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感培养

2019-04-19 12:14梁国香
新课程·中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标点语感想象

梁国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人于感知语言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顿悟的心理体验。强烈的、敏锐的、深刻的语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培养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徜徉于美什佳文中,陶冶性情。然而,中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淡漠迟钝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种种状况呢?以下是我浅显见解,愿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换词比较,字斟句酌,推敲炼字择语

字词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从表情达意的角度看,语言无高下之分,妍媸之别。我们可以通过换词比较,有一双“平字风奇,常字风险,陈字风新,朴字风色”的慧眼,选择总关情的一字一词品赏。

《桂花雨》一课中教师可抓住“浸”有意识培养学生对文字的表层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感知能力。

1.读句子“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说说句中哪个词用得好,聚焦“浸”。

3.查字典解“浸”原意应为:“用水泡某种物体”。

4.联系上下文“浸”应是用什么泡什么?泡了多长时间?为什么会如此长久?读句可理解为用桂花香泡人,泡了全年。

5.“浸”还可换什么词?“泡”“沉”“融”。

6.换词朗读,想象“浸”“泡”“沉”“融”于香气中的情景,反复玩味,“浸”又融注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各抒己见,不难体会到:“浸”准确生动地描述了桂花香气四溢,沁人心脾,随桂花食品已与人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反映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挚爱,令人回味无穷。

二、甄别句式优劣

不同句式用来表达同一意思,在表达效果上有高下之分。佳作的语言必然具有动人的旋律,给人以抑扬多变,情势相济和悦耳的音韵之美。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步步深入作者感悟情感变化和韵律语气变化,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

《壮丽的青春》堪称韵律美一绝。全文无一词不秀,无一句不美。长短句巧妙搭配,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而又雄壮豪迈的氛围,读来无不豪情满怀。如何把这种美传递给学生呢?

1.教师感情充沛地范读,或听录音,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抑扬顿挫,力争能感染学生。

2.让学生试读重点段落:峡谷美景,列车逼近,马不动等情景。与教师、优生的朗读比较,说说应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感受韵律之美。

3.修改原句后比较读。如:

(原句)50米,马不动!40米,马不动!30米,马还是不动!(改句)火车越来越近,马纹丝不动。

通过比较,学生联系上下文就会感悟到:原句以数字显示列车的逼近,三个马不动加感叹号,展现危急的状况。迫在眉睫的情势不言而喻,三组看似相似的句子一点也不觉得繁琐,反给以语意畅达之感,创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气氛,给人以心灵的震颤。

三、联想想象,品味辞格创意

修辞手法的认识一旦脱离了语境,就显得枯瘦干瘪,变成了纯知识的例证,把课文化解为一一对应,无非此句为比喻,彼句为拟人,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则消尽了语言的独特魅力,破坏了语言创造出的蕴涵丰厚的美感形象和意境,应引导学生将修辞置于特定语境中来想象和联想,品味其创意。

《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中欢笑着”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会令人感到莫名其妙,不能理解。激发想象,联系实际生活,在语感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产生丰富多彩的感受。

1.先读全文,领会作者借杨梅抒发热爱故乡的感情。

2.再有感情地读第一段,谈这句好在哪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杨梅树比作人来写,形象、生动,招人喜爱。

3.激发联想和想象。由“贪婪地吮吸”联想已饥渴难耐的婴儿在吮吸母乳时,那种天真而不加任何掩饰的贪吃样子。由“伸展”联想摆脱束缚后的舒畅和轻松。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边读边想象:春雨中的杨梅树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在母亲轻柔的抚摸和温暖的怀抱里,饱吸甘甜的乳汁时那种迫切的动作和欢快舒畅的情绪。

这样,学生会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那种酣畅淋漓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的动人情境,使言语描述经过每个学生在脑中调整、加工、重组之后再造形象,带上了人的个性化生命特征。

四、探究标点意趣

标点符号在文章中享有同文字同样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具有在某些场合往往具有文字又难以越俎代庖的作用,细究起来各种标点在文中却能积极参与情感的表达。对标点这一特殊语言形式的指认和理解也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黄继光》中“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句中“……”值得玩味。可联系上文,弄清黄继光是在失去战友,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枪林弹雨中向前爬的,从而感受到黄继光忍受着失去战友的悲痛、自身的伤痛,躲避着敌人的枪弹,艰难地前进,充分体现了他顽强的意志,没有对祖国忠诚的爱,没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很难做到这一点。一个小小的省略号表达了难以言传的含意。

五、多媒体演示,领悟意境诗情

运用电教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特点,可敏锐地捕捉文中细腻的情趣,领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思,进而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是阅读活动的一种较高境界。一般来说寄情于事,寄情于景,于物的课文手法较为含蓄,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可先演示据诗意创作的Flash动画,同时播放含有乌鸦叫声,寒山寺钟声的音乐,边看边听,定下感情基调,再找出“愁”字,然后理解怎样看出诗人是忧愁的?联系动画,诗人看见月亮下去了,听到乌鸦凄鸣,客居他乡,肯定倍感忧愁,再加上渔船灯火忽明忽暗,江边枫树隐隐约约,夜半钟声悠悠传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景蕴含诗人情,一个“愁”字写出了沦落天涯人的无限愁苦。若不深入其境,就很难把握情感意蕴与作者产生共鸣。

总之,语言只有从那些普通的词说,句法修辞、标点中去探寻它们神妙的光彩,奇异的芬芳,动人的声响,迷人的韵致,才能感受到真,享受到美,進而自己也学会运用普通的词法、句法、修辞、标点去表达独特深刻的知觉反应,情感态度和联想体验。

猜你喜欢
标点语感想象
标点可有可无吗
快乐的想象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小小标点真厉害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有趣的标点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