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鹃,施秀红
(深圳市远东妇产医院产科,广东深圳 518000)
随着现代医疗事业进步发展,剖宫产设备与技术在不断完善与改进,相应的剖宫产临床逐渐呈上升发展趋势,但术后产妇极易出现各项并发症导致最终妊娠结局欠佳,有学者提倡阴道分娩,降低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率,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阴道助产分娩过程中往往采用胎头吸引器,以负压原理为基点,将其放置于头顶实施吸附,利用牵引吸引器与产力配合,成功协助产妇分娩,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1]。为分析胎头吸引器在阴道助产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我院研究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84例,研究组(42例):年龄21岁-42岁,平均年龄为(26.49±1.27)岁;孕周38周-42周,平均病程为(39.04±1.25)周;对照组(42例):年龄20岁-41岁,平均年龄为(26.35±1.24)岁;孕周37周-41周,平均病程为(38.85±1.13)周。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产钳助产,密切观察产妇各生命体征,合理指导其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部且将膀胱排空,将左叶产钳与右叶产钳加以合理放置,调整其位置将产钳合拢,保证产钳中间有胎头矢状缝,产妇随着宫缩则逐渐将产钳向外牵拉,指导分娩出胎头将钳口放松,最后将产钳取下并分娩出胎儿即可[2]。
研究组在阴道助产中应用胎头吸引器(其中36例产妇采取传统吸引器牵引,剩余产妇采取KIWI真空胎头吸引器),首先分娩前需详细检查各项手术所需用具是否完整,如胎头吸引器是否具有漏气或损坏情况,检查完成各设备后需将吸引器与负压装置相连接。其次,合理指导患者取截石位,以碘伏溶液为基点常规消毒产妇外阴部,将膀胱排空,实施常规阴道检查措施,对胎头高度、位置与宫颈口开大情况加以密切观察,将阴道后壁压低并对两侧会阴唇加以分离,确保吸引器能逐渐滑至阴道内,确保与小儿头颅紧贴。其次,整个操作过程中需确保吸引器牵引柄与胎头矢状缝保持同方向,避免夹住宫颈或脐带。合理安装胎头吸引器后需以注射器为基点逐渐开展抽气处理(KIWI真空胎头吸引器需经过手掌泵加压抽气处理),产妇宫缩时需配合产力实施牵拉,同时调整方向,分娩出胎儿双顶后需将负压撤除,最后将吸引器取下即可[3]。
1.3 观察指标 两组母婴结局、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率、产后出血量与新生儿体质量对比。
母婴结局:产后测定两组无痛分娩、助产成功、分娩成功与胎位异常例数,各指标越优越好[4]。
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率:产后测定两组产妇出现会阴裂伤、产后出血与会阴侧切;新生儿出现窒息与宫内窘迫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越好[5]。
详细记录产后产妇出血量与新生儿体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2.0分析数据,产后出血量与新生儿体质量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行t检验。母婴结局、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具统计学差异。
2.1 母婴结局 两组无痛分娩、助产成功率、产后出血量与新生儿体质量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胎位异常率高,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率低,分娩成功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母婴结局对比[n(%), n=42]
表2 两组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率对比[n(%), n=42]
表3 两组产后出血量与新生儿体质量对比(Mean±SD,n=42)
2.2 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率与宫内窘迫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并发症率低(P<0.05),见表2。
2.3 产后出血量与新生儿体质量 两组产后出血量与新生儿体质量无差异(P>0.05),见表3。
随着“二胎政策”开放,高龄产妇增加使得剖宫产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导致产科医疗纠纷也增加,相关医师承担社会压力重,其往往对产妇分娩风险担心,剖宫产后产妇极易出现各项不良妊娠结局导致最终最终分娩质量欠佳[6]。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无痛分娩、助产成功率、产后出血量与新生儿体质量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胎位异常率高,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率低,分娩成功率高(P<0.05)。由此可见:对阴道分娩产妇采用胎头吸引器能显著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有效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