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影项目化学习提升学习力的思考与实践

2019-04-22 06:00蓝玉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学习力电影

蓝玉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优质电影资源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操作模式,此模式包括问题反思、专题探索、课题研究三个环节,通过项目化学习将优秀影片蕴含的思想、艺术和文化价值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电影 项目化学习 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19)12B-0021-02

项目化学习最早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思想。他的学生伯克屈提出了“项目化学习”这一概念。项目化学习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着重思维训练,通过任务设计让学习有章可循,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显著作用。项目化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倡导合作学习的理念,体现新课标精神,在近几年引起了我国基础教育界的关注。

“学习力”这一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我国关于学习力的研究,始于 21 世纪初期。最初也是从管理领域发展开来,大多是借鉴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学习力的理念开始由管理学向教育学领域迁移。针对学习力构成要素的理论研究,当前国内学者从心理学、教育学、数字化学习情境等多种不同的视角提出学习力构成要素的不同观点。本文采用的是杨振励的三要素说,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

电影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项目化学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如何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力,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进行研究,突出行动研究的特色,寻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优质电影资源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得出此模式的三个环节。

一、问题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发现问题,将优质电影资源嵌入教学实践活动中,凸显问题的情境性,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尝试有难度的任务。

高考文学类文本的考查,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对于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笔者曾经尝试以电影中的物象作为切入口进行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物象”与“意蕴”之间搭建桥梁、建立联系,挖掘“物象”与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透过个体的思想情感,由点到面,探究作品的文化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第一步,提出项目。提出项目需要设计驱动性的问题,通过有趣的、与学生亲和的方式驱动学生投入项目化学习。驱动性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出观点、分析推理、寻找证据留下广阔的、多角度的探索空间。笔者在电影《我不是药神》的项目化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是:电影中的道具有什么深层意蕴?这样的问题指向本质概念,具有可迁移性,并且能够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驱动学生思考。

第二步,规划方案。学习小组根据项目的主题,观看影片,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分析因果或者互动关系,设计可行的解决方案,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步,实施解决。学生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理清思路、探究规律,挖掘影片内在逻辑,使自己对现象的认识逐步提高,培养自觉性,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以选择口罩作为研究对象的小组为例,学生运用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证据,有说服力地表达见解:从表面上看,口罩是医疗用具,能够隔绝细菌;从深层探究,口罩寓意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隔阂,口罩会隔绝彼此的信任。影片通过饱含隐喻的构图形式、生动细腻的镜头语言、极具象征性的意象符号,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现状,完成了生命个体在孤独境遇中的抗争与救赎,极具现实意义。

第四步,展示评价。学生紧扣研究目标,进行思维碰撞。评价可以采用多元方式进行,包括课堂评价、检测评价和综合评价等方式。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以敏锐的觉察和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高度专注于预定目标和计划,遇到问题时及时分析、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动,表现出强劲的学习动力。

二、专题探索

专题探索是针对某个语文学习主题做深入研究,通过对内容、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优秀影片进行分析、综合、思考等,凸显专题的逻辑性,在探索中形成专题总结。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笔者曾经尝试以“国产主旋律电影中英雄人物的塑造”为专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以此帮助学生学会鉴赏文学形象。我们选择了《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中国机长》《攀登者》等五部电影,构成专题探索的“教材”。据此提出项目:国产主旋律电影如何塑造英雄人物?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高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质疑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探究形成了自己的深刻认识:一是将英雄人物置身于典型环境。《湄公河行动》中,方新武潜伏在金三角地带;《战狼2》中,冷锋在我国海军编队无法进入他国交战区的关键时刻;《红海行动》中,蛟龙队在沙漠里以一敌百;《中国机长》中,刘长健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的极端罕见险情;《攀登者》中,攀登者置身珠穆朗玛峰岩石坡度,从 70 度到 90 度延伸的险境。主旋律电影中的英雄们在生死关头,临危不乱,让观众在崇高肃穆的氛围中接受精神的洗礼。二是按照线性顺序讲述电影故事。国产主旋律电影按照好莱坞电影经典的模式:开端—— 对抗—— 结尾来设置情节。在开端部分让观众先了解故事的情境和主要人物,了解故事的主要冲突;在对抗部分,冲突接踵而至,人物面临纷繁复杂的阻碍,他们必须以非凡的勇气克服障碍才能成为英雄;结尾往往是故事的高潮,展现主人公最终的选择和结果,实现人物的成长。通过专题探索,学生对人物与环境、情节的紧密联系,对电影与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异同会产生深刻的认识。

三、课题研究

将高中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提炼,形成微型课题,通过开展扎实的研究,以电影赏析、微电影创作等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凸显思维的批判性,在研究中形成总结报告。

高一学生由于初中阶段作文主要学习记叙文写作,对于议论文写作感到非常棘手。笔者在议论文教学中采取项目化学习的方式,用研究课题的方法让学生展开议论文写作方法的研究。要求通過小组的合作学习,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议论文,并总结议论文写作的方法。

第一步,观看电影《哪吒·魔童降世》,找到一个项目化学习的切入点,形成课题研究的方向。“魔鬼藏在细节里”是 20 世纪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对自己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他认为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延伸到文学作品的阅读、影视剧作的欣赏也是同理。

第二步目,用大脑风暴、思维导图方式以“点”为中心作多维度、多层面延伸,形成围绕切入点的发散性思考。例如,有的小组以“偏见”为切入点,厘清“偏见”的含义,深入分析偏见对哪吒、敖丙、申公豹的影响,并将电影与文学作品中遭遇偏见的简·爱等人物作类比,说明偏见所带来的伤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应该怎样对待偏见。

第三步,查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取舍整合,把碎片化的灵感连缀成有条理的思考。有的小组以“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都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中心论点,在此基础上设置分论点进行论证。

分论点一:人心中的成见虽是座大山,但并非不可撼动。(1)用申公豹与哪吒对比,进行分析论证;(2)引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进行说理论证。

分论点二:命运并非生来注定,先天的缺陷可以用后天弥补。以华罗庚、霍金为例进行论证。

分论点三:人生没有简单的成功与失败,命运没有永恒的好坏,只有阶段性的主动和被动。以中国女排为例进行论证。

第四步,分享研究成果,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以及在听取其他小组的经验分享之后所得的收获进行修改、完善。以下是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总结的议论文写作的一般思路。

利用课题研究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培育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优质电影资源提升学习力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问题反思—— 专题探索—— 课题研究”的步骤循序渐进,紧紧围绕学习力的提升进行展开,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学习动力,保持学习毅力,提高学习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习力。

【参考文献】

[1]晏海莉.中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培养研究[J] . 浙江师范大学,2015(05)

[2]惠 萍.影视资源在义务教育阶段“名著导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4)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学习力电影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