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芳
摘 要: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都在努力开展体验式的歌唱教学,在体验的过程中完成知识技能的训练,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过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了在初中歌唱教学中构建有效完整情感体验的课堂,可从启情、寄情、移情、抒情四个方面设计教学,将情感显性或隐性渗透于整堂课中。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的同时,塑造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关键词:情感体验;歌唱;渗透;完整
构建体验式的初中音乐课堂,是将知识与技能渗透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新课标倡导下的以人为本、和谐、自然的新课堂;是促进学生释放自由,热爱音乐的快乐教育理念;是形成朴实、高效音乐课堂的核心内容。反观初中歌唱教学,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力气在音准、节奏、技巧的训练上,而教唱环节始终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唱歌”的状态。心理学表明,单调机械的重復,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容易受到抑制。优化歌唱教学——“情感渗透”是关键,不足之处在于缺乏过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下面就以人音版八年级下册中《打支山歌过横排》一课来解读。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情感的引入可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显性体验,另一种是隐性渗透,具体设计和方法如下。
一、启情于境,融情于声
1.启情于境——优化课堂导入
启情于境,触景生情。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在于从音乐的角度“动之以情,感知以心”的形象化教育方式,在此过程中需要一些方法,或想象或联想。一次成功的导入应在简短的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情感和情绪激发,达到情境交融的课堂氛围。
2.融情于声——隐藏发声练习
著名合唱指挥家杨鸿年老师在他的教学中从未有单纯的音符和旋律存在,就算发声练习也不会听到简单的“mi mi mi ma ma ma”,而是以有趣的模仿或直接带领学生进入作品,可见他对音乐体验中情感获得的重视。如何引导情声交融,以下面的片段为例:
片段(1)
播放歌头“哎呀嘞……哎……”(再听一遍)
师:下面请同学们也来模仿一下喊山!(反复)
师:假如我们在大山深处这样大喊一声,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生:回声。
游戏中注意回声的特点——声音的力度和重叠性。
师:好,我想再问同学们,假如山与山之间隔得很近,回声又有怎样的效果呢?
生:回声会回来得快一点。(继续练习轮唱的效果)
二、寄情于听,融情于感
寄情于听,融情于感。由听而感,两者可融为一体,但重点在于前者,听的方式有很多种,歌唱教学包含了欣赏,只有完整聆听才能更好地演唱,帮助学生获得歌曲的情感体验,本课我以歌曲的背景及历史意义作了一个巧妙的铺设。
片段(2)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游戏中一直反复这一声“哎呀嘞……”其实是我们今天新歌学唱的重点和线索,它不仅是来自大山里的声音,更是来自历史的回声,下面就请同学们寻着这一声“哎呀嘞……”一起走进历史,来到江西这片红色根据地……
播放视频
师介绍兴国山歌: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那硝烟弥漫的战火岁月里,我们又听到了那声“哎呀嘞……哎……”,它曾经被誉为战斗的号角,伴随着红军战士一次次革命的胜利……
以上教学片断设计的关键,在情感引领上作为铺垫,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将作品推向了一个高度再次聆听,为学唱奠定基础,使歌唱教学水到渠成。
三、移情于动,动情而唱
1.移情于动——体态律动的有效运用
自从2016年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接触到了来自世界三大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最新的教学理念,教育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以情为本和以用为本”,用体态律动的方法构建起“体验—表达”之间的桥梁。
2.动情而唱——情感的释放
动情而唱是情感本能的释放。比起掌握很多唱歌的方法和技巧,有感情地投入演唱才能抓住别人的心。若教师给予正确的引领,发自内心的歌声才是最美的!本课的歌唱教学,我更注重他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有感而唱,将情感的引领始终放在第一位。
四、抒情于心,创新于行
情感的抒发来自内心深处的感悟,有感而发是创作的最佳灵感来源,抓住学生的思维发展,鼓励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基础上,有创新的精神,这也正是对歌唱教学的锦上添花。在原曲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歌曲进行改编和创作可碰撞出更多的音乐火花。
片段(3)
创编
主题:唱唱现在的新生活。
分小组进行,请各小组代表把创作的歌曲演唱。
创编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山歌的创作特点以及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创作意识。
本课的创编还是从情感出发,但不能将主题停留在革命战争年代,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要将“兴国山歌”的历史意义升华,歌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教育。因此,创编的过程也是情感思想的提升和教育。
以上这节课情感的体验归纳为启情、寄情、移情、抒情四个环节。在体验式的歌唱教学中,不能将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从歌曲中剥离出来,应给予学生完整的情感体验。让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学习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塑造他们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许洪帅.论“每课一曲”,基于顺序性音乐教学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5(8):4-9.
[2]胡雪,刘海波.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J].中国音乐育,2016(2):38-41.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