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启示
——以浙江省遂昌县“公社模式”为例

2019-04-25 02:39刘燕峰黄军杰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遂昌县农家乐社区

刘燕峰,黄军杰

(中共缙云县委党校,浙江 缙云 321400)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旅游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旅游业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中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乡村旅游能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和周边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社区参与。社区是乡村旅游的实施和受益主体,可确保社区与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从目前实践看,社区参与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地位、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如安徽省黟县西递古村、浙江省杭州市太湖镇白沙村、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满族民俗村等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同时也各自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惑。近年来,浙江省遂昌县高坪乡聚焦于村级农家乐协会、农业合作社、基层行政组织三者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合理的角色定位,通过强化村民组织化水平提升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实现了当地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多维参与,形成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遂昌县“公社模式”,对以山地乡村为代表的后进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有一定的启示。

一、“公社模式”下遂昌县高坪乡旅游发展现状

1.良好的发展态势

遂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长江三角洲边缘地区,山区地理特征明显,交通区位条件较差。高坪乡位于遂昌县西北部,距离遂昌县城53km,共有6个行政村,平均海拔均在800m以上,是遂昌县海拔最高的乡镇。截至2017年底,高坪乡共1 930户,总人口5 864人,皆为农村户籍人口,主要经济作物为高山蔬菜、食用菌,外出务工、乡村旅游服务、毛竹等原材料销售、畜牧业等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2017年遂昌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 216元,高坪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 554元[1]。

2009年遂昌县确立“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旅游业是遂昌的战略支柱产业,乡村旅游是遂昌县实现旅游业品质再提升的重要着力点。经过多年发展,遂昌县已发展成为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国家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007—2018年,遂昌县旅游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见表1)。

遂昌县没有闻名遐迩的旅游名胜区,当地旅游业以乡村旅游为主要业态。在当地旅游快速发展态势下,遂昌县乡村旅游也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跨越。据遂昌县旅游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遂昌县共有85个村经营农家乐业务,共计床位7 767个,农家乐经营户711户,从业人员11 830人;2018年遂昌县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516.07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0.36亿元。在全县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下,高坪乡凭借良好的政策环境,立足当地颇具特色的生态资源优势,将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进行融合,打造“农家乐(民宿)综合体”。据遂昌县农村工作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高坪乡拥有高坪新村、茶树坪、湖连、箍桶丘、淡竹5个农家乐专业村,经营户173户,床位2 221张,近八成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高坪乡农家乐专业村先后获浙江省十大老年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浙江省十大休闲度假基地、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丽水市农家乐专业村、丽水市养生乡村等荣誉称号。

表1 2007—2018年遂昌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在遂昌县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公社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高坪乡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典型性。2007年遂昌县制定出台《遂昌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廊道·公社模式·网络化说明书》①该规划书由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浙江教育学院资环学院、遂昌县风景旅游局等单位联合编制,规划资质为:旅资乙18-2004。浙江大学周永广教授、浙江教育学院张环宇教授等业内专家领衔参与编制规划书全过程。在该规划书通过评审论证之后,遂昌县即从2007年开始按该规划书发展乡村旅游。,正式提出乡村旅游“遂昌公社”。“遂昌公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发展乡村旅游时采取集体化模式,即既不同于“公司化”,也不同于个体户;二是乡村旅游所树立的一个品牌和旅游形象,代表的是一种旅游景观[2]。从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看,遂昌县“公社模式”即以此为雏形,逐步形成了一套以“村级农家乐协会、乡级农业合作社、县乡村各级基层政府”多位一体为组织特征的发展模式,农户以农家乐协会成员、合作社成员、村民个体等不同的身份多渠道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特征明显。遂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公社模式”如图1所示。

2.多举措发展乡村旅游

(1)村级农家乐协会是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直接形式。高坪乡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是农家乐(民宿),发展民宿经济也符合大众旅游消费时代的客观需求,与乡村的实际相互契合。高坪乡有高坪新村、茶树坪、湖连、箍桶丘、淡竹5个农家乐专业村。每个农家乐专业村皆设立村级农家乐协会,协会会员为农家乐经营户,主要职责如下:制定统一的业务规范,监督经营户经营行为,组织农户参加业务培训,开展村与村之间对外沟通合作,引导开发旅游产品和业务,配合政府对外宣传及政策落实等。从村级农家乐协会职责看,高坪乡农家乐协会作为协会组织具有管理与约束的职能,实际上也是高坪乡农户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一个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平台。据遂昌县农村工作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高坪乡农家乐协会有会员164个,几乎所有的农家乐经营户都参加了村级农家乐协会。全民参与及区域(村)性参与是高坪乡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农业协会作为一种舶来品,周永广教授等在提出“遂昌公社”时,主要考虑保存乡村内生式的持续发展,并借鉴日本、欧洲等在发展农业经济方面的经验而提出的。虽然农家乐协会促进高坪乡乡村旅游的作用十分明显,农家乐经营户的参与程度及效果也基本达到预期,但仍存在提升空间。目前,高坪乡乡村旅游及民宿的发展主要受限于项目资金缺乏,资源整合力量也较为有限,农家乐协会更应向金融业及非经营户延伸。

图1 遂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公社模式”

(2)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农旅融合”及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途径的拓展。除农家乐协会外,高坪乡农产品合作社的作用不容忽视。早在2008年,由高坪乡全乡范围内的64户村民联合发起,注册资金500万元,出资成立里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管理体制。高坪乡里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创立的初衷,是要将其作为与高坪乡乡村旅游相配套的农民经济组织,与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抱团发展。在该合作社牵头下高坪乡蔬菜观光园、高山生态水稻基地及农事体验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等先后建立起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与形式,同时也拓宽了村民获得收入的渠道,给整个乡村带来了利益。对高坪乡村民而言,高坪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是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及社区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渠道的拓展。参照日本农业协会从事的业务范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包括“经营农业相关事业、金融事业以及非营农相关事业三种”[3],已成为农家乐协会在处理农业事务不足问题上的一种补充。尽管高坪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已有一定规模,也已形成相当知名度,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人员,包括全乡菜农和民宿经营户;而农家乐协会参与人员则是一村之内的村民。如何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强化二者的契合度,在提升农业附加值及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仍有待探索。

(3)农家乐综合体是社会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效性的直接体现。在乡村旅游项目中,游客最关注的往往是体验乡村民俗文化、感受乡村生活及欣赏乡村风貌,而购买农副产品和住农家旅馆对游客的吸引力较低[4]。大量实践证明,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多停留于活动表演、旅游服务等浅层次的参与,没有经营、决策、管理等深层次的参与[5] 24。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遂昌县对乡村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建设和发展,将吃、住、行、游、购、娱、养、育八大要素集聚,形成新的乡村旅游载体——农家乐综合体。这种将资源、管理等进行集聚的旅游新载体,其功能亮点是推动乡村旅游实现主题特色化、功能集聚化、业态多样化、运营专业化,既与协会、合作社一样,可作为提升村民组织化程度、推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补充,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当地旅游业水平、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效性,推动村民深度参与,其运营成效也是当地旅游、村庄经济发展等的直接体现。

(4)县乡村政府组织由“主导”转为“引导”。在高坪乡乡村旅游发展中,县乡村各级基层政府职能定位、作用表现不同。遂昌县委县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确定遂昌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并依据县域规划书改组旅游业行政管理单位,制定一系列政策及规章制度,开展旅游宣传工作。高坪乡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媒介”作用十分明显,其主要职能是落实遂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对农村基层事务的组织管理。此外,高坪乡政府曾聘请专家,结合本乡特点制定《高坪旅游发展规划》及《高坪农家乐综合体总体规划》等指导性文件,以此引导高坪乡乡村旅游发展。高坪乡各村村集体经济较为发达,村内重大事项需经村民大会集体表决,村民参与村务积极性较高。因此,以村两委为代表的村集体,同时也是村民参与村内事务决策的重要途径。可见,县乡政府在高坪乡乡村旅游发展中主要起着规划引导、政策性引导的作用,而在涉及村内重大问题、农家乐发展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农家乐协会和以村两委为代表的村集体。政府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高坪乡不复存在,但其引导作用仍不可或缺。

高坪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设之初源于旅游规划书中“遂昌公社”的理论引导。之后,经过11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村级农家乐协会、乡级农业合作社、县乡村各级基层政府三者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合理的角色定位,实现了当地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多维参与。“公社模式”的探索仍是初步的,因为各个乡村集体的力量大小不同,资源条件、投资条件、旅游发展阶段等都有所不同,它在遂昌各地的推广效果并不一样。但对当地而言,遂昌县“公社模式”已被认可,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影响也开始辐射至遂昌县之外,得到推广①如浙江省青田县颜宅村,其基本情况与高坪乡相似,从2015年开始,仿照遂昌县“公社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因此,遂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公社模式”对山地为代表的后进地区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二、遂昌县“公社模式”对后进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启示

1.多渠道打开社区参与途径

以往内生力量参与乡村发展的不足、开发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开发模式,是国内乡村发展旅游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如安徽宏村“旅游业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村民并没有真正受益”[6],而有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开发更是给乡村带来“开发性破坏”及“建设性破坏”。但从目前看,乡村旅游应是实现乡村“内生式发展”一次难得的机遇[7]。高坪乡11年乡村旅游实践表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有效性。“公社模式”的发展逻辑就是要形成一种符合当地社情地情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遂昌县“公社模式”即是如此。目前,符合我国制度环境的农村经济组织作为社区参与的主要形式还有更多创新,如创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紧密结合、以村民为主体的产品代加工村企、服务业公司等。通过创新参与渠道打开社区参与的途径,对相对边缘化地区乡村而言,其收入来源既可维持村民的生活,也可作为对乡村旅游进行再投资的资金来源,以此增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力量。

2.政府“主导”与“引导”再审视

通过对中共中央连续15年(2004—2018年)“一号文件”的分析可看出,由以往过度依赖行政指令经济到之后的过度放任自由主义经济,政府对农业发展模式的认识有一个转变过程,其妥协之产物即目前所提倡的“适度规模经营”及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8] 144。提倡规模经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不足的认识,而合作社作为一种纯经济组织的存在,其目的之一便是为了克服小农经济发展模式的不足,这是在发展层面的一个表现。就政府“主导”与“引导”层面而言,以指令式计划经济为代表的发展模式目前仅隐约存现于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代表的“旧农业”之中[8] 129。毫无疑问,政府“主导”式发展模式早已被否定。同时,受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民几乎仍无法通过抵押固定资产(土地、房屋)获得银行贷款,因而多数地方的农业合作社成员都没有充裕的资金投入合作社以求进一步发展。尽管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但目前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半工半农”家庭②“半工半农”家庭是指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类小农户家庭,这类家庭往往存在这样的特征:家庭中有部分劳力走出乡村打工,但其本身“离土不离乡”,仍属农村人口。,他们往往会用外出打工挣得的工资收入投入乡村房屋建造、农业建设等。这是乡村发展的一大契机,也是高坪乡农家乐运营成功的一个因素。可见,乡村旅游实现“内生式发展”是可行的,政府无需过多干预。

3.关注社区参与的有效性

“公社模式”的适用性及有效性问题,最少需观察两方面条件:一是村庄内在条件,即村集体需具备相当的组织化基础,村民能较好地参与村中事务。二是村庄外在条件,即所在地区的政策背景及基层政府合理的角色定位。不管是哪种社区参与模式,不同模式都需强调社区利益,需体现乡村生态旅游的本质。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需关注社区参与的有效性、模式的适用性问题,如可通过参与的程度(社区居民参与的数量、参与的深入程度)、参与的公平(社区居民的受益情况)等作为衡量标准[5] 26。同时也需要关注乡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如是否有利于交通、供给水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长期性的就业和潜在的自主创业机会的供给等。

4.将乡村旅游视为边缘地区乡村“第一副业”

“公社模式”下“农旅融合”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是高度契合的。发展农村副业有维系传统社会结构、有益于乡村文化复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农民收入提升等诸多好处,这是以费孝通为代表的社会学理论界的共识。包括手工业、养殖业等在内的家庭副业,是农民增加收入来源的一条传统途径,正与今天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深度契合。有学者指出,费孝通提出的通过发展乡村(手)工业振兴乡村经济的道路在中国并不具备普遍意义[9]。改革开放初期,在区位劣势条件下,部分地区乡村以缺失要素市场的经济制度环境,为发展乡村工业提供了生存可能。但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及城乡一体化市场的形成,乡村工业发展的土壤也就不复存在了。与此对应,一般意义上的农村传统(手)工业的发展遇到普遍困境也就不难理解。相对而言,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农村服务业,却不失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一种“副业”选择。将乡村旅游视为农村“第一副业”的经济发展理念,既是对传统经济理念的一种继承,同时也是破解目前乡村发展问题的一种有益思路。需要说明的是:一是这样的理念尤其适合相对边缘化且资源特色突出的乡村地区;二是与“第一副业”相对应,还需因地制宜发展真正契合本地实际的农业经济;三是“第一副业”经济理念的着力点不仅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更在于维系农村社会关系的稳定,关注的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伸缩力。

遂昌县以理念、规划为先导,继而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最终形成了多渠道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为主要特征的遂昌县“公社模式”。村民的参与成为遂昌县“乡村旅游运动”的主体,他们将目前在乡村比较多见的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作为社区参与的平台,并结合县乡村各级基层政府的职能特点,围绕两个平台发挥基层组织职能。遂昌县“公社模式”适应我国制度环境,对于后进地区而言,通过借鉴其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既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也是借此实现乡村转型复兴的一种机遇。

猜你喜欢
遂昌县农家乐社区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里去休闲
The Seasons
社区大作战
遂昌县完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杜鹃花红农家乐
浙江遂昌县红星坪村:从负债2万元到创收30万元的乡村振兴路
农家乐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新荷初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