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许少英,李敏香,刘婧,余田桂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广东湛江 524013 )
脑梗死患者通常存在较为明显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躯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功能等方面,其中认知功能障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交际能力,导致其生存质量下降。本文通过10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总结,旨在对照常规护理干预和护理干预性沟通的效果,同时为相关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10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探究组(n=53)和参考组(n=53)。探究组,男女例数比是33:20,年龄65岁-80岁,中位数(59.6±5.3)岁。参考组,男女例数比是32:21,年龄66岁-79岁,中位数(59.8±5.6)岁。两组患者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相关研究内容。排除合并可能研究结果的疾病(如精神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岁数、病程、疾病进展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的结果近似,无明显差异(P>0.05),适合参加对照分析。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以脱水缓解脑水肿、抗栓、清除自由基等脑梗死偏瘫的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探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干预性沟通,从入院开始对患者实施全阶段的心理护理服务[1]。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相应的病理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干预,给患者科普相关疾病知识,帮助患者树立对疾病的正确态度。患者在了解相关知识后可以减轻因相关知识空白而产生的畏惧情绪。进入病房后,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社会身份等因素进行评估,与患者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各自的宣教指导和心理护理方案[2,3]。此外,应该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提前指导,多向患者表达关心和体贴,帮助患者稳定心态,消除恐惧和焦虑情绪。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安慰患者,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真实情况,有利于患者建立乐观的心态,进而帮助患者达到积极调整心态的目的。
1.3 评价指标 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其中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的总分为56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程度约明显,其中7分以下代表无焦虑;而21分以上则代表明显焦虑。HAMD评分的最高分同样为56分,分值愈高表示抑郁程度愈明显,其中7分以下代表无抑郁;而21分以上则代表抑郁程度明显。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得分是12分-84分,分值愈高表示社会支持状况愈好。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Mean±SD,n=53)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20.0系统,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对比 两组抑郁程度对比结果表明,探究组优于参考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社交能力对比 两组PSSS评分对比的结果表明,探究组评分(68.5±5.1)分优于参考组的(51.5±4.9)分(P<0.05)。
脑梗死偏瘫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病,患者主要为中老年人,其预后往往较差,严重时有可能致残,甚至危及生命[4,5]。脑梗塞患者的血液粘滞度在急性期远高于正常值,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造成血栓形成的概率大大增加,血栓形成后会造成脑部血运不足,继而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脑梗死偏瘫预后改善的关键,除了尽早诊断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外,还必须结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保证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治疗性沟通是一类理念较为先进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HAMD评分及PSSS评分,从而达到增强患者的社交沟通能力[4,5]。
本文通过对比传统护理方法以及加用干预性沟通的两组护理干预措施,表明了治疗性沟通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改善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进行进一步研究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