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兰霞
[摘 要]读赏教学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要通过精选读赏内容、优选读赏方法、升级读赏训练等形式,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认知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形成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年段;读赏教学;切点筛选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24-01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从内容、方法、训练形式等方面展开多元化探索,塑造读赏教学情感,通过读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同时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书面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精选读赏内容,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文本内容的领悟能力不足,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往往不够透彻,所以教师在读赏教学启动之前,要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这是提升课堂训练效果的基础。教师要做好课前调研,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精选文本读赏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感悟到文字学习带来的欢乐,在阅读过程中深化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在欣赏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独立思想。
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教师在课前先用多媒体播放了同名歌曲,许多学生都跟着轻声哼唱起来,教师再用课件投放本课的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文中描绘的情境,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读赏内容,指导学生从词句的哲理蕴含、情感抒发等角度进行读赏。学生领到学习任务后,开始反复品读这句话。有的学生认为,苏轼觉得人的悲欢离合同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正常,所以不必太过于介怀,抒发了词人的旷达豪放之情;有的学生认为,月光不仅仅洒在庭院中,更洒在了词人的心中,表达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赞赏,读赏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精心筛选读赏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读赏任务。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多个维度进行文本解读,给学生带来了完整的感知体验。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来看,教师的引导还是比较到位的,师生之间的互动自然高效。
二、优选读赏方法,激发学生的认知思维
引导学生展开读赏学习时,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筛选,提升教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复习导入、小组竞赛、创编课本剧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思维;还可以指导学生做批注,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随手记录下自己的感想。这既能实现个性化阅读的目标,又能使学生主动领悟文本内涵,确保读赏方法的运用效果。
如《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回忆性散文,非常具有读赏价值。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体会作者摇桂花的童年趣事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投放了几组桂花图片,并讓学生回忆之前曾经学过的桂花诗。学生纷纷背诵起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接着,教师让学生自主读赏课文第五自然段,找出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并做批注,思考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学生纷纷圈出“缠着”“使劲地摇”“纷纷落下”等动词,认为这一系列动词,表现了作者迫不及待想要摇桂花的样子,呈现出一幅摇桂花的童年趣事图,十分富有感染力。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一些有关桂花的好词好句。
教师鼓励学生解读文本形象,但并没有给出任何限制,读赏活动的自主性很强。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渐入佳境,读赏热情逐渐高涨,课堂训练效果自然生成。
三、升级读赏训练,强化学生的学习品质
小学生对外部事物的认知需要依靠具体的事物支撑,因此,教师要以故事、游戏、竞赛、读写结合等辅助手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所营造的情境中,升级读赏训练,加深学生对读赏内容的领悟。
如《泉城》学习时,教师让学生读赏第一自然段,首先让男生、女生竞赛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饱含感情;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小组鉴赏:“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宏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经过一番细致的品读与鉴赏,学生得出了读赏结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用“银花盛开”“明珠散落”等比喻泉水喷涌的样子,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泉水的形和声,表现出泉城的美丽神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读赏式学习中,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学习认知体系。
精选读赏内容,优选读赏方式,升级读赏训练,势必能够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教师还要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读出感悟,赏出个性,这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