0.4 4.5±1.0
研究组早产儿中呕吐3例,腹胀1例,腹泻2例,胃潴留4例,喂养不耐受率为33.3%(10/30);对照组早产儿中呕吐4例,腹胀6例,腹泻3例,胃潴留5例,喂养不耐受率为60.0%(18/30)。研究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胎粪排尽时间(8 9.7±1 3.2)h 显著短于对照组(123.1±21.6)h(P<0.05),但两组胎粪首次排出时间(29.1±4.5)h、(27.5±4.7)h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间断胃管喂养通过注射器向胃内注入奶液,极易在短时间内增加肠腔壁压力,对胃粘膜造成刺激,促进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程度的增加。而在重力喂养前让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对口腔感觉神经纤维进行不断刺激,进而对迷走神经进行兴奋,将胃肠道调节水平改变,从而对胃肠道发育与逐渐成熟进行刺激。相关医学研究表明[2],重力鼻饲并非营养性吸吮等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早产儿的低体质量进行改善并促进其提升,同时促进早产儿喂养并发症发生的减少、静脉营养时间、胃管滞留时间的缩短,使早产儿尽可能快地向经口喂养方式过渡,从而为早产儿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促进早产儿住院时间的缩短、住院费用的减少、生存质量的提升。同时,其还具有较为简便的操作,具有无创性、更为显著的护理效果,和传统间断鼻饲喂养相比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结果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重力鼻饲并非营养性吸吮较常规间断鼻饲喂养更能有效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