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帅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任务群“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指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文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初高中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初中和高中教学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初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整体性和过渡性,导致许多学生在步入高中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言文学习困难现象。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高中语文学习中,将初步探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相关建议,以期对初高中文言文阅读衔接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衔接;文言文;阅读教学;初高中
一、衔接的意义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初高中文言文衔接工作,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整个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整体进程。
二、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考核要求相对简单,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但高中阶段要求“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现代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高中文言文考核更倾向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课程标准的不同是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断层”出现的一个原因。
1.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学习方式方面,部分学生缺乏自学能力,更多的是被动学习,而高中文言文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认知方面,初中学生的感知和观察能力与高中学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记忆方式方面,初中生更依赖具体的材料,缺乏规律性、逻辑性、深刻性的理性思维。在心理准备方面,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口语交流还是书面表达都很少使用文言文,学习起来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求知欲较低。
2.教师方面的问题
(1)初中教师方面的问题
迫于中考的压力,初中教师文言文教学的功利性很强,文言文教学以背诵重点篇目、翻译重点词句为主,而文言文的相关语法知识因为考试并不做考查,基本上被忽视了。初中教师多侧重讲解文章的脉络、作者表达的情感、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文本带来的启示等。
(2)高中教师方面的问题
高中教师更注重知识的讲解和迁移,很少有细致的串讲,同一知识点也缺少反复练习的过程。高中文言文有很多的语言现象需要整理归纳,但高中教师在这点上更多的是让学生自行整理归纳。因此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地强化学过的文言知识,学生就很难记得扎实,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部分教师从高三循环到高一,习惯了高三学生在翻译、做题等方面较为顺畅的文言文学习节奏,就很可能将这种高三节奏带到高一学生身上。要么是高估学生的文言语法知识基础,重点不突出,讲解中一带而过;要么是对学生要求较为苛刻,简单处理衔接阶段的学习,将文言基础知识直接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还有一个关于教师的重要因素,就是很多高中和初中的语文教师互相没有教过对方学段的課,也不清楚对方学段的文言文课程,从而加剧了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
现象。
三、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方法
课程标准应具有连贯性,考试标准应更具协调性。
初高中学生思维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别,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分析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高一文言文教学选择的内容、方法,安排的时间、进度等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适合并促进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在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体系,使两个学段的文言文教学目标具有渐进性和连贯性,保证相互衔接过程中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在学生方面,学生首先要转变学习方式,树立自学意识。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步骤地、有计划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其次,学生要养成自学的学习习惯,由教师的督促引导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同时,在夯实课内文言文基础后,要积极主动地向课外文言文阅读延伸,提高课内知识应用到课外实际中的能力,加快文言文衔接学习的过渡。
在教师方面,初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树立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意识。初中教师应该弱化教学的功利性,向学生讲解相关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夯实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教师应该了解掌握高一新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制定出符合高一新生的文言文过渡的衔接课。
针对初高中两个学段单独循环的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跨学段的教研活动,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让初高中语文教师实行教学大循环,将学段衔接之间“断层”所带来的诸多问题降到最低。
总之,初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衔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初高中语文教师协调配合,才能够使学生顺利克服文言文学习的困难,打好高中文言文基础,为将来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