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如何正确开展音乐赏析教学策略

2019-04-22 10:30周含凝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周含凝

摘 要:素质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主题,对于做好学生工作以及实现学生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音乐作为小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构成艺术类教学的关键一环,更在提升素质教育实效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应以素质教育的方针为导向,发挥好音乐赏析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鼓励学生探求“真善美”的价值,这样才能将音乐教育的使命落到实处。旨在探究如何有效地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做好音乐赏析教育,为素质教育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音乐;素质教育;教学策略;发展

小学音乐课程的设立旨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全面提高审美能力,激发思维活力。从实际工作来看,小学音乐与其他文化科目一样,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学习,而是承担着素质拓展的重要使命。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音乐赏析教育是意义重大的一部分。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且大部分学生并不具有完整清晰的音乐基础知识,所以其对音乐的理解多来源于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其审美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大量具有价值的音乐作品的熏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想将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目标落到实处,就要做好音乐赏析教学这关键一环。

一、音乐赏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非专业艺术类的小学来说,音乐不是课程板块的主体部分,但却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环。小学音乐教学并不是为了将其受众全部培养为专攻音乐的艺术家,而旨在完成对小学生群体的基础音乐教育。换句话说,其目标就是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拥有赏析、体验、领悟音乐教育内涵的能力。相应地,如果想以提高艺术素养促进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就应关注音乐赏析教学的实效。对于没有系统知识的小学生群体来说,其并不缺少接触优秀音乐作品的机会,而是缺乏有效欣赏其中精妙之处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其音乐教育的领路人,应该将音乐赏析教学放在基础和中心地位,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群体发现更多音乐价值,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感受高雅的艺术情趣。

二、当前音乐赏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教师通常处于中心地位,教学的效果常常依赖于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此教师应发挥引导学生的作用,而非简单的教学,这种要求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就是教师要引领学生形成对音乐赏析的感性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形成审美素养的热情。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教学实践的客观因素的限制,这种引导作用并不明显。其次,小学生年龄小、认知不完善也是开展音乐赏析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要想将音乐赏析的效果落到实处,就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同时,因为部分家长并没有将音乐等艺术课程视为小学的必修课,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程不重视,参与成效较差,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赏析的实践中是给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提出的试题。

三、小学音乐开展音乐赏析教学的策略分析

1.营造艺术氛围,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创作不能脱离一定的时代与历史背景而独立存在,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然蕴含着作者基于特定背景的思考与感悟,这一特点就要求音乐教学不能脱离音乐背景来空谈赏析。小学音乐教师应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将音乐背景融入音乐赏析的实践中。小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与性格特点决定了其很难完全集中精力,对于所要学习的课程总是不能做到聚精会神,这也为小学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小学音乐教师应特别关注,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以及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形成对相应音乐作品的兴趣,使得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以《我的中国心》教学为例,在这一饱含作者爱国心的主旋律音乐作品赏析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故事等形式,述说蕴藏在音乐背后的家国情怀,使得学生投入音乐作品与教师同时营造出来的雄壮背景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也增强了其参与音乐赏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重视音乐作品本身,深入生动讲解素材

绝大多数小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完整的音乐理论教育,加之其年龄尚小,很难对复杂单调的音乐理论形成有效的感性认知,因此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是很难行得通的,这一现实情况要求教师聚焦于音乐作品本身而非过于单调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将音乐作品的播放放在每堂课的开始,对于这些出现在课堂上、之前没有欣赏过的音乐,学生自然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可以吸引其继续探索赏析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这一音乐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进入课堂的过程中就提前播放相应的音乐视频,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各族小朋友载歌载舞的视觉效果,对于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的情境,学生自然有观看和相互讨论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做一些引入式的问答,询问学生在初步观看视频之后的第一感受,例如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或者是否知道某一民族的特定风俗,这样音乐就转化为相对贴近生活的东西,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也为学生的赏析与感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之后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基础能力,做一些简单的理论介绍以及音乐背景的阐述,将音乐知识贯穿到音乐的每一句词、每一段旋律中,让学生能趁热打铁,完成主观印象到思考感悟的转化。除此之外,聚焦于音乐素材本身,教师还应注意将人文情怀以及人格教育贯穿其中,对于音乐背后的教育意义应做到充分挖掘。例如,在学习《新年好》这一相对简单的音乐作品时,不应该仅仅注意学生对于新年的向往与单纯的期待,而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领悟到中华民族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形式的魅力及其背后的家国情怀,当然,这一探索不能脱离小学生本身的水平而过度追求形式。教师可以在鼓励学生表达一些对新年的看法之后,讲述新年这一文化形式的历史及演变,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以往新年与当今学生所接触到的新年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讲解国家发展带来的全社会生活水平的变化,使得學生在一首相对简单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通过聚焦于作品本身,关注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教师可以在音乐赏析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感性认知,使得学生在德育与仁爱的环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升音乐赏析体验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实现对教学单位的普遍性覆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利用的技术资源也相对完善,这为音乐这一需要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展示的课程提供了更多可能。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除了传统的乐器教学及视听唱教学等形式外,还要探索行之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路径。教师可以搜索互联网上优质的音乐资源加以整合,或自己录制部分音频,使学生对于直接接触到的音乐形式拥有更优质的体验,从而促进音乐赏析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具体教学课程为例,在《蜗牛与黄鹂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相关的寓言动画片,动画片中蜗牛和黄鹂鸟充满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对话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在之后播放歌曲的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将这一对话形式代入,从而对于歌词的了解就更加生动直观。动画片与课程音频的结合,为学生的音乐赏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式,而教学意义更能通过直观多样的教学形式得以实现。对于《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一产生于革命时代的红色歌曲,教师如果选用相应的影视片段以及多样的音频形式,就很容易给予学生壮阔、勇敢的革命感受,再加之教师的讲解与教学,学生在理解了革命年代的背景的基础上,更能形成对伟大祖国的感性认知。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再引入课外的相关主题的音乐作品,将红色教育的热情延续下去,使得学生可以在相对有限的音乐课堂中形成对英雄主义以及民族自豪感的无限向往。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为教师综合其他艺术形式提供了新思路。不同的艺术种类虽然在形式上不尽相同,但是其在艺术内涵与人文价值的范畴内具有相通性。教师应充分注重这一点,并利用好多媒体技术这一便利手段。

4.增加互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教师与学生同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因此要想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然离不开两者的有效配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如果只有教师的讲解以及音乐作品的播放,那么课堂就缺少了相应的活力,学生的参与程度低,就很难真正形成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小学音乐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绪的及时把握,避免出现教师在讲而学生在开小差甚至打瞌睡的消极课堂局面。教师应通过丰富互动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这样的教学实践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进行音乐赏析,主动思考音乐背后的意义,即使学生的认知并不一定完善正确,但这样的活力与热情可以极大地促进其审美思维的迸发,教师在随后的讲解中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以《欢腾的那达慕》教学为例,这首民族音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如果仅仅局限于歌词的述说就很难领悟到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针对这种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嘗试以互动为主、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在播放了相关音频之后,教师可以做一些和歌曲相关的提问以及讲述一个引导性的小故事,例如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有在内蒙古大草原旅游的经历,将学生带入与音乐作品同步的时空范围内,随后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舞蹈教学,鼓励学生跟随音乐作品活动起来,从而实现有效的参与。再以《化装舞会》的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可以提前通知学生准备好面具、装饰等相关的道具,并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在之后的教学中带领全班同学融入音乐作品本身的环境中去,使得学生成为音乐作品的“主角”,使得音乐赏析的目标在师生的互动中实现。这样的互动形式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其对音乐作品有独具特点的赏析。

四、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完成启蒙教育、初步形成基本素养与认知的关键阶段,其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不仅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极大的培养作用,更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小学音乐教师发挥好音乐赏析在音乐教学中的中心作用,将自身对音乐的认知与艺术素养融入学生日常欣赏的音乐作品中,鼓励学生将音乐视为重要的精神养料,提升对艺术的认知与思考,才能将素质教育培育完整人格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爱红.“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2-15.

[2]李方圆.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技巧探究[J].黄河之声,2018(16):85.

[3]梁美祝.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8(90):45-47.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