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利文
摘 要:“课内定点,课外铺面”的课外阅读指导是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阅读相关的作品、课中穿插有关的知识、课后推荐同类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后的活动,让它更好地与课内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读有方法,读有目标,读有所得,读有兴趣”,以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课内定点;课外阅读;写作水平
课外阅读首先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应当采取合理的课外阅读指导,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课内定点,课外铺面”的课外阅读,在进行一定的思考与研讨之后,有助于全面提升自主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学生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扩展阅读视野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探究进行课外阅读的意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以及出现这些现象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全面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依然不受重视,并且难以完成课外阅读教学目标,而进行“课内定点,课外铺面”的课外阅读指导是提升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教师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应当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对于增强课外阅读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1.“课内定点,课外铺面”的课外阅读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任务比较重,同时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缺乏一定的耐心,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实施“课内定点,课外铺面”的课外阅读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知识,并高效进行语文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爱好以及善于思考的习惯。
2.“课内定点,课外铺面”的课外阅读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课内定点,课外铺面”的课外阅读指导更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与写作目的,便于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更加全面地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比较难以理解的文章时,学生可以借助课内定点、课外铺面阅读策略,便于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促进学生阅读领悟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
3.“课内定点,课外铺面”的课外阅读指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课内定点,课外铺面”的课外阅读指导,具有帮助学生充实课余时间、增强学生文化素养与文化知识的作用。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为了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成绩,一般会将时间用在记忆与做题上,经常忽视阅读本身的内容,阅读的种类繁多,但是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文章有限,教师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定点,课外铺面”的课外阅读,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底子,奠定情感与审美基础,也是有效地启迪学生的阅读智慧与锻炼才能的有效途径。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病,没有很好地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使“课外”与“课内”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分支。从学生的具体情况看,其主要表现是:
1.从课外读物的体裁范围来看,大部分学生读的读物跟课内阅读教学没有丝毫的联系,大多看的是漫画类书籍,特别是蜡笔小新、流星花园、神话演义小说等,甚至有些学生对言情、刺激性极强的“地摊书籍”也爱不释手,津津乐道。而科技类、社会科学类、百科知识类书籍很少问津。
2.从阅读方式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看书前没有计划,随意性极强,没有目的性。(2)看书时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3)看书后不作读书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
3.从阅读的动机和效果而言,有的学生说:“喜欢看什么就看看,对学习没有什么帮助”;有的说:“课本我看腻了,找本课外书看看,来调剂调剂生活”;有的说:“看书我只注意故事情节,其他内容我也说不清”;有的说:“我根本没时间看书”。可见,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猎奇性和消遣性,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家长希望孩子“念学校里的书”。每当孩子在课余时间拿起课外书阅读时,他们就会说:“不做作业,又看闲书了,它能帮你考学校?半点正业也不务!”可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与家长的意愿相悖。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发展自读能力的教学措施。课堂教学的改革如在游泳池里游泳,水雖浅些,但安全可靠,偶有险情,也救生有方;进行课外阅读的探索如到汪洋大海中去击水,虽然能训练出弄潮好手,但随时可能葬身鱼腹。因此,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轻视课外阅读;只教讲读文,放弃自读文;只学重点语段,堂堂做试题,天天练卷子,周周有考试,月月搞模拟。学生整天泡在作业堆中,量化了“硬件作业”,却挤跑了课外阅读这一“软件作业”。这怎么实施素质教育呢?
2.教师引导得不到位。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却没有告诉学生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样读书,使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失去了方向,即使知道了读什么样的书,也缺乏对书中必要知识的积累和摘录。因此,课外阅读只是为“读”而读,形同虚设。
如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使之更好地与课内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呢?在教学中我做了必要的尝试。
一、课前阅读相关的作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作了新的诠释:“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切不可忘记我们既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语文能力的培养者,又是各种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还应承担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发扬光大的责任,让学生阅读课内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受到古今各种文化的熏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其人文精神。在学习有关历史故事的课文前夕,让学生做些准备性阅读很有必要,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和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如在学习《将相和》之前,我先让学生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有关“蔺相如阻止令缪贤私奔燕国”的故事。让学生在学习《将相和》之前读这个故事很有必要,因为在这个故事中已经初展了蔺相如的智慧和才能,并且使学生了解到,蔺相如是出身寒微的门客。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很讲等级。廉颇出身将门,战无不胜,功无不克。可是后来出身低微的蔺相如在他眼里凭着一张嘴巴就爬到他上面,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上卿,心里难怪不服气。因为《将相和》蔺相如有种“高大全”的形象,而廉颇的形象比较单薄,只是个“斤斤计较的人”,尽管他后来能知错就改,并且在紧要关头也能服从赵王的命令,所以这样评价廉颇是不公平的。
另外在准备讲述这篇课文前夕,我让学生从课外资料中阅读秦国从实行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段历史故事,使学生明白,实行商鞅变法后,秦国政治清明,正在走向强大,并吞其他国家是历代秦王的夙愿,而当时另外的六国,虽然都痛恨秦国,但是内耗太大,统治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享乐上。我布置了一个看似与课文没有关系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读屈原的故事,因为当时六国中最强盛的楚国,为什么最先灭亡?原因是楚怀王的昏庸无能,亲信小人,排挤像屈原这样的忠臣。我还把苏洵写的《过秦论》翻译成白话,打印给学生阅读。并且告诉学生《将相和》这篇课文中发生的故事正是秦王全力攻打楚国的时候。当时秦国一时打不下楚国,而赵国当时在六国中也算是个比较强大的国家,所以秦国暂时无法尽全力进攻赵国。
再者,我还让学生读了《卞和献璧》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和氏璧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难怪秦王千方百计想得到它。
让学生读得多,才可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读的机会多,时间多,学生才会自己去思考、琢磨、查字典、查资料、问同学,才能形成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读得越多,他们头脑中的知识越丰富,阅读能力也越强,从而也越爱学习。
二、课中穿插有关的知识
课程标准谈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两者相辅相成。在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中的“完璧归赵”时,学生读了这个小故事,有学生觉得秦王虽然没怀好意,但是蔺相如这样骗他,也实在太过分。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就让学生读一段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有关秦王接见蔺相如的情节的文章,当学生读到秦王只在偏殿接见赵国使者蔺相如,并且在拿到和氏璧时传给美人看,根本没把赵国使者当一回事,秦国的大臣对秦王高呼万岁,气焰非常嚣张的时候,他们就明白,作为弱国使者的蔺相如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拿回和氏璧。后來的蔺相如在秦王面前表现出的那种与壁共存亡的决心,更加能显示出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形象。
又如在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时,蔺相如有段对手下门客说的话:“大家知道,秦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两个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就要趁机来打我们了。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有那种顾全大局,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宽广的胸怀,同时我们也知道蔺相如说的也是大实话,“渑池之会”赵王不受辱,的确因为蔺相如机智勇敢,敢于斗争。但是我们往往很容易忽略一点,赵王与蔺相如他们能平安归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廉颇带了重兵已经在边界上做好抵御秦兵的准备。廉颇也是一个忠心为国的人,在秦王、赵王渑池之会的前夕,他对赵王说过,万一秦王想挟持赵王做人质,他就扶太子为王,以断秦王的念头,并且在另一方面调兵遣将准备抵御秦兵。讲到这里,为了让学生对廉颇有个比较公正、全面的认识,我就让同学们欣赏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并且给学生插看了个事后的故事。在蔺相如后来因病去世后,由于赵王亲近奸臣,廉颇便受到排挤,回到家乡养老。这时秦国已经消灭了楚国,于是赵国就成了秦国的下一个目标,便大举侵略赵国,在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赵王想起廉颇,想请他回来为国出力,派了个奸臣去探望廉颇,虽然当时廉颇老当益壮,威风不减当年,并且他很想继续为国出力,但是奸臣弄权,导致廉颇报国无门。赵王派了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抵挡秦兵,所以赵国很快灭亡了。穿插这些知识,使学生明白,廉颇也与蔺相如一样,是个不可缺少的了不起的英雄。对于赵国来说,廉颇和蔺相如真的缺一不可。廉颇形象越丰满,不但不会损害蔺相如,反而会使蔺相如的形象更光辉。
学完了此文,学生对这些历史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趁机建议学生系统地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更加全面地欣赏一下这段有趣的历史。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觉得只有让学生有机会完整地欣赏《廉颇蔺相如列传》,才能全面地对人物作出评价,并且向学生推荐司马迁的《史记》,告诉学生司马迁写的《史记》,里面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年里发生的人和事,这里有许多有趣的感人的故事,很值得一看。
三、课后推荐同类故事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
为了鼓励学生多看书,在学完《将相和》后,我对学生说,虽然当时秦国很强大,秦王被世人称为虎豹,但是不怕秦王的并非蔺相如一人,还大有人在,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荆坷刺秦王》中的荆坷。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可以推荐《凡卡》的故事。学了《景阳冈》之后,可以推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根据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例如,低年级学生,学完《丑小鸭》之后,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中、高年级学生,学了《三顾茅庐》,建议大家认真通读《三国演义》,从后面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看,刘备当初的确是慧眼识英雄的。学完了《少年闰土》后,介绍《故乡》。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再者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如学完《小英雄雨来》后,向学生推荐管桦同志的《小英雄雨来》一书;学完《江姐》之后,向学生推荐《在烈火中永生》等。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巩固拓展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我觉得还应该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把从课外读物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老一辈著名作家写的童话、小说,孩子们百读不厌,可见其生命力旺盛。老作家们站在儿童的角度为孩子们范写的记叙文、散文,无论在构思、选材、遣词造句方面都很精致,可以称为精品,是孩子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范例。如老舍的散文《猫》《养花》,冰心创作的《寄小读者》。
教师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全面完善,更要注重阅读教育。学习语言不只是学语言知识,也不只是历练语言能力,要注重情感教育、文化熏陶,从而丰富心灵,培养品德,完善人格结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育人”。尤其当今中国伴随商品化进程,已迈入一个技术化社会,商品意识、科技意识、纯技能意识向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将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如人的生命意义、存在意义严重挑战等问题,因此塑造全面完善的人格,更为紧迫,也难能可贵。
四、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增强了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大量的课外阅读的功用不言而喻,不但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醉心阅读使孩子们得到了回报,阅读大大扩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孩子们以课本为学习写作的范例,从范例中学写作技巧,利用本地湘湖丰厚的文化资源,学习不同文体的创作。
孩子们不仅能熟练写作新课程标准规定应该掌握的文体,而且还乐此不疲地学习写作课本剧、相声、小品、调查报告。
从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萧山日报》“花季雨季”、《都市快报》“我是爱写作的狮子”自由来稿栏目中,刊登我们班26个孩子的文章。在区童谣大赛中和垃圾分类等众多的征文比赛中,王×、李××等六个孩子的征文获得区一等奖。作文在孩子们眼里,是最简单的语文作业。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了写作大王。
孩子们不仅乐此不疲地写作,而且还把自己的课本剧、相声搬上舞台。演自己寫出来的作品,孩子们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展示,能量大爆发。
他们自己做导演,选演员,制作道具。上淘宝网选购演出服。演员不够怎么办?一人多角色,男女反串着演。
所有的节目,除了学校提供的音响设施,家长朋友来帮助化妆、搬桌子、拍摄像以外,其他录音、配音乐、制作舞台PPT、播放录音都是孩子们独立完成的。
前来观看的家长,都被孩子们的能干惊呆了。家长的微信朋友圈一次又一次被孩子们的精彩演出刷屏。
除此以外,孩子们体验了小记者、小导游、小考察员、演讲家等等角色,这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孩子们享受着被认可、被分享、被点赞,这些成功带来的幸福指数,更加促进学生继续向前。
总之,课外阅读需要在课内的基础上进行,并到课后去扩展,使学生课外阅读“读有方法,读有目标,读有所得,读有兴趣”。“课内定点,课外铺面”,两者结合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说的:“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的阅读量达到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