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王慧敏
摘 要:“建筑构造与识图”资源共享课以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出发点,以系统化设计、颗粒化资源为核心,资源建设覆盖课程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同时涵盖建筑领域发展的技术和新成果,满足学生、教师、建筑行业的在职人员及社会学习者等多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建筑构造与识图;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王静,山东职业学院教师,副教授;王慧敏,山东职业学院铁道工程与土木工程系。(山东 济南 250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建筑构造与识图”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6-0018-04
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整合近年来建设的国家、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共享,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筑构造与识图”是山东省精品课,前期存在着重申报轻建设、应用性不强、共享性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效整合精品课程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共享。目前,山东职业学院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山东省教育厅打造“山东省职业教育云服务平台”,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建设目标
“建筑构造与识图”精品资源共享课以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出发点,以满足教师灵活搭建课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为根本,以碎片化的素材资源为基础,进行资源建设。基本资源覆盖课程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合理运用文本、视频、动画、图片、电子书等多种资源,突出教学微课程的开发制作,展示学生的成果作品。拓展资源,体现课程技术特点并向建筑领域扩展,主要涵盖工程案例、岗位培训资料、规范资料等,充分满足学生、教师、建筑行业的在职人员及社会学习者等多方面的需求。
二、建设思路
本着高素质、高层次、高质量、高利用的原则,本文从整合教学内容、细化教学任务、扩展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1. 基于岗位工作需求、规范标准、工程案例,设计课程内容。对接土建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监理员岗位群,以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为基础,融入国家规范、标准图集,依托典型工程案例,整合设计课程内容,通过项目任务的实现,强化训练学生技能,以此开发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资源。
2. 以教学任务为载体,颗粒化课程教学资源。按照“颗粒化资源、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的组织建构逻辑,强化精品资源课程共享应用的功能设计。教学过程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为中心,将教学任务落实到每堂课,课程资源尽可能设计成最小学习素材,颗粒化存储,以便于用户检索,并根据不同需求学习课程。基本资源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支撑性资源,应以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前提系统设计,以碎片化的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结构化的课程建设为骨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与实际教学条件相结合,覆盖课程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
3. 加强网络资源的推广应用,达到资源共享。建设完成丰富的专业课程资源,达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最终目标——“共享”,注重网络资源的推广应用,为教师、学生、建筑行业在岗人员、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
三、建设规划
1. 完善课程整体设计,细化课程单元设计。作为省级精品课,前期申报建设为本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建设基础,但在课程单元设计上还比较粗糙,每个子项目的教案、课件等资源都比较综合,不够细化。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首要工作是细化、完善课程的单元设计,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确定每个任务的教学要求、教学设计、评价考核等。
2. 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细化课程基本资源。在资源课建设中,以每个学习性任务为载体,建设相应的课程资源,如教学要求、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微课、工程图片等内容。本课程基本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基本资源的补充和更新,如课程全程教学微课等。
3. 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建设拓展资源。拓展资源为学生的自学、培训、进修、检索、科普、交流等提供资料,补充和增加工程案例库、素材资源库等。遴选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体现新的专业理论、实践发展趋势、新的教学研究成果等内容,内容要丰富多彩,有特色,有创新,从而真正起到促进和引导专业发展的作用。
4. 实现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平台建设。建立专门的网络学习平台,专业教师可以直接调用基本资源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基本资源进行预习、学习、复习,巩固课程内容。校外将本课程资源上传至“山东省职业教育云服務平台”,实现全省范围的资源共享。
四、课程设计
1. 课程定位。“建筑构造与识图”是土建施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监理等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建筑构造方法,能够利用工程图样进行沟通和交流。[1]
2. 内容选取。
(1)选取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内容选取时,根据建筑行业施工员、预算员、监理员等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原则如图1所示。
首先,基于岗位工作需要、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选取教学内容。熟练识读施工图是施工员、预算员、监理员的基本工作要求。基于以上岗位及工作任务需要,课程内容选取围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引入职业技能标准进行。
其次,基于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图集,选取教学内容。依据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图集展开教学,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到了必要的专业知识,还能接触到国家及行业最新的规范标准,使学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再次,基于实际工程选择载体,整合序化知识与技能。基于典型工程图纸案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由砖混结构到框架结构,既增大实例中知识的涵盖量,又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
(2)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图集为依据,以真实的工程图纸案例为载体,遵循工作任务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开发设计了3个学习项目,13个子项目,教学选取内容如表1所示。
3. 内容组织。
(1)项目学习顺序设计。本课程设计了建筑设计、建筑构造的认知与表达、施工图识读三大项目,共13个子项目,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满足学生从施工图设计基础的准备、基本构件识图到综合识图的训练。项目学习顺序设计如图2所示。
(2)任务学习顺序设计。每个子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学习型的任务,每节课教师围绕学习任务展开教学。技能要求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的职业能力由低到高递进,课程教学项目与任务如表2所示。
4. 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载体,学生线上通过教学要求、电子教案、课件、教学微课等自主预习,课后根据网上习题等复习,线下在课堂通过项目教学,完成项目任务。[2]
(1)项目导向。“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设计了建筑设计、建筑构造的认知与表达、施工图识读三大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若干个子项目,以此展开教学。
(2)任务驱动。本课程设计每个子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学习型任务,因此,每个课程的教学单元都有具体的任务,课堂教学围绕任务展开。
(3)“教学做”一体。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建筑构造实训室、装饰构造实训室、建筑施工实训场和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边讲边练,教师讲授和学生实做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做”的教学做一体。
五、课程资源建设
1. 基本资源。基本资源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支撑性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保障,以碎片化的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结构化的课程建设为骨架,覆盖课程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基本资源的主要使用者为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专业教师可以直接调用基本资源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基本资源进行预习、学习、复习,巩固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又分为课程设计资源、课程内容资源、学生作品展示三方面。
(1)课程设计资源。课程设计资源根据本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按照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建设,主要包含课程的整体资料,如课程介绍、课程标准、说课、授课计划、整体教学设计、实训任务书等。通过课程设计资源,可对本课程的整体性设计加以认识。
(2)课程内容(模块)资源。课程内容(模块)资源是以各子项目、任务为对象,细化的教学资源。主要包含各任务的教学要求、教学设计、评价考核、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微课、学习指导、习题作业、工程图片、媒体素材、名词术语、规范资料等,该部分资源以碎片化的资源建设为基础。
2. 拓展资源。拓展资源包括工程案例库、施工视频、岗位标准、规范图集等素材,为学生的自学、培训、进修、检索、科普、交流等提供资料。
综上所述,开展“建筑构造与識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土建施工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对资源课的建设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资源,创新了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对土建施工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3]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18,(10):233-234.
[2] 刘旭红,张嘉煌,陈光.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J].教育现代化,2018,(10):133-138.
[3] 靳晓燕.“交通土建施工类”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1):72-73.
责任编辑 范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