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爱平
[摘 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综合性很强的单元,围绕着“双线”,既有阅读又有习作,还有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单元线索,引导学生课内围绕主题展开阅读活动、课外进行综合学习的调查交流等,并通过读、做、说、写、展等方式,使学生感受传统我国节日文化,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整体教学;综合性学习
[中圖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12-04
一、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按照“双线”组织的思路,编排了四篇课文、一次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四篇课文是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中华传统节日”;《语文园地》编排了“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这些内容一是紧扣人文主题:我国传统文化;二是落实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开展综合性学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并写一写过节的过程。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单元,围绕着“双线”,既有阅读(精读和略读共存),又有习作,还有综合性学习活动。具体编排的思路如下图:
课外一条线:准备—调查—交流—写作—展示。]
如上图所示,课内一条线主要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展开精读和略读活动;课外一条线主要是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要落实读、做、说、写、展五个基本动作。读,即阅读一组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课文;做,即围绕综合性学习主题开展了解传统节日以及习俗的活动;说,即交流自己了解传统节日以及习俗时的活动情况;写,即选取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自己过节的情况;展,即展示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综合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编排,其特点表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口语交际与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二、教学处理
教学时,教师要把握综合性学习单元教材的特点,注意阅读、习作、语文基础训练与活动内容之间的联系。按照教材编排顺序,本次综合性学习是与阅读、习作、语文基础训练相间进行的。四篇阅读课文中,只有《古诗三首》与本次综合性学习内容联系紧密。《古诗三首》课后编排了“活动提示”,让学生在本单元后续的学习中,一边开展活动,一边阅读课文、学习写作、进行语文基础训练。根据教材特点,本单元的教学,可将综合性学习与古诗诵读、课文阅读、习作以及语文基础训练等结合起来,分为五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课堂学习课文《古诗三首》,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前的指导,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分小组展开自主探究活动。第二阶段,课堂学习课文《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期间组织一次小组交流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活动开展的情况,整理和补充收集到的资料和古诗,商量和设计活动成果展示方案。第三阶段,在课文学习结束后,分组在班级展示学习成果,诵读古诗,朗读习作,并对活动过程与活动效果进行评价。第四阶段,交流、分享和修改自己的习作。第五阶段,进行《语文园地》的教学。
三、教学指要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阅读《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四篇课文,认识生字,积累语言,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积累与节日有关的故事、传说和古诗;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写一篇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作,分享和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4.学习《语文园地》,开展词句段运用的训练,了解一段话写清楚一个意思的构段特点,学习有条理地写清楚一段话。
5.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二)各阶段教学指要
1.第一阶段教学
(1)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古诗三首》;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前的指导,提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按照计划开展活动。
(2)教学要点。
①《古诗三首》的教学。教材选编的三首古诗都是写我国传统节日的。根据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教学时,可以将三首古诗整合起来,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请学生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认识生字,将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检查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该怎么读。
其三,请学生边读边想: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归纳:三首古诗都是写我国传统节日的。
其四,请学生分别细读三首古诗,读中想象: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境? 在引导学生想象节日情境的时候,教师适时补充与节日有关的资料,可以用下面的句式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在诗人 的《 》里,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到的节日情境说出来或者写成一段文字。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并默写《清明》。
在结束古诗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留下悬念:“描写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的古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将要开展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会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节日,收集更多的描写中华传统节日的古诗。”这样,能实现《古诗三首》的教学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对接”。
②综合性学习活动前的指导。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特殊情感。本次综合性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传统节日入手,通过对我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的热情。对教材在《古诗三首》后编排的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提示”,在古诗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用一个课时的时间,给学生说明本次綜合性学习的主题与要求,成立活动组织,进行活动提示。指导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说明活动的主题与要求。教师引导:“同学们知道哪些节日?这些节日中哪些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对我国传统节日知多少?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开展一次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要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习俗,积累与节日有关的古诗;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学写一篇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作,提高处理我们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我们还要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我们民族的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其次,成立活动组织。本次综合性学习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因此,小组便是最为重要的活动组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居住区域,成立活动小组,并选出组长。
其三,进行活动提示。一是要弄清楚哪些节日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教师引导学生从节日的时间特点(传统节日以农历为主)和文化重视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归纳出本次活动要了解的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等。二是各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节日,并以节日给小组命名,如“春节组”“元宵节组”“端午节组”等。教师要加强指导,以免重复。三是要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本组活动内容与目标、活动时间、活动措施、活动安排、成果记录、注意事项等。活动内容与目标: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故事、传说和古诗,每人选取一个节日写一篇习作。活动时间:根据课文学习的进度,合理安排出自主活动的时间。活动措施:可以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可以请教长辈,可以进行调查、访问等。活动安排: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组长进行小组内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方法,做好活动安排。成果记录: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计划表(表一),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进行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注意事项:教师要给学生讲明注意事项,包括文明礼仪、上网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清洁卫生等。
上述工作完成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各自开展活动,完成任务。
2.第二阶段教学
(1)教学内容。
课堂学习课文《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期间,组织一次小组交流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活动开展的情况,整理和补充收集到的资料和古诗,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商量和设计展示的方案。
(2)教学要点。
①《纸的发明》的教学。《纸的发明》是一篇小品文,介绍了我国造纸术的发明情况,揭示了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教学本文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用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一题来指导学生阅读;二是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相关语句,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对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②综合性学习小组进行组内交流。教材在课文《纸的发明》学习之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的第二次“活动提示”。教学时,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活动开展的情况,整理和补充收集到的资料和古诗,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商量和设计活动成果展示方案。这次交流对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很关键。指导时,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要保证时间。安排一个课时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其次,要明确任务。汇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包括传统节日的由来、故事、传说、古诗以及与节日相关的其他材料;商量设计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案,包括人员分工、展示手段和形式等。
其三,要加强指导。一是指导学生筛选所收集到的资料,选择重点资料;二是指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三是指导学生设计展示的形式,如制作PPT、编手抄报、绘画、说来历、讲故事、诵古诗等,还可以展示与节日有关的实物。指导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泡泡”的提示,帮助学生打开小组交流的“闸门”。
其四,要落实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次开展课外活动,主要是为全班活动的展示做好准备。
其五,要进行评价。本次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评价表,在本次小组交流快要结束时进行评价。评价可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小组互评,最后小组统一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由小组长统计好后交给教师,教师要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整体统计,以便在最后全班展示时公布。评价表(表二)如下。
③《赵州桥》的教学。《赵州桥》一课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本课,一方面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感受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
教师可以分三个步骤来指导学生阅读。第一,初读课文。可以运用学习《纸的发明》一课的方法,分“三读”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时,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和“坚固”。第二,细读课文。主要是细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体会它的写法。用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一题进行指导。第三个步骤,复述课文。用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复述:“请你以导游的身份,试着用‘世界闻名‘雄伟‘创举‘坚固‘美观等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④《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教学。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与《纸的发明》和《赵州桥》两篇精读课文区别开来。可以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指导学生阅读。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3.第三阶段教学
(1)教学内容。
分组在班级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并对活动过程与活动效果进行评价。
(2)教学要点。
第一,保证展示时间。安排1~2课时,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
第二,做好展示准备。课前,学生按照已经划分好的综合性学习小组就座,这样方便学生分组展示。
第三,引导展示过程。课始,教师先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活动展示氛围,说明展示要求和评价办法。然后,请学生按照我国传统节日的顺序,分小组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展示的顺序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展示的内容包括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里的习俗、与节日相关的故事、传说和古诗等。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尽量少干预学生的展示活动,必要时帮助学生。同时,当一组学生展示时,其他小组的学生要认真倾听,积极参与活动评价。
第四,组织活动评价。这次评价是对学生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情況进行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评价对象为综合性学习小组和学生个人。评价内容包括小组活动开展的情况、展示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等。评价参与者和评价形式为小组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评价要求为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教师可事先设计好评价表,在展示之前发给各小组,说明评价办法与要求;要统计好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包括小组和个人,小组分为三个等级,即优胜、优秀和良好;个人可以从态度、能力和成果等方面评价,如态度奖、特长奖、成果奖等。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鼓励为主,运用好评价结果。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物质或者精神奖励。
4.第四阶段教学
(1)教学内容。
习作交流与评改。
(2)教学要点。
本单元的习作将学生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体验、信息获取、成果等方面结合起来,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将自身的实践体验转化为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在前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写出了自己的习作。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可以专门对习作进行交流和评改的指导。指导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给出专门的课时。
其次,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习作。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习作,并组内互评;然后组内选出优秀的习作,请作者在全班朗读,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点评。
其三,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选取有问题的习作,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修改,然后让学生进行修改。
其四,要注意把握标准。三年级习作不能设置过高的门槛,评改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二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三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四是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5.第五阶段的教学
(1)教学内容。
学习《语文园地》,开展词句段运用的训练,了解一段话写清楚一个意思的构段特点,学习写清楚一段话。
(2)教学要点。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共编排了四个板块。一是“交流平台”,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体会,还可以请学生列举课外阅读的文章,选取相关的段落来谈。二是“识字加油站”,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在生活中看标牌识字。教学时,请学生先认识课文中所举的标牌上的字,然后开展游戏,举出生活中其他标牌上的字引导学生认识,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三是“词句段运用”,共两道题。教学第一道题时,先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所举的例子认识什么是流程图,理解流程图的作用,然后请学生举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或者是生活中其他的手工活动为例子,抓关键词画流程图,说清楚手工活动过程。教学第二道题时,先请学生读一读教材上的两段文字,找出共同点,然后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写一段话,要提醒学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写的时候,不仅要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还要注意运用词语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日积月累”围绕单元主题“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积累,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拓展性的积累。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