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飞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可以成功激活学生的思维,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教师需要展开多重教学调查,寻找猜想启动的时机,促进学生展开多元猜想,使学生形成更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猜想;导入;操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58-01
猜想,是一种推理的思维过程,也是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行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猜想,不仅能够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值得广大的科学教师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新课导入时展开猜想
科学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这是猜想发动的基础条件。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对身边事物有主动探究的欲望,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发动学生展开猜想,势必能够成功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如新课启动时,学生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好奇心正浓,教师此时發动学生展开多元猜想,与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高度契合,其教学效果就会更为显著。
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花》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鲜花,对鲜花并不陌生,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提出猜想任务:“我们都见过不少鲜花,却没有细致研究。花朵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等多种类别,大家不妨猜想一下,这几类花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教师刚刚公布猜想任务,学生顿时兴奋起来,纷纷给出自己的猜想:“我认为完全花应该由花瓣、花心两部分组成。”“我认为雌花和雄花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我猜想两性花有自我授粉功能。”……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猜想进行点评,而是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进行验证。上述教学,教师在课始提出猜想任务,成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学生的猜想中能够发现,学生的学习思维已经顺利启动,这无疑是最为可贵的。
二、实践操作时进行猜想
让学生进行猜想,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活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特别是在科学实验的操作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启动猜想,学生会在不断猜想和验证的过程中形成科学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适时让学生展开猜想,使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对实验做出科学规划,这对提升学生的科学实验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例如,教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相关内容时,教师让学生现场观察蒲公英飘舞的情景,并发动学生展开猜想:“蒲公英是靠降落伞飘飞到很远的地方,实现了种子的远播。大家不妨猜想一下,桃子都是运用什么方式进行种子远播的?”学生随即进行猜想。有的学生说,桃子是由猴子帮助传播种子的,因为桃子成熟后,猴子摘桃子来吃,便把桃核带到了远处;也有的学生说,桃子可以借助水流来传播种子,因为有些桃树生长在河边,桃子成熟后掉到水里,随流水漂到远方。教师对学生的猜想给出了积极评价:“桃子传播种子的方式有很多种,这两位同学的猜想都有一定的道理……”上述教学,教师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展开猜想,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快速启动,这样学生猜想的准确性就大大提升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给出针对性的猜想发动,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训练时融入猜想
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为学生布设带有猜想意味的训练题,可以成功调动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实际展开设计与发动。如改变题目,用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猜想;给出实验设计,让学生猜想实验结果。这样学生的猜想思维一旦启动,其训练效果便值得期待。同时,课堂训练中融入猜想,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教学调度效果更强。
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展开学习猜想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以成功激活学生的探索思维。例如,教学《食物中的营养》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布设训练任务:“一个健康的人,如果一天不吃食物,其营养会缺失吗?如果缺失,会缺失哪些营养呢?”学生拿到这个训练任务后,快速展开学习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如果一天不吃食物,其营养肯定会缺失的。也有的学生不以为然,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即使一天不吃食物,虽然会感到饥饿,但其营养不会有明显缺失,也不会严重影响到人的身体。这时教师参与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认知。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布设思考性的训练任务,发动学生展开猜想。学生对这个猜想内容比较感兴趣,自然会展开深度探究,使正确的学习认知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总之,猜想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形成创造能力,且学生在主动猜想学习过程中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猜想的机会,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另外,猜想对学生带来的启发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展开猜想,这样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