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乃军
摘 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初中时期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其关键的,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分组进行学习,合理安排讨论;创设不同情境,将生活融入学习;故意制造错误,促使学生思考这三大关键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加强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为其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师生互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一、分组进行学习,合理安排讨论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种方式可能很多教师都用过,但考虑到让学生自由组建小组讨论对课堂秩序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大部分教师在分小组讨论这个方面是不太敢让学生进行的。其实,如果小组讨论这个手段运用得非常好的话,其效果比教师进行枯燥的提问有效得多。而且在当下,初中生不仅仅想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更多地还注重同龄人对自己的看法。分小组讨论正好为这些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果这些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获得荣誉感、认同感的话,教师就算没有组织学生去进行讨论,学生也会自发地互相分享以及交流,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可以通过巩固从而得到思维的整合,并且加深记忆。
例如,细心的教师就会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在考试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在要求其进行表达的时候却一直表达不出来或者没有思路,这表现出来的问题其实很明显,说明这位同学并没有完全理解这道题的解题方式,仅仅是对题目有所熟悉。而这样的不足和新课标的要求是相差甚远的。
二、合理创设不同的情境,将生活融入学习
在当下,中国学生的数学学习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而这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出现都是由于学生认为现在学习的数学知识在往后的实际生活中没有任何用武之地。而实际情况却是恰恰相反的,要明白的是数学的应用穿插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证明,这些都要用到数学。在初中数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小学数学课本中所没有的新知识,像初中的几何图形虽然都属于二维图形,但是在解题的时候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话,就根本无法去思考解题的思路。而想象力的来源往往是日常生活,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图像配合自己的授课,在增强学生记忆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引入、讲课分析的时候都应该做到生动形象、自然有趣。
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用货车运送重量相等的行李箱若干只,在两地之间往返送行李箱。已知货车每次只能运输四个行李箱,一天需要来回往返十六次;但是如果每次运输七个行李箱的话,一天需要来回往返十次。每天来回的次数和运输行李箱的数量成一次函数的关系(每天每次运输行李箱的个数固定)。问每天需要来回多少次,每次运输多少行李箱,才能使运货效率达到最大?这个题目原本是由轮船搬运货物改编的,但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于轮船搬运货物没有多少理解,更没有解决过这样的问题,但是行李箱的搬运和轮船运货就不一样了,行李箱的搬运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在课程和题目中稍微做一些改动,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和学生交谈的时候还可以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灵活改编,转化成为适合让学生做的数学题目。
三、故意制造错误,促使学生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一些小技巧,让学生监督自己出现的问题,并提醒其他学生要吸取教训,同时在让学生发现教师出现的问题的同时,还让学生看到他们自己的潜力,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激起学生对于更大的成功的追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能很快地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还是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技巧,时刻提醒学生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小技巧,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维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尊严,而结果能收到这么好的成效,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相信很多教师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母亲为了让自己调皮的孩子喜欢学习,就让孩子每天教她自己学习,从而孩子发现了学习的乐趣,也因此爱上了学习。这是因为孩子在教母亲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优越感,而这恰恰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同样的是,教师在教学或讲解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不经意的错误或者故意的失误,让学生发现并且指出,就能加深学生对这类错误的印象,增强学生的优越感,并告诉学生这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一个小技巧,让学生监督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知识水平,以此在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充实且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红丽.师生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及策略[J].数学教育,2016(7).
[2]唐志娟.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新課程学习(上),2015(12).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