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晋
每年高考的最后几个月都是题海无涯苦作舟的最后冲刺的日子,5月,成为无数学子的黑色日子,但5月,也是成就梦想的最后一搏。英语课上,又是一大张卷子需要去做!而历来让学生甚至老师头疼的英语阅读理解仍然像炸药一样,随时等待着被引爆火引。我们需要主动出击,为自己的梦想加一点鲜活的色彩!那么,就从英语阅读开始吧,我们要破解阅读难点的密码!
数个夜晚不断翻阅资料,十几本曾经的高三教案被我翻了个遍,线索逐渐在黑夜的流逝中清晰起来,连夜写好了教案。当我把充满严密逻辑的《高考阅读理解技巧之——“断章取义”做阅读》的方案拟定之后,觉得自己终于跨出了重要的一步。在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往往来源于语文课上老师讲解的做题技巧。经验丰富的老师总是告诉学生:我们可以有多种方法进行解题,但最大多数使用的有两种方法:
第一,Passage—Question—Passage。即先快速浏览全文,掌握大意;然后仔细审题,分析比较选项;最后带着问题复读,捕捉关键信息,解答问题。这种先看文章,后看问题,再通过阅读文章来解答问题的做题方式是考生常用的按部就班的阅读方式。其特点是有利于考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态度。但采用这种阅读方式的考生往往阅读速度较慢,因此难以在阅读时积极主动地预测文章内容。
第二,Question—Passage—Question。即先将问题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最后答题。其特点是针对性强,节省答题时间,比较适用于解答事实性和细节性的问题,但是解答主旨性和推断性问题的效果不明显。
两种不同方式的采用因人而异,无优劣之分。当然,题型不同,解题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于是学生开始困惑,到底看似截然不同的两种做题顺序,究竟哪种更奏效?什么情况下会用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我在多年教学经验中发现:学生做阅读理解的困惑往往是觉得单词量大、理解困难,5篇阅读文章的超大容量让人困扰;况且长句的高难度测试更增添了解题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就一个感觉:怕!如果这个心理的噩梦不根除,美好的梦想永远照不进现实。
如何尽可能减少阅读量,进行有效阅读?即,考什么读什么,没考到的文字可否不读?如何能尽量避免遇见更多的生词,减少文字挫折?如何保持长效的兴奋状态,集中精力做阅读?
思考中,我们不禁开始关注现实。通过对高考题型等信息的分析,我发现:近些年英语阅读的特点是几乎不出现需要综合跨段的信息情况。推理判断题和事实细节题是阅读理解的重头部分,共约占阅讀理解题的64%。其中,推理判断题为重中之重,平均每年约占39%。这是因为近几年阅读理解题加大了对语篇结构的把握及对深层次信息理解的考查力度,着重检测考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侧重考查考生根据语境提示,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着重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与要求。
当我们在探索高考解题技巧时,我们的思路应明朗,即: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办?如果说“考什么”和“怎么考”都是“知彼”;那么“怎么办”就是“知己”,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所谓“考什么”就是要了解《考试大纲》对高考阅读理解的要求,即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根据这几个要求,我们发现阅读理解的题型可以分为主旨大意题;词义猜测题;推理判断题;细节理解题。既然题型不止一种,我们能否探测出一种通用的办法来统一解答,只是在不同题型上用小小的变术来解决不同的题型。于是我最终通过自己的多次演练与尝试,总结出了做阅读的有效办法——“断章取义”阅读法。在中文里,“断章取义”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而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我们恰恰就是要通过直接运用(Q—P—Q)的方法,即阅读题干与选项,弄清中心意思—分析试题类型—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阅读法的特点是即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又避免了通读全文到处碰壁的尴尬,而是就题解题,问什么读什么。
当我在教学改革课堂上以2015年英语高考重庆卷的A篇阅读理解题目为例,详细介绍了此法的具体运用并把题目做完后,学生都惊叹了,因为在解题技巧的反思中我们发现:(1)做完这篇文段题目,我们并没有进行全文通读,凡是题目没有涉及的段落,我们都大胆地舍弃了;(2)正因为少读了一些次要文段,学生也幸运地逃过了好几个不认识的单词,现在想来,题目又不考,这么长的一串生词即使费劲气力估计也是捉摸不透的,这样的一个生词陷阱岂不就被我们识破了?最终在和学生一起不断挖掘此法优点的同时,我们又对2009年全国卷2进行了尝试,结果方法仍然奏效。学生开始来劲了,通过第一遍的实践出真知,到第二遍的巩固性的再试;最后到自己选题试用,大家无不尝到了破解困惑的畅快。
以生为本,就是要关注学生切实的需要,“减负”是要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小的压力下,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知识结构要更为科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要更为合理。这才是“减负”的真正目的,而绝非肤浅的理解为只是为学生松绑,让学生舒服一些。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学。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在思考中激活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由“厌学”向“爱学”转变,由“怕学”向“想学”转变,而且要“学有所成”。只有学生爱学好学乐学了,教育只有以生为本,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的素质教育目的。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