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藏书建设研究

2019-04-19 08:51于宗梅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3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

于宗梅

摘要:在信息化环境下,不少领域出现了变革,图书馆藏书从实体化向数字化转变就是鲜明的例子,这个转变极为重大,对图书馆也是一项挑战。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技术给图书馆藏书建设带来的影响,然后总结了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藏书建设

引言:

藏书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而图书馆藏书建设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品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覆盖全球的信息化网络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新的网络环境必将给图书馆藏书建设带来深刻影响。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高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水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图书馆和网络环境的关系

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发展所受到的影响是深刻并且广泛的,传统图书馆藏书需要占据大量的空间,而使用信息化技术来储藏图书馆资源,则突破了图书馆的空间限制,将资源扩展到整个网络,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馆藏资源,而读者获取这些资源也更加方便快捷。

网络环境还增加了图书馆藏书服务的多样性,例如图书馆之间可以共享资源,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向读者传递文献等。图书馆也可以从电子期刊数据库、论坛等收集可用的信息,以信息聚合的形式向读者提供服。高校图书馆则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BBS系统,收集和发布各类信息,让图书馆网络平台成为信息聚集的场所。

二、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影响分析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而对藏书建设产生的影响更加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了图书馆的资源结构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特征,互联网上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和资源服务的机构,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其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和资源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往人们从图书馆借阅图书,实际上具有一种“所有权”的属性,而人们在网上获取图书信息,虽然不再具备这种属性,但是信息资源仍然具有可利用属性。对于读者来说,他们借阅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资源,而无论是在网络上获取,还是到图书馆借阅,得到的信息资源是没有区别的。在这个基础上,读者更加注重获取资源的便捷性,当图书馆距离自己较远时,大部分读者都倾向于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也需要转型,馆藏图书至关重要,网络资源建设也同样不容忽视。并且网络资源更加丰富,获取也更加方便,将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影响了资源的获取方式

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的传统形式,主要是交换、购买捐赠等,文献进入馆藏后,图书馆就有了文献的永久使用权和所有权。但是在网络环境下,资源的获取方式产生了变化,由于网络资源不具有实体化的形式,因此图书馆获得的信息资源往往是获得了信息资源的使用权。因此,图书馆需要专业的计算机设备和技术人员,才能实现获取、分享网络信息资源。

(三)影响图书馆馆藏质量

对传统图书馆馆藏的评价,重点在于文献本身,例如图书利用率等,而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馆藏质量的评价,不能仅仅看其在图书馆中的实际地位,还要看资源能否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使用和关注。读者不仅关注资源的质量,更关注能否更加准确和及时的获取资源,也就是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受到检索质量的影响更大。

(四)影响馆藏资源的保障模式

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一份文献电子化后并上传到网络上,其他图书馆的读者也可以使用这些信息资源,因此如果其他图书馆再对这些文献进行加工,显然就是多余的。这就要求不同地区的图书馆互相协助,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浪费和冗余工作。图书馆应该抛弃传统资源服务自给自足的模式,认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图书馆资源网络的一部分,结合自身特点创建特色化馆藏资源,为图书馆读者提供差异化服务。

(五)对图书馆运营成本的影响

购书经费紧张是近年来图书馆普遍面临的問题,由于不少图书馆的文献都重复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图书馆之间的协调性和共享性并未发挥出来。为了满足读者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图书馆要同时收录常见的文献资源和稀少的文献资源。对于图书馆来说,购置文献占据经费的一大部分,但最近图书价格呈现不断上涨的状态。而网络环境的出现则有效改善了这一问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改变传统图书馆自给自足、各自为政的状态,积极开展联合采购、联机编目等工作,尽力提高资金和人力的使用效率。这样不仅便于读者从网络上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还能用有限的经费购置更多有特色或者稀有的文献资源,降低了图书馆的运营成本,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三、加强网络环境下藏书建设的措施分析

(一)要有科学的藏书观念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不能固步自封,幻想能够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去换取更高水平的信息资源服务。物理的实体馆藏是有限的,而运用网络技术进行馆藏建设可以突破空间限制,对于馆藏资源的收录也要放眼全球,努力获得网络资源的使用权,将网络资源转化为馆藏,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和全面的信息服务。但是网络资源并不能取代实体资源,因为馆藏是一手资源,而网络资源则多为二手资源,能否转化为馆藏资源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商榷,其资源价值显然也是比较有限的。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也要改革藏书观念,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资源管理,新购入的设备要满足图书馆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馆藏建设仍然是图书馆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馆藏资源和信息资源相辅相成,是馆藏建设的新形势。

(二)建立有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

网络环境下的馆藏资源应该更加丰富和全面,而不同图书馆结合本地区特色建立馆藏资源体系也非常重要。虽然在网络环境下不同地区的图书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源服务是千篇一律的,有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将极大的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质量。例如内蒙古农业大学就结合内蒙古多风沙的环境特点,建设了以农林业、畜牧业为核心的资源数据库;内蒙古医学院则结合蒙医特色,建设了以蒙医蒙药为核心的资源数据库。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不仅让图书馆信息服务更加多样化,更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了信息依据。

(三)提高经费利用效率

我国图书馆馆藏建设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资金利用效率低、图书馆馆藏资源重复等问题,特别是资金利用分散,不同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程度低,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比较盲目,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对于这个问题,图书馆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资源共享意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更高效率的文献采集,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硬件设备和软件建设,例如引进高质量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图书馆文献管理软件、数据库软件等。

(四)加强图书馆人才建设

以图书借阅为主的传统图书馆服务,已经很难满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需求,在服务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情况下,人才建设始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图书馆应该建立一支有素质、有技术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引进档案管理、图书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优秀人才,为图书馆人才建设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给图书馆藏书建设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传统信息服务已经滞后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工具,制定更加先进的发展对策,是推动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武伟,张杰. 网络环境下中专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浅析[J]. 长江丛刊,2017(35):282-282.

[2]孙婷. 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及评价[J]. 信息记录材料,2017,18(9):119-121.

[3]夏苗苗,张新明. 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员工作职能的转变[J]. 现代商贸工业,2017(33):70-71.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图书馆)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