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旭,景璐璐
(上海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在临床中,用针穿刺血管后进行药物注射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医疗手段。如今医用针注射被应用在许多注射手段中,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针进入生物组织后,由于血管壁受到针的挤压,会发生较大变形,从而可能会发生出血的风险[1-2]。
由于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类似生物组织材料的力学性质,PVC溶胶材料广泛应用于针刺实验及活检手术模拟器中。PVC溶胶材料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多模态模拟组织材料。该材料是一种透明胶体状的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与其他生物高分子材料相比,PVC溶胶材料稳定性高,能够抵抗细菌侵袭,便于长期使用和保存[3-4]。
本研究使用PVC溶胶材料制成人造血管模型进行静脉穿刺的模拟实验,测量针在行进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并对针进入人造血管模型的视频逐帧处理,比对分析针在不同速度下的受力和血管变形量[5]。
采用PVC制作人造血管,PVC溶胶材料的制作方法是将PVC液体塑料(PVC树脂悬浊液和其塑化剂的混合液)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冷却固化。在加热温度下PVC树脂与其塑化剂发生反应。当反应完成后,混合液从乳白色液体变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并且粘度增大。当混合液变成完全透明后,停止加热并使其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透明的胶状固体。为了使针管刺入PVC溶胶材料时受到的摩擦力与在人体组织中受到的摩擦力更接近,本研究在PVC溶胶中加入矿物油作为润滑剂,提高PVC溶胶材料与人体组织的相似性。
穿刺针选用0Cr17Ni12Mo2不锈钢针,钢针外径为0.56 mm,内径为0.41 mm。在针尖部磨出单个斜面,进针方向与血管夹角为45°。
共进行了4组试验,分别是:
(1)在针尖斜面向上的情况下(见图1),以100 mm/min的速度进入生物组织。
图1 血管壁变形示意图
(2)在针尖斜面向上的情况下,以50 mm/min的速度进入生物组织。
(3)在针尖斜面向下的情况下(见图2),以50 mm/min的速度进入生物组织。
(4)在针尖斜面向下的情况下,以100 mm/min的速度进入生物组织。
图中虚线为血管壁变形前的位置,D是针的直径,Ls是血管上壁变形量,Lx是血管下壁变形量。
图2 血管变壁形示意图
可以根据图3针进入人造血管模型位移-应力关系,分析针进入血管的过程。
图3 针尖斜面朝上位移-受力关系图
Fig3Therelationshipbetweendisplacementandstressonthebevelupofneedle
第Ⅰ阶段,针以恒定速度挤压血管上壁,造成血管变形,同时针所受到的力不断上升,当刺破血管上壁时受力达到峰值,此后针尖继续往前,受力下降,形成波峰;
第Ⅱ阶段,针尖以恒定速度挤压血管下壁,使血管下壁变形加大,同时受力不断上升,形成波谷,当针尖刺破血管下壁的同时,受力又一次达到峰值,针尖继续向前,受力开始下降,形成波峰;
第Ⅲ阶段,针完全刺破血管壁后,针尖继续以恒定速度前进,受力趋于平稳,当速度反向时,受力急剧下降并接近于零;
第Ⅳ阶段,针开始退出血管,受力又继续增大,形成波谷[6-7]。
分别取4组对比试验中,针刺破血管上壁前一帧的图进行测量。实验中所使用的针直径相同,所取图中测量的钢针外直径D也相同,D与钢针的实际外直径0.56 mm成确定比例,从而可由图中测量的血管变形量,计算出实际血管变形量的具体数值。分别对比4组试验中,血管上壁的变形量Ls和血管下壁的变形量Lx,绘制成柱状图,见图4、图5。
图4 血管上壁变形量对比图
可以从图4中看出,当针移动速度不变时,针尖斜面向下比针尖斜面向上,会造成更大的血管上壁变形;当针尖斜面朝向不变时,针移动速度更快时,造成的血管上壁变形较小;针尖朝向的改变比针移动速度的改变,对血管上壁变形的影响更大。
图5 血管下壁变形量对比图
分析血管下壁变形量对比图,可以得出和血管上壁变形量的相似结论。
在针尖斜面向上的情况下,针分别以100 mm/min和50 mm/min的速度进入生物组织血管,得到应力-位移曲线图,见图6。其中针的速度为100 mm/min的是红色曲线,针的速度为50 mm/min的为绿色曲线。
图6 针尖斜面朝上速度差异对比图
Fig6Comparisonofthespeeddifferenceonthebevelupofneedle
从上图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在针开始接触血管到退出血管的过程中,红色曲线都在绿色曲线上方。所以针移动速度增快,针所受到的力也会增大。
物质的线粘弹性介于线弹性与理想粘性之间,因而可以用模型来表示和描述。这些力学模型由离散的弹性元件与粘性元件,即弹簧和阻尼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首先我们将人造血管模型看成一个粘弹性体,常用来描述粘弹性材料特性的模型有开尔文模型和麦克斯韦模型[8-9]。基于两者结构的基本特性可知,用开尔文模型来描述材料力学特性时,该模型能够表现材料的蠕变特性,然而材料的应力松弛现象却无法体现,麦克斯韦模型则与其相反。由于血管在人体内主要承受血液以及组织液所引起的压力,因此,在血管变形过程中,蠕变过程占主导地位。所以,用开尔文模型来描述血管的本构模型更为合适[10-12]。
开尔文模型由弹簧和阻尼器并联而成,见图7。
图7 开尔文模型示意图
弹性元件可以表示为:
σ=Eε
(1)
粘性元件可以表示为:
(2)
两个元件的应变都等于模型的总应变,而模型的总应力为两元件应力之和,为:
σ=σ1+σ2
(3)
将式(1)和式(2)代入式(3)中可得,开尔文模型本构方程为:
(4)
σ=Eε+ηv
(5)
由式(5)可以看出当速度变大时,应力也随之变大。从而验证图6中针以100 mm/min的速度进入血管,所受到的力要大于针以50 mm/min的速度进入血管所受到的力[13]。
我们使用断裂力学来分析针穿刺血管所产生的断裂力。假设针和血管壁之间接触区域的压力是恒定的,可以得出:
(6)
其中P是压力,A是接触面积,接触力Fj与应力σ之间成正比。可以得出当速度增加时,可以减少接触区域。
K是血管壁的应力集中系数,它反映了应力集中的程度,是一个大于1的系数[14]。当应力和应变在针即将刺穿血管壁地方的周围集中得足够大时,血管壁就会被刺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血管产生的断裂力Fd与应力集中系数K成反比,与接触面积大小A成正比:
(7)
即可以得到:
v1>v2→Fd(v1) (8) 针尖斜面向下,增加了针尖与血管的接触面积,使血管变形增大(见图3、图4),同时增加了血管的断裂力。由式(8)也可以看出当速度增大时,断裂力会随之减小,同时也验证了图3、图4中针进入血管的速度越快,所造成的血管变形越小。 通过对针尖斜面以不同朝向穿刺血管图片的对比,可以十分明显的发现,针尖斜面向上穿刺血管造成的血管壁变形更小,同时针尖斜面向下会使针尖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增大,造成断裂力变大[15]。 通过对针以不同速度穿刺血管的实验和数学分析,可以得出,针以更快的速度刺穿血管壁,可以造成更小的断裂力,从而减少血管壁的损伤。 当护士为患者进行针管注射时,可以采用针尖斜面向上的方式,以更快的速度刺穿血管的方式,来减少注射为患者带来的疼痛和风险。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