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曲线图像题的理论支撑与解答指要
——历年来高考试卷中的供求曲线试题综述

2019-04-24 07:46河北孙恒振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9年2期
关键词:需求量变动常识

河北 孙恒振

自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试卷出现第一道供求曲线图像题开始,2018年已经是此类试题进入高考的第11个年头,2008年之后此类试题逐渐在高考试卷中频繁出现,尤其是2010年之后,每年的高考试卷都会有这类试题。供求曲线试题的理论支撑是均衡理论,由于命题者与广大一线教师对均衡理论及其图像的一些常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不但导致了一些此类试题本身存在漏洞,也导致一些正确的试题不被认可。了解并熟悉供求曲线图像题的一些常识,有助于为此类试题进入高考扫除障碍,为考生解答此类试题奠定基础。

常识一:供求曲线反映的是同一商品的价格与供求

供求曲线图像中的价格与数量,不做特别说明,可以默认是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与数量,也就是说,供求曲线反映的是商品自身的价格对该商品的供求量的影响。考生不熟悉这个常识,因此而失分就在所难免。

(2017·全国Ⅰ卷·12)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的图示是 ( )

【答案】C

【试题简析】试题要求选出“甲商品价格下降对甲商品的互补商品乙的需求影响”的图像。四幅图中横轴的“Q(数量)”我们可以确认是“乙商品的需求”,但是图中纵轴的“P(价格)”是甲商品的价格还是乙商品的价格呢?由于供求曲线图像默认价格与数量是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与数量,图中的价格指的是乙商品的价格,甲商品价格下降其替代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用图像表示就是需求曲线右移,故答案选C。

高中教材中没有西方经济学的图像,高中生不熟悉这个常识也是很正常的,他们根据数学原理,把图中的价格当成甲商品的价格,把数量当成乙商品的数量,根据“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引起互补品的需求量反向变动”的原理,就得出答案选A的结论,因为图A是一条负相关函数曲线,能够显示乙商品的需求量随互补品(甲商品)的价格的下跌而增加的经济现象,因此,答案A也是能够成立的。把图A中的文字补充完整如下图:

尽管这道试题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专业试题是无懈可击的,但这道试题考查的对象是没有接触过西方经济学的高中学生,他们选A且能够自圆其说,说明此题对图像中的“价格”不做标注、不做说明就有些欠妥。

往年的高考试题也能够说明,对于高考而言,遇到两种商品的情况,做标注、做说明的必要性,下面是我国高考中出现的最早的一道供求曲线图像题:

(2010·山东文综·19)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1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试题简析】该题图像反映的是乙商品需求量随甲商品的价格同向变动的关系,由此可以推断甲、乙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纵轴标明是甲商品的价格(P甲),横轴是乙商品的需求量(Q乙),完全符合数学原理,因此这么多年来没有人提出异议。

(2018·全国Ⅱ卷·12)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下图所示。这表明 ( )

①甲与乙是互补品

②甲与乙是替代品

③甲与丙是替代品

④甲与丙是互补品

⑤乙与丙是替代品

⑥乙与丙是互补品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⑥

【答案】A

【试题简析】该题的备选图像分别标注“乙商品”与“丙商品”,并且两幅图都不是自变量变动的图像(两幅图像都是价格不变),也不会产生歧义。

【小结】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是商品供求量随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图像,不做特别说明或者标注,默认图像中的“价格”与“数量”是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与数量,作为高中师生要了解这个常识;作为命题者在设计价格影响相关商品需求的试题时,也要接地气,可以用别的文字加以说明,也可以像山东卷那样用文字标注清楚。

常识二:均衡图像演示的是供求影响价格的图像

均衡图像演示的是供求变动影响商品价格,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哪一方发生变动,都意味着原来的供求平衡被打破,都会引起价格的变动。在命制和解答供求曲线图像题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用均衡图像解读价格变动影响供求的错误,下面是2013年广州市三模试卷的一道试题:

(2013·广州三模·24)下图反映的是一定时期某种普通商品供求量(Q)随价格(P)变化的情况。其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当D0向D1移动时,可能是该商品的替代商品价格下降了

B.当D0向D2变动时,可能是该商品的互补商品价格升高了

C.当D0向D2变动时,可能是该商品的价格升高了

D.当P0向P1变动时,可能是人们的收入减少了

【答案】B

【试题简析】该题的是典型的“需求变动影响价格”的图像,而不是命题者所说的“供求量随价格变动”的图像。任何人(包括命题者)也无法用这样的图像分析出“供求量随价格变动”,因为图中显示的需求增加(D0-D1)引起了价格上涨(P0-P1)、需求减少(D0-D2)引起了价格下跌(P0-P1)。

这道题把“需求变动影响价格”的图像,真正的“供求量随价格变动的图像”。“供求量随价格变动的图像”是什么样子的?下图分别是需求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增加的两幅图:

广州三模的这道题流传很广,误导了广大师生。不识别这类图像的主要危害就是用这类图像分析“价格影响供求”,2015年四川卷第1题的图像,就是“供求变动影响价格的图像”,由于不认识这类图像,一些教辅资料以及一些网站上就出现了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解析,试题与网上的解析如下:

(2015·四川卷·1)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与下图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 )

A.卷烟税率上调,导致卷烟价格和购买量的变动

B.原油价格下跌,导致汽油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

C.银行利率下调,导致棉花价格和种植量的变动

D.汽油价格上涨,导致天然气价格和销量的变动

【网上的解析】图像中的曲线D为需求曲线,曲线S为供给曲线。图像表示的函数关系为:某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其供给量下降。符合这一要求的选项是A项。

(在网上搜索解析中的文字,就可以搜索到许多这样的解析)

该题的图像显示的是供给减少引起了均衡价格的上涨与均衡量(即试题中的购买量,也可以称之为“交易量”)的减少,可是,上面这个解析却错误地把图像当成了“供求量随价格变动的图像”,出错的根源是“不识图”。

常识三:供求曲线图像中“关系”与“现象”

函数图像可以表示一种现象,也可以表示一种关系,如下图:

由于不能区分“现象”与“关系”的图像,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下面的两道高考试题:

1.把“现象”图像称之为“关系图像”

(2011·山东文综·18)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 )

A.①→③→④

B.②→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③

【答案】D

【试题简析】该题题干文字表述的是几个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图像表示的是四种经济“现象”:①显示需求增加,引起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实际不符可以直接排除):图②显示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L)提高,引起了商品价值量(V)缩小;③价格(P)升高,引起了需求(D)减少;④价值量(V)缩小,引起了价格(P)下降。

该题把一个因素变动引起另一因素变动的经济现象,称之为两个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明显是“文图不符”。

2.把“关系”图像当成“现象”图像

(2013·江苏卷·5)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在下图中,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 )

【答案】A

【试题简析】题干文字说的是产量增加引起的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属于一个因素引起另一个因素变动的“现象”,但是该题的四幅图像显示的都是两个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中A、B两图都是负相关关系、C、D两图都是正相关关系,没有一个图像表示的需求增加还是减少,因此无解。

江苏高考试题把表示“关系”的图像说成是表示“现象”的图像,与山东高考试题把表示“现象”的图像说成是表示“关系”的图像,最终的结果都是“文图不符”,原因也都是不熟悉供求曲线图像的常识,都是有失严谨的。

【结语】供求曲线图像题的理论支撑是西方经济学的均衡理论,命题者命制试题与高中一线师生解答此类试题,都有必要熟悉与供求曲线图像题有关的均衡理论及其图像的一些常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有效避免命题错误,才能让相关内容的教学扫除障碍。

猜你喜欢
需求量变动常识
从数学角度看“弹性”
靠不住的常识
健康常识我知道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价格战是一定的! 2020年虾苗需求量预计减少10%~20%,苗价下调是趋势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常识:哪杯更冰凉
变动的是心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