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王奎 吴晓根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既需领导重视、更需全员参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层员工对安全事务的参与度和参与积极性,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安全价值观生根发芽、培育安全文化的必经之路。
在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着力开拓基层员工参与安全事务的途径,是安全文化建设成功的基础。实践中,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建设。
员工安全意识是促进全员参与的基础,安全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安全能力的主要手段。安全培训分为公司组织的集中培训,及员工自主组织的班组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主要问题体现在员工不愿意参加安全培训或是参加培训时注意力不集中,效果差。主要原因在于培训资料枯燥、以文字为主、培训方式单一。
图1 安全培训
大多员工常常觉得事故离自己很遥远,对待安全工作不以为然,对于说教式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感兴趣。因此,在进行员工培训前应做充分准备,多配事故图片、视频、事故案例分析,血淋淋的事故图片,给员工形成感官冲击力。让员工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在某公司进行的一场交通安全培训,通过播放违反交通规则而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视频,现场一幕幕惨烈的景象给员工的心灵带来极大震撼,很多女员工甚至都不敢正眼去看,员工看完之后纷纷表示再不敢违章了。这就达到了宣传教育的效果,对员工的心灵和感官带来极大冲击,相比起对照法规条文简单说教,高下立见。
另外,班组员工自主安全培训也是提升员工安全意识的一个有效手段。由员工在网上搜集与本班组、本岗位安全相关的事故案例素材,在每周班组安全会议上进行分享、讲解。员工在收集素材、案例过程中,属于主动学习的过程,可以加深对于安全的理解,效果要远远高于被动接受式学习。为激励员工,可以给予负责讲解的员工一定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制定安全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促进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一线员工作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者、具体落实者,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现场安全装置的合理性、操作便利性最具发言权。因此,应该集思广益、广泛吸收采纳一线员工合理化改进建议。针对应用效果较好的建议给予适当物质、精神激励。为了便于员工合理化建议的提出,应建立相应安全合理化建议制度,为员工参与建立畅通途径。
图2 使用烟雾弹增强应急演练效果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事故调查中,企业内部事故调查组通常由相关部门经理、主管、工程师组成,包括生产部、设备维修部、安全部、工艺部等,一般不将一线员工纳入到事故调查组中。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因此在事故原因调查过程中,由于担心自己部门工作未做好而被领导批评、处罚,往往会选择性忽略掉一些关键细节,使得调查得出的结论、根本原因与实际不符,相应的整改措施就不能对症下药,不能从根源上消除事故隐患。
因此,事故调查过程中,一定要通过访谈当事人、找到当班员工,了解到最真实的事发时一手信息;并且在制定整改措施时,应该征询员工意见,如操作便利性、可行性,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有无更好的整改措施等。因为,如果制定的措施不具备操作便利性,就加大了员工违章操作的概率;另外,员工参与到整改措施的制定过程中、意见被征询采纳同时,会增加员工的成就感、获得感,在日后整改措施落实过程中,会更加积极主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设备发生机械伤人事故后,需要增加防护罩等安全装置来保护员工,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但是为了员工安全着想,公司管理层一致认为很值得。然而,员工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将机械防护罩偷偷取下,因为他们觉得装了防护罩后操作不方便。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一线员工参与事故调查、参与制定整改措施的重要性,这能够更好地让员工明白安全装置的目的、重要性,以便让他们能够打心底里认可、接受,让他们明白所有安全工作他们是最大的受益人。
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的试金石,是员工掌握应急处置技能的重要手段。在应急演练前,应组织员工观看事故警示视频,让他们了解发生事故后会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事故案例的学习,真切感受到事故无情,明白应急演练的重要性。
同时,要做充足准备,使演练尽量接近于真实。如在火灾演练时,主要出入口放置烟雾弹、模拟真实火灾效果,更能够渲染紧张氛围、构建更接近真实的事故场景。在演练结束后,组织员工进行灭火器、消防栓使用训练,增加互动性。
根据杜邦公司统计,96%的事故是由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因此,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防范事故的关键因素。
在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或修改时,应征询一线员工意见。通常安全操作规程是由工程师制定,员工只是负责执行。如不征求一线员工意见,安全操作规程中有些条款、措施不是很具体,甚至是很难执行,却很难被发现。因此,应该组织一线员工参与安全操作规程制定,集思广益,以便制度更好地落地。同时,员工在参与过程中会获得认同感、成就感,会更主动地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员工既是企业的一员,更是家庭的支柱。家人的关爱、安全提醒也非常重要,有利于员工安全习惯的养成。因此,定期组织员工安全家庭日,有助于促进员工良好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员工家属走进厂区,感受工厂的安全文化、安全氛围。活动过程中穿插一定的培训视频、发放安全宣传单、安全守护承诺签名等安全项目。这样,使得员工家属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与能力。员工家属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员工安全,形成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安全局面。
在安全隐患排查中,往往是由安全员一个人进行。这有很大局限性,因为安全员不会24小时在现场;即使在现场时,也不能在同一时间照看到工厂所有机器、设备、员工。因此,推动自查自改工作就显得非常必要。
自查自改工作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班组长要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严格监督班组员工按要求规范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并且检查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完好、有效,发现异常及时停止作业活动,安排人员维修,安全设备设施维修好前禁止人员继续作业。
第二,班组员工要落实开班前点检制度。在启动设备前,应先对设备进行检查,查看安全装置是否正常工作,在生产前或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立即停止生产并向上级报告。
综上所述,促进安全管理全员参与有很多种形式,企业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种或多种方式结合促进全员参与。
在促进员工参与安全工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因此,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度保障,以及快速响应。
在安全管理初级阶段,很多时候现场主管大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在潜意识中通常并不希望员工过多参与,因为如果员工反馈所在班组、岗位上存在的安全问题,对于公司固然是好事,但是对于班组主管而言,就要后续跟踪、改善,产生很多“额外”工作。所以,这就需要从制度、员工、班组、部门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立有效机制,使得一线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既能够让员工得到实惠,也能够对班组考核、主管绩效考核有益,实现多方共赢。
如果员工反馈、提交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响应与回复,则会打消员工积极性,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员工不愿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因此,要对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担忧、反映的问题作出快速反应,并通过员工大会、公告栏、口头沟通等多种形式予以及时反馈。这样会增加员工的成就感、认同感、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员工参与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