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析

2019-04-23 12:48骆志艺
考试周刊 2019年39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要求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同样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就简要探析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希望可以为一线初中历史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一、 引言

近些年来,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要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下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仅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使教学的效果得不到提升。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提问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一直都是课堂的主导者,采用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都是灌输式、应试教育模式,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师要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问,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已经形成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没有习惯角色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去多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无论问题对错,首先得让学生思考并表达,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要多肯定和鼓励学生。例如,教师在教学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辛亥革命》時,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辛亥革命的相关视频与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前因后果、过程、影响等,然后让学生可以在基本掌握本节课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互动,谈谈自己对辛亥革命的一些看法——革命是否成功、孙中山为什么要让出大总统等等,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讲述一些教材没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此来吸引学生进行提问,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

三、 指导与强调,提高学生的问题质量

由于初中生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还在不断构建中,学生的知识素养还比较低,很多时候提出的问题都属于常识性的问题,很多时候在课本中认真寻找就可以得到答案。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不应该打击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比较强,较为敏感。所以,学生无论问题质量的高低,教师都需要多鼓励学生,并根据学生的提问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问题质量进行指导。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洋务运动》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为学生定下一个思考的范畴。如洋务运动的时代背景和领导人物是谁?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运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在教学过程加强引导,也可以多提供部分历史素材,不仅能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也能使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获得提升。

四、 引导与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还需要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然而根据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生都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部分学生较为依赖教师,而这需要就是采取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出更多有质量的问题。例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经常会涉及一些特有的专业名词或历史概念,像“领事裁判权”“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化”等等,中学生对这些概念是比较陌生或模糊的,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意识,鼓励学生质疑,不断提出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理解掌握。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可以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假设自己是其中的主人公,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图片材料,一边播放一边向学生讲解,要求学生去设身处地地思考与选择。既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这段历史,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就会更加快速地发现问题。

五、 重视校园学科文化的构建,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学科文化的构建是否良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科文化在校园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可以挑战教师的权威,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在学科文化的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积极开展一些历史知识的竞赛或者历史小论文比赛,内容要以历史教材为基础,又不局限于历史教材,要让学生可以大胆地想象、表达,使学生可以在校园活动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在班级内或者校园内尽可能设置一些历史人物的画像,如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材中所涉及的:孙中山、梁启超以及康有为等,当学生看到画像时,如果不认识就会求助同学或者教师,了解校园内的这些历史任务画像;认识的学生可能就会去讨论、评价这个历史画像中的人物,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六、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是提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为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卫丽.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5(12):188-188.

[2]刘彦华.试析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吉林教育,2016(5).

[3]洪立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探讨[J].亚太教育,2016(20):166-166.

作者简介:

骆志艺,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张坂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