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考命题始终紧跟时代的脉搏,越来越关注史学前沿,新视角、新观点频频入题。仅以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为例,12道选择题就有半数试题融入了新成果、新视角、新观点,可谓新意迭出。具体统计如下:
试题 考点新视角、新观点24题 墨子 不是考查墨子的思想,而是通过《墨子》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记载,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25题 藩镇设置 不是反映藩镇设置威胁中央集权,而是突出唐后期藩镇的设置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6题 雇佣劳动 关于北宋时期雇佣劳动的记载与教材中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冲突,使学生理解雇佣劳动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30题 新中国外交 通过新中国成立前英法等国的外交试探,使学生理解西方列强并非一开始就想孤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32题 梭伦 不是考查梭伦在雅典民主政治进程中的贡献,而是突出梭伦思想中体现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了解早期人文主义与后期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区别34题 工业革命 对英国工业革命发源地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旨在说明研究历史应该全方位、多领域、泛视角
以下题为例进行分析:
例1.(2018·全国卷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安史之乱”之后,大多数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包括“少上供”和“上供”两类),所以藩镇并没有控制朝廷的财政收入,故排除A项。藩镇之间攻伐不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从表中可看出,仍有少数藩镇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拥重兵以自立、不上供的藩镇只占少数;大多数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担负着“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等功能。由此可见,唐后期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对藩镇权力加以限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使唐王朝的统治又延续了“百余年”,故D项正确。
这道高考试题以表格为载体,引入计量史学,不仅在呈现方式上有颇多新意,而且其设计视角新颖独特,让人耳目一新。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一中关于安史之乱后的“藩镇”是这样叙述的: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学生阅读这段教材时通常缺乏辩证思维,只关注到了唐朝后期藩镇的设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认为藩镇割据导致了社会动荡、政局不稳,是唐朝后期日益衰败的重要原因,最终使唐朝走向灭亡。而从该题中可以看出,唐朝后期各藩镇的存在,有效地镇压了边疆民族的骚乱和各地农民的暴动;同时,各藩镇之间相互牵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藩镇的骄横,减轻了对中央政权的威胁,这些都有利于维护和延续唐朝的统治。这完全颠覆了老师和学生固有的认知,也运用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高考命题关注史学前沿,重视学术成果的时代特色。
因此,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情况,在高考历史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史学前沿,吸纳史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成果,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学科核心素养,而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在高考复习中,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防止以偏概全或思维的绝对化倾向。具体地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深化对历史教材现有结论的理解、补充其残缺的部分、甚至进行合理的质疑。笔者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结论各举两例加以说明。
教材结论(经过整理) 新视角、新观点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内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必修一明朝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的统治,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究其本质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主要是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刺激,直接移植西方技术和机器设备而建立起来的必修二内因并不总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定条件下外因也起到主导作用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的经济危机加剧,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胡佛政府(或胡佛)采取了一些干预经济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体现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必修三孔子、孟子、荀子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表明先秦儒学也具有“人文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思想倾向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并非完全否定,而是有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关注史学前沿,也就是通过发现的新史料,得出新结论或史学界新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创新思维。对中学历史教师而言,能够接触到的史学专著有限,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自主命题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在高考复习中,选取历年高考真题或模拟试题中体现新视角、新观点的史料,运用于课堂教学,是一条非常实用的捷径。如:关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可以选用这样一则材料。
材料三省六部制的三省中,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这个原则并没有始终贯彻。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当然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解答】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分工明确,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仍是封建君主专制。
【分析】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刻意分割相权的一个制度设计,本质上是属于封建君主专制。但三省六部制下,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民主色彩,而且也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所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下的民主”。这样的评价遵循了唯物史观辩证看待事物的原则,跳出了教材较为狭隘的历史观,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批判精神。
目前高考命题的特点是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教学是大势所趋。在史料教学中,选取新材料,尤其是那些体现新视角、新观点的史料,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学术前沿动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
在高考复习阶段,针对重要概念、不同题型、特定能力进行题组训练,是有效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比如围绕“关注史学前沿,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可以从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中精心选取相关试题,进行专项训练,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如:
例2.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这反映出唐代 ( )
A.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
B.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
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
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
【解答】题干材料表明,洛阳有“南市”“北市”,长安有“东市”,这反映唐朝的大都市在商业布局上有明显的空间划分,但这些“市”中都出现了私人住宅,这反映出唐朝市坊不是严格分开,市亦商亦住,出现了商住复合功能,故本题选A项。市的“娱乐功能”在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不符合题意。由市坊严格分开到市商住 复合,本质上反映了政府放松对市的监管,故C项不符题意。天人合一是指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这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D项不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以唐朝的京城布局为考查背景,考查唐朝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按照人教版历史教材的结论,宋朝是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宋朝以前,城市的商品市场的特点有:设在固定的区域,市坊严格分开(交易活动有严格的空间限制);按时开市、闭市,日中为市(交易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政府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等。
而本题则得出了与教材不一样的历史结论:唐朝时期,政府放松对市的监管,市出现了商住复合功能,市坊界限已经被打破。这样的结论更加符合唯物史观的观点,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彰显了历史学科“尊重历史、追求真实”的基本理念。
例3.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材料反映了 ( )
A.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得到巩固
B.男子是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
C.小农经济没有绝对的性别分工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解答】材料的大意是在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有些男性也从事纺织,妇女甚至都不如他们;而在农业种植方面,妇女也和男子共同劳动。这说明在农业和纺织业部门,男女都可以胜任劳动,男女之间没有绝对的性别分工,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故选项A、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描述,故D项不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以明代江南昆山农家为考查背景,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小农经济具有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社会分工简单等特点。而本题通过新史料的呈现,打破了“男耕女织”的固有观点,提出“无论耕作,还是纺织,男女之间的分工已经变得模糊”的新观点。
受制于时代、史料、著作者、篇幅等因素,历史教材的结论可能存在含混、偏颇的情况。所以,作为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大胆质疑,关注史学前沿,在教学中引入新史料、新视角、新观点、新成果,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当然在历史教学中也要避免一味标新立异,特别需要谨慎对待缺乏史实和科学支撑的新观点,从而避免使创新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
红白玫瑰战争
指1455年至1485年间英国兰加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的支持者之间争夺王位继承权的内战。英国因1453年的英法战争失败,加之国内赋税徭役的不断加重,以及旧贵族的互相倾轧和对人民的掠夺,使得新贵族和城市资产阶级对兰加斯特王朝的政策不满,约克公爵理查于1455年宣布摄政,但兰加斯特族依靠西北部大封建贵族的支持,意图废除摄政,双方的长期混战从此开始。
兰加斯特族和约克族的族徽分别是红、白玫瑰,所以此次混战史称“红白玫瑰战争”。内战导致兰加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旧封建诸侯自相残杀殆尽,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社会与政治影响日益增长,都铎王朝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下日益巩固。
(摘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