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灿飞,张凌云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广州 510500)
在医院诸多部门中,手术室作为实施手术治疗与进行抢救的重要科室,同时也是护理风险较高的场所,其护理效果与患者术后的恢复息息相关[1]。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利于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维护患者的权益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2]。因此本研究结合临床手术室患者,通过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科研组,各44例。患者均满足手术特征。常规组患者中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46.65±3.25)岁,其中女性25例,男性19例。科研组患者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6.25±3.45)岁,其中女性24例,男性20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于患者入院当天,提醒手术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术前3天开始只吃流质食物,手术前不允许进食,通过静脉液体补充,术后排气后方可进食等,适当增加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患者心理与生理上的负面表现应尽可能降低。科研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具体护理干预方式详述:
1.2.1 手术前护理 手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记录患者各项检查报告,详细了解其病情、发病史,制定优质的手术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应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增强其应对手术的信心,方案确定后,护理人员及时、详尽地告知患者,包含手术治疗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提前做好准备,在并发症发生时不慌不乱,及时告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1.2.2 手术中护理 手术期间最关键的环节是保暖,护理人员应增加巡查频次和时间,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随时查看体温变化情况,重点关注并保护患者的皮肤与神经,此外,为确保手术视野能够充分展现,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
1.2.3 手术后护理 患者进行手术后6 h可以喝水与进食流质食物,然后循序渐进从流质食物向正常食物过渡。此时,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或体育锻炼,比如翻身、活动双腿等,必要时要求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评价、手术后各项指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
预后评价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调查表,在两组手术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进行调查,满分100分,将满意度按分值高低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项次,分值分别为90分以上、60分-90分,60分以下。由非常满意及一般满意的患者例数综合计算护理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三项术后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P<0.05为差异明显。
2.1 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评价 常规组患者中不满意10例,非常满意13例,一般满意21例,护理满意度77.27%(34/44),而科研组患者中不满意3例,非常满意18例,一般满意23例,护理满意度93.18%(41/44),科研组患者预后评价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 科研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 科研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常规组患者更为良好,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见表2。
手术治疗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应用非常广泛,因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大、时间长,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差等特点,随着手术治疗使用频率逐步提升,加之患者常常对手术产生应激反应,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导致患者并发症甚至死亡,所以加强手术护理至关重要[3]。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手术护理全过程,对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开展一系列优化护理措施,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利于预后恢复,且缩短住院时间,继而提升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科研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项术后相关指标与生活质量较常规组患者更为优良,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Mean±SD,n=44)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Mean±SD,分,n=44)
综上所述,通过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有效提升患者预后评价,护理效果理想,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