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怡 ,赵 霞 ,王一璞 ,张 豪 ,岳爱琴 ,王 敏 ,杜维俊 ,赵晋忠
(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众所周知,在我国大豆是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百粒质量是大豆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在一定条件下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1-2]。而百粒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是由多因子一起产生影响。只有找出控制大豆产量性状百粒质量的主要因子,才能选出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即通过降维的方法,将多因素转变成较少的主要因子,其中,每个主要因子均可体现原来的大部分内容,且所含内容不重复。李传仁等[3]研究认为,在对大豆百粒质量进行优选时,应重点关注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生育后期、全生育期、茎粗等农艺性状。刘念析等[4]研究发现,大豆百粒质量与生殖生长期呈显著负相关,与营养生长期呈极显著负相关;并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荚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谭淑玲等[5]对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的21个大豆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百粒质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生育后期、全生育期、茎粗等农艺性状有较大关联。马爱萍[6]研究认为,百粒质量与株高、主茎节数、生育前期以及全生育期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目前,关于不同大豆品种的百粒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生育期、株高、茎粗等方面,尚未见到大豆荚皮、籽粒农艺性状对百粒质量影响的研究。
本试验以102个大豆品种的荚粒为研究对象,对7个荚粒性状与百粒质量进行调查,分析了荚粒性状与百粒质量间的相关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荚粒性状与百粒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选出几个与百粒质量相关的综合指标,并用聚类分析法对102个品种进行分类,为今后大豆育种提供依据。
依托山西农业大学大豆遗传与种质创新实验室大豆种质资源圃,选择有代表性的102份大豆栽培品种、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为材料,其序号和品种名称如表1所示。
表1 102份大豆材料的序号和名称
试验点设在山西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地力偏上。随机区组排列,二次重复,行长4 m,行距0.5 m,3行区,小区面积6 m2,每行定苗14株,种植密度10.5万株/hm2。4月29日至5月10日播种,开沟条播;间定苗1~2次,中耕除草2~4次,防治病虫2~4次,全生育期灌水1~2次。收获后各材料随机取10组,每组10个荚粒,分别测定每组的荚长、荚宽、荚厚、荚质量、粒长、粒宽、粒厚和百粒质量。
1.3.1 荚长 使用游标卡尺量出大豆荚皮的长度,10个一组,取平均数记录,重复3次。
1.3.2 荚宽 使用游标卡尺量出大豆荚皮的宽度,10个一组,取平均数记录,重复3次。
1.3.3 荚厚 使用游标卡尺量出大豆荚皮的厚度,10个一组,叠起来测量记录,重复3次。
1.3.4 荚质量 使用千分之一天平秤出大豆荚皮的质量,10个一组记录数据,重复3次。
1.3.5 粒长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出10个排在一起的大豆籽粒的长度,重复3次。
1.3.6 粒宽 使用游标卡尺量出10个排在一起的大豆籽粒的宽度,重复3次。
1.3.7 粒厚 使用游标卡尺量出10个排在一起的大豆籽粒的厚度,重复3次。
1.3.8 百粒质量 挑选出100颗颗粒饱满的大豆籽粒,使用千分之一天平进行测量并记录。
试验采用 SPSS,Excel,GraphPad Prism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表2 102个大豆的数量性状表现
由表2可知,除荚长、荚宽、粒长外,其他性状变异幅度均较大。变异系数在20%以内、变异层次较低的有荚长、荚宽和粒长;变异系数在20%~40%、变异层次中等的有粒宽、粒厚;荚皮厚度变异系数最高(43.84%),其次是荚质量(41.07%)和百粒质量(40.76%)。说明这3个性状有较大的变异潜力。
将已收获的102份大豆材料进行考种。百粒质量可以用来衡量种子大小,可将种子分为5个级别,分别为特大粒、大粒、中粒、小粒和极小粒。特大粒种是24.10 g以上的大豆品种,大粒种是24.00~18.10 g,中粒种是18.00~12.10 g,小粒种是12.00~6.10 g,极小粒种是6.00 g以下者[7-9]。从图1可以看出,达特大粒种标准的大豆有30个,达大粒种标准的有42个,10个大豆达中粒标准,小粒种有12个,极小粒种有8个。
分别用 X1,X2,X3,X4,X5,X6,X7,Y 表示荚长、荚宽、荚厚、荚质量、粒长、粒宽、粒厚、百粒质量。由表 3 可知,Y 与 X1,X2,X3,X4,X5,X6,X7 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表3 大豆农艺特征之间的相关分析
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选出影响因变量百粒质量的重要自变量,经计算,获得的方程为:Y=-12.228-0.567X1+1.016X5-0.199X7+3.717X6+2.405X2+3.447X4-7.468X3,其中,F=158.953,相关系数r=0.961,决定系数R2=0.924。由表4可知,粒长、粒宽、荚宽和荚质量对百粒质量的作用均为正,而荚长、荚厚、粒厚这3个性状的作用为负。
将7个对百粒质量有极显著作用的荚粒表型性状进行通径分析,得出这些性状对百粒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间接通径系数及综合作用[10-12]。粒宽对大豆百粒质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0.649),荚宽通过粒宽对百粒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0.52)(表5),虽荚长、荚厚、粒厚对百粒质量的直接作用均为负,但它们通过粒宽的间接作用后很大,因此,这3个的综合作用也变为正,说明粒宽是产量增产的重要因素。这7个荚粒表型性状对百粒质量的综合排序为:粒宽>荚宽>荚质量>荚长>粒长>粒厚>荚厚。
表4 百粒质量与荚粒性状回归模型系数
表5 百粒质量与荚粒性状的通径系数
从表6可以看出,这102个大豆材料的荚粒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中,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有1个,这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65.531%,并且这第1主成分中载荷较大的性状有3个,分别为荚宽、荚质量、粒宽,说明第1主成分主要解释荚宽对产量的作用,可称为“荚宽因子”。
表6 荚粒性状的主成分值及主成分载荷
根据主成分的贡献率可得到各品种的综合分数,再根据综合得分将102份大豆材料聚成4大类群(图2)。由表7可知,第Ⅰ类囊括了74份大豆品种,总体特征为荚长、荚宽、荚厚、荚质量、粒长、粒宽、粒厚、百粒质量这8个指标除了低于第Ⅳ类群外,其均值均高于平均水平,且仅次于第Ⅳ类。
第Ⅱ类群囊括了22个品种,其特征是荚长、荚宽较短,荚厚、荚质量较小,粒长粒宽较短,粒厚、粒质量也较小,其性状的均值均低于评价水平,但其综合评价水平比第Ⅲ类要好。第Ⅲ类囊括了5个品种,其特征是荚长、荚宽短,荚厚、荚质量最小,粒长粒宽短,粒厚、百粒质量也最小,其性状的均值均低于评价水平,是4类中综合评价水平最低的。第Ⅳ类仅有1个,其特征是荚质量、百粒质量最大,其他性状的均值也均显著高于评价水平。其综合主成分得分最高,与其他种质的亲缘关系较远,利用第Ⅳ类大豆资源与其他类别大豆杂交的后代会有更大的杂种优势。
表7 各类群大豆材料各性状的表现特征
种质资源可以为育种、科研及生产提供丰富的基因源,大豆的荚粒性状受人工选择、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13]。从荚粒性状的变异情况来看,在本研究的102个大豆材料中,荚长、荚宽和粒长的变异系数较小,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性状间表现出更大差异,说明本试验种质资源的不同性状间存在更大的差异,变异范围大,遗传具多样性,通过性状的选择还能一定程度的提高产量。这与陈学珍等[14]对不同产地大豆种质资源荚粒性状的表现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一致。
本研究经相关性分析可得出,百粒质量与7个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的综合效应排序为:粒宽>荚宽>荚质量>荚长>粒长>粒厚>荚厚。以上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5-21]。根据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第Ⅳ类的综合主成分得分最高,与其他种质的亲缘关系较远,利用第Ⅳ类大豆资源与其他类群的品种杂交有可能产生较大的优势。
不同大豆品种的荚厚、荚质量、粒宽、粒厚、百粒质量均有较大的变异潜力,且用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对百粒质量影响最大的3个性状为:粒宽、荚宽、荚质量。清来四号对未来培育新品种有较大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