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君
摘 要:众所周知,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关怀是教育的责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当在生命关怀素养的驱使下,运用多样化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价值,感受到知识的灵动和情感的碰撞,借此实现其生命个性的有效发展,真正地发挥道德与法治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命关怀教育;教学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极具育人价值的学科,而生命关怀则秉承了教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关怀,使学生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参与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理念。由此可以看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育人價值与生命关怀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那么,我们要如何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来实现生命关怀教育呢?
一、建构生命关怀型师生关系
生命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在民主平等原则的指导下,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要想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以平和的心态与学生相处,在平等的“你和我”的位置关系上,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借此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以“主动沟通、健康成长”该内容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围绕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学习生活中你与自己的任课老师有沟通吗?沟通得多吗?为什么呢?”其中,一名学生说道自己与任课老师的沟通不多,因为他觉得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会批评自己。根据该学生的回答我问道:“你为什么会觉得老师会批评你呢?你可以试着和其他老师多沟通,看看老师是不是真的会批评你,不如我们俩在下课之后先聊一聊吧,我对你要说的话题很感兴趣。”在这样的与学生沟通中,学生会产生一种轻松的感觉,以往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也会放下,同时还打开了与学生沟通的大门,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建立生活关怀课堂教学模式
生命关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有意识地将认知与情感、文本与生活等结合起来,在预设与生成的协调过程中,使学生这一生命个体真正地得到关怀。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采取以下模式。
1.整合认知与情感
要想真正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摒弃其传统的以照本宣科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再将知识强硬地灌输给学生,不加入任何感情。因为在情感上的疏忽会使学生在道德养成方面受到限制。对此,教师要带着真挚的情感走进课堂,将自己的情感投入知识教学之中,在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结合的过程中,对其身心发展给予关怀。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利用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自主参与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情感,获得真实而深刻的情感体验,以此在拉近师生距离、生生距离的基础上,使学生从心底自愿接纳知识,理解知识,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师生交往”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为学生创设了“老师,我有话想和您说”这样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先为每一位学生发放了一张便利贴,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要对老师说的话写在便利贴上,然后我和几名学生一起将这些便利贴张贴到心愿树上。随后,我会从这棵树上随意抽取几个便利贴与大家分享。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且学生对老师所说的话也大都是发自真心的。在与学生共享信息的过程中,我可以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关爱,而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对老师的感谢表达出来,如此在知识与情感的驱使下促进了师生情感的发展。
2.融合文本与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但是,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受“三中心”的影响,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教材知识,没有对其中所蕴含的生活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在这样的教学下,尽管学生会建构道德与法治知识,但是却无法对所建构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被迫地与世界疏离。对此,在生命关怀理念的驱使下,我会立足教学所需,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之中,使学生在文本与生活的融合下,在生活体验下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乐趣,并实现情感、认知的丰富,促进其个体生命的有效发展。以“师生交往”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与老师发生矛盾了该怎么办”该内容,向学生呈现了“小红在课堂中玩手机,老师没收小红手机”该案例,并选择三名学生来表演。在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驱使下,学生会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并对学生如何处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真正地起到了生命关怀作用。
总之,在生命关怀理念的驱使下,教师要充分地发挥道德与法治的育人价值,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认知与情感、文本与生活的融合,借此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关怀,促进其生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关怀实施策略[D].鞍山师范学院,2018.
[2]李彬,涂小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3):81.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