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途径:挖掘德育工作中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如福利院资源、文化场馆资源、红色革命区资源、生态环保资源等;加强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做好表率,加深学生对德行的感悟。
【关键词】社会资源 道德素质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61-02
教师的工作任务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而学生也应该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教师不能片面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应该让其学会尊重、学会担当,要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学习为主,将学生封闭在教室内,不关注外面的世界,这十分不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社会资源对于培养学生德育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挖掘德育工作中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
在开发社会德育资源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乡土德育资源的重要地位,开发和利用乡土德育资源。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发德育资源时,要根据自身区域的情况进行合理开发。教师要具有开发资源和利用资源的眼光,不断更新自身的理念,加强德育社会资源的利用意识。
(一)福利院资源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美德,孟子在提出“仁政”治国理论之时,就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尊老爱幼和关爱特殊人群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好尊老爱幼、关爱特殊人群的行为榜样,也要引导学生关心爱护长辈,帮助同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福利院开展义务服务,让小学生感受到尊老爱幼、帮助弱小群体的良好氛围,引导小学生善待老人,尊敬和帮助特殊人群,营造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福利院为学生提供了道德实践的场所,能够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自身义务服务的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理念,这对于学生的道德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场馆资源
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结合德育,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参观访问,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参观博物馆是一项比较传统的、深受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学生走进博物馆这个城市文化底蕴中心,一方面可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许多古代物件的制造都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展现着中国精神,也能够为现代德育提供很多有价值的资源。比如,博物馆里许多牌匾都体现着“仁义礼智信”“厚德载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部分物件体现着孝敬父母等人伦精神,部分物件还体现着中国古代帝王艰苦朴素、勤政奋斗等精神。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志士的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爱国敬业精神以及社会公德意识,并且进行内化,进而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另一方面,学生参观博物馆还能够丰富见识,提升文化素养。
艺术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也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科学操作能力,美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操作能力也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红色革命区资源
我国近代史是一部追求独立、自由以及民主的历史。许多革命烈士牺牲自己,前仆后继,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身的宝贵生命,并且留下了许多英雄事迹。我国许多地区都是曾经的革命胜地,也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这些地区也被称之为革命胜地。这些地区充满着德育资源,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學生通过体验红色生活,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挑战自我,这种活动让学生终生难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进而激发学生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这种红色资源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甚远,榜样力量无穷。
(四)生态环保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对于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从关注生存逐渐转向关注发展、关注自身、关注质量。生态环保问题受到了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国家出台种种措施,希望能够提升国民对于绿色生态的保护意识。环保理念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新时代的德育工作不应该局限于以往的内容和形式,而应该加强与时代的联系,将时代内容融入德育中。目前,气象局、污水处理厂等与生态密切相关的场所能够给予学生德育另一片天地。通过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水污染的严重性,进而提升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通过气象观测实践,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大气质量,养成绿色环保理念,在今后的生活中具备绿色理念,真正地把德育内容化作实践,进而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
二、加强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实践出真知,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美德的内涵。德育要从日常活动和社会活动两个方面开展,既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也不忽略丰富的社会资源。
我校依托社会资源,在重大节假日开展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例如,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培养时代新人,学校在三月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组织学生清洁街道;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在清明节举行了祭英烈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重阳节,学校安排学生在敬老院内进行实践,让学生养成敬老爱老、乐于助人的美德……
学校密切关注学生内心,与时代接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为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我校组织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展馆的参观学习。又如,近些年,“光盘行动”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我校紧随社会的步伐,组织学生制作、发放社会公益午餐,进行“光盘行动”演讲等,让学生了解到部分人民食物匮乏这一社会情况,明确自身的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教师做好表率,加深学生对德行的感悟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学习的状态,教师对于学生的言传身教作用尤为深远。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严以律己,用自身的行为带动学生行动。教师也要密切地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行为举止,分析学生产生错误思想观念的原因,并通过合适的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让学生接收到道德信号,进而提升学生对德行的感悟,加强对德行的实践。
例如,在学习雷锋实践活动中,我校校领导以及教师始终带头做学生的表率,走在学生前头,亲自打扫街道卫生,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在访问敬老院实践活动中,我校校领导拉着老人的手与他们谈心、聊天,问他们冬天冷不冷、身体好不好、业余生活是否丰富等,还和他们在一起谈红色革命历史,谈他们经历过的那些风风雨雨,在亲切的问候中,老人们写满沧桑的脸庞绽开了幸福的笑容,校领导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尊老爱老的榜样,传递敬老孝老的美德。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重视福利院资源、红色革命区资源、博物馆资源、文化馆资源等社会资源的利用,挖掘社会资源,依托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C类自筹经费一般课题“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小学德育互动机制构建与实践研究——以玉州区迴龙小学为例”(课题编号:2017C2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春芳(1984— ),女,广西玉林人,二级教师,玉林市玉州区迴龙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少先队管理、德育领域内社会资源利用。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