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兆昌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对其发病原因尚没有明确的定论,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早饱、嗳气等,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发现后应及时进行治疗[1]。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收治的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诊断: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腹胀、早饱、嗳气等)和胃镜检查,结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指南》中相关标准进行诊断[2]。纳入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药物过敏患者。对照组:男40例,女60例,年龄28岁-52岁,平均年龄(39.5±10.5)岁。研究组:男45例,女55例,年龄30岁-54岁,平均年龄(43.5±12.5)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符合临床研究标准。
1.2 方法 对照组:伊托必利(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70,规格:50 mg/片)治疗,饭前口服,3次/天,50 mg/次。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n=50]
表2 治疗效果对比[n(%),n=50]
研究组:伊托必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122,规格:10.5 mg/粒)治疗,口服,2次/天,10.5 mg/次。伊托必利饭前口服,3次/天,50 mg/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
1.3 检验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眩晕、恶心呕吐、腹痛、皮疹)、抑郁评分(采用SDS量表进行评估,满分50分,得分与患者抑郁状态呈反比)[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分析,两组患者计量资料(抑郁评分)用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详见表1。
2.2 治疗效果对比 详见表2。
2.3 抑郁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抑郁评分为(12.23±2.56)分,对照组为(36.56±5.96)分,两组对比差异明显(t=35.967,P<0.05)。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伴有胃底节律性异常症状,且其为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多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预后较差。有研究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基于此,在治疗中应添加抗抑郁药物。
本研究中,表1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研究组为7.00%低于对照组,表2治疗效果对比显示,研究组为92.00%高于对照组,分析:伊托必利对多巴胺D2受体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对乙酰胆碱酯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服用后通过对内源性乙酰胆碱的刺激,促进其释放,增强胃与十二指肠的运动,促进其排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属于精神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促进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改善,其属于复合制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氟哌噻吨作为一种抗精神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且其易于吸收,经肝脏代谢后,进行排泄,对机体损伤较小。美利曲辛是一种双相抗抑郁剂,两者联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显示研究组患者抑郁评分为(12.23±2.56)分,低于对照组,证明实施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其精神状态,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