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生
摘要:“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社会分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青少年成长和家庭关系。本文从互联网特点出发,以家庭教育为分析对象,探讨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特点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家庭教育;影响;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对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00后”“10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长大,他们所受的教育和家庭环境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特征。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单是信息传播的渠道,也代表着一种社会环境。这正印证了现阶段互联网对社会及青少年的影响。在现今社会,互联网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信息世界。有人认为,互联网媒介已经作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教育媒介。
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00后”“10后”,又具备了新的特点和特征。从个体角度来说,互联网催生了个体向“现代化”迈进。作为了解时代、体现时代的重要窗口和工具,互联网具有碎片化传播、更新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等特点。个体为了适应新的媒介工具,必然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处理水平。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更具有全球观、时间观念、效率观等,自主意识也更强。这也是互联网对个体的积极影响。
从教育层面来看,更早接触互联网的孩子则拥有更多学习资源,可以更早地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慕课、百度等网络平台,让孩子们更容易接触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凡事有利有弊,互联网信息过于丰富,娱乐性也较强。青少年由于判断力较差、自制力尚不成熟等,容易陷入虚拟世界无法自拔,也有可能导致学业荒废、影响身体健康等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个体成长的变化和教育媒介的更新,让孩子更“早熟”。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也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现阶段的社会环境,培养新时代“四有青年”。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家庭教育新特点
家庭教育在个体发展和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据资料显示,一个人在7岁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的习惯学习。而个体在成年之后的种种行为,也会受到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影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青少年个性和成长在不同程度上呈现新的特点,进而也会影响到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
首先,互联网会让家庭关系疏远。在信息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促进了个体之间社会关系的变化。互联网进入家庭生活,从一定程度上疏离了家庭人际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和孩子虽然共处一室,但却通过微信、短信等,以文字语音的方式进行交流。
第二,父母的权威性会遭到挑战。在传统家庭中,父母就是整个家庭的知识权威,负责向孩子传授各种知识和人生经验。但在新时代,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互联网信息含量大,便于操作。孩子只要轻轻一点,就可以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家长都不知道。此外,互联网扩大了孩子的交际面。当孩子遇到生活或者工作上的困扰时,也可以在广阔的互联网里寻找答案。家长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更意味着家庭关系的巨大改变。父母和子女之间,已经不是传统的传承与被传承之间的关系。
最后,从教育上来看,“数字鸿沟”可能会越拉越大。传统家庭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经验和知识大多从学校、书本上获取。也就是说,农村地区的孩子只要努力读书,就可以在知识层面赶超城镇的学生。但互联网时代,对学生素质的要求的是全面的、综合的。很多家长由于缺乏知识和经济实力,无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网络知识教育。这就导致孩子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同时,缺乏网络监管,孩子对网络的判断力不足,容易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进一步影响家庭关系。
三、如何应对
作为新时代家长,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给孩子、给家庭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互联网会带给家庭正面积极的作用,也会带来消极的效应。家长也需要理性、正确地认识到这一问题,构建新型的家庭关系。
首先,要理性对待现代媒介。根据前文的分析,互联网给青少年也带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家长应当看到阳光的一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正确理性地看待互联网这种媒介工具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其次,要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升。现代社会由信息构建而成,家长也需要适应这一时代变化,学好网络技术。互联网时代,家长仍要树立起自身的权威地位,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只是一种媒介、一种手段。那么在此之前,家长需要加强媒介自身素养,通过教孩子上网,运用互联网,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
最后,也需要适当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和范围。互联网虽然无孔不入,但读书和学习仍然重要。家长需要做好“防护网”的角色,对网络不良信息和上网时间做好引流,正确引导孩子。
四、小结
网络媒介教育和知识教育同样重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家长应当树立起正确的意识,从人本角度出发,分析好互联网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引导孩子更加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维祖.“互联网+”时代的家庭教育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03):46.
[2]李宛岭.“互联网+”时代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转型[J].学周刊,2018(33):184-185.
[3]张亚妮,牛婉羽.“互联网+”时代下家庭教育的困惑与建议[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6):51-55.
[4]朱家維.互联网下家庭教育的变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8(10):12.
[5]肖晓锋,刘纪龙.“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发展方向[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